如何观察邮票背胶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5 02:10
- 提问者网友:沉默菋噵
- 2021-01-14 08:19
如何观察邮票背胶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1-14 08:53
邮票上所刷背胶,不同时期刷用不同的背胶,依据胶质、胶面质感,是真胶还是无粘性的假胶,来鉴定邮票的真伪。
在邮票的背面刷上一层薄薄的胶液,供用户润湿后便于粘贴,称为“背胶”。胶的主要成分是塑料,例如聚乙烯醇(PVA),是一种碳多聚物。后来则是动物粘着剂,也见植物粘着剂 ,如糊精或阿拉伯胶。一些邮局则开始应用带粘性的塑料薄膜。
背胶的原文就是一个字“Gum”,查阅英汉字典,作为名词有四种涵义:1、树胶、树脂;2、粘胶、胶质物;3、橡皮糖;4、口香糖。中国早期邮人将它译成“背胶”,实在很高明。
邮票的背胶通常是指“干性胶”。从胶的原料而言,可分三大类:植物质,如玉米胶、阿拉伯胶;动物胶,如皮胶、骨胶;化学胶,如聚乙烯醇胶(PVA)。早、中期邮票多采用动、植物胶,以植物胶为主,胶质厚,多带黄色或微黄色,抗潮性能差,故早、中期成版的邮票都衬有蜡纸,以防粘连。近期邮票多采用化学胶,胶薄而白,粘性与抗湿性均强,为当代邮票广泛采用,成品无须衬隔蜡纸。
从黑便士邮票问世时印刷便有背胶,故传统观念,都把背胶视为邮票要素之一。这也体现当年在设计邮票时设想很周到,按现代的概念是具有群众观点。为了使群众了解,还在黑便士票全张的边纸上注明“湿润票背时,小心勿使脱胶”,提醒人们注意。
有胶与无胶
邮票背面刷有胶的薄膜者称为“有胶”(票)。规定刷胶的邮票,如发现无胶者被视为未完成的邮票(半成品),一旦落到集邮者手中,就称为漏胶。如果事前规定不刷胶的邮票称为“无胶”(票)。既然背胶是邮票特征之一,为什么又出现无胶的邮票呢?原因很多,如:有些国家气候特别潮湿而不刷胶;由于战争环境,物资匮乏而无力刷胶;因某种面值邮票急于使用而临时免刷背胶。此外还有两种原因变有胶为无胶:一是邮票因受水浸粘连,只好洗去,变成“洗胶”(票);二是收藏者为了便于保管,故意将背胶洗去,称为“去胶”或“废胶”。这两种洗去背胶的新票,在交换或让售中要降低价格,虽无背胶,但不能称“无胶”。对于官方发行的无胶邮票,目录中多加附注,是名副其实的“无胶”。
胶的色、香、味
背胶的颜色有黄有白,这是胶的本身质地所决定,如植物胶带黄色,化学胶呈白色。润湿背胶时,经常有人图方便(有时也找不到水),用口水使之润湿,因之对背胶的要求要无色、无异味、无毒性。但也有有颜色的背胶,称为“色胶”,是在胶液中加入可溶性的色素而成,如玫红色。也有在胶液中加香味剂和甜味剂,称 “香味邮票”或“甜味邮票”,如加入薄荷就有清凉感,但采用者不多,加色加味的添加剂,都要符合无毒的要求。
胶的厚薄,也与胶的质地有关,如动、植物胶质厚,化学胶质薄。但在配制时,由于水分含量的多少也会造成厚薄现象,刷胶的方式与涂刷速度的快慢也有关系。如胶太薄则不易粘牢。我用过《民居》30分票,就因胶质太薄,润湿后无法粘牢,还得再用胶水补救。
胶的破坏
邮票讲求品相,背胶完整与否,也是评价邮票的一个方面。完整的背胶称为“原胶”,新票和全新票,原胶至关重要。背胶常受外界气候变化(以动、植物胶较多)产生各种瑕疵,如气候特别干燥,会产生自然脱胶、裂胶现象;气候炎热潮湿会溶胶,使纸质泛黄,导致有些刷色(如大红色)变黑,或受潮后发生霉变。这是背胶在保存中带来的麻烦,故要求将邮册直放,置于干燥通风处。特别是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尤其要注意,邮人多数把邮票放在有吸湿剂的铁箱中密闭贮存,过了梅雨季节才取出。
在邮票的背面刷上一层薄薄的胶液,供用户润湿后便于粘贴,称为“背胶”。胶的主要成分是塑料,例如聚乙烯醇(PVA),是一种碳多聚物。后来则是动物粘着剂,也见植物粘着剂 ,如糊精或阿拉伯胶。一些邮局则开始应用带粘性的塑料薄膜。
背胶的原文就是一个字“Gum”,查阅英汉字典,作为名词有四种涵义:1、树胶、树脂;2、粘胶、胶质物;3、橡皮糖;4、口香糖。中国早期邮人将它译成“背胶”,实在很高明。
邮票的背胶通常是指“干性胶”。从胶的原料而言,可分三大类:植物质,如玉米胶、阿拉伯胶;动物胶,如皮胶、骨胶;化学胶,如聚乙烯醇胶(PVA)。早、中期邮票多采用动、植物胶,以植物胶为主,胶质厚,多带黄色或微黄色,抗潮性能差,故早、中期成版的邮票都衬有蜡纸,以防粘连。近期邮票多采用化学胶,胶薄而白,粘性与抗湿性均强,为当代邮票广泛采用,成品无须衬隔蜡纸。
从黑便士邮票问世时印刷便有背胶,故传统观念,都把背胶视为邮票要素之一。这也体现当年在设计邮票时设想很周到,按现代的概念是具有群众观点。为了使群众了解,还在黑便士票全张的边纸上注明“湿润票背时,小心勿使脱胶”,提醒人们注意。
有胶与无胶
邮票背面刷有胶的薄膜者称为“有胶”(票)。规定刷胶的邮票,如发现无胶者被视为未完成的邮票(半成品),一旦落到集邮者手中,就称为漏胶。如果事前规定不刷胶的邮票称为“无胶”(票)。既然背胶是邮票特征之一,为什么又出现无胶的邮票呢?原因很多,如:有些国家气候特别潮湿而不刷胶;由于战争环境,物资匮乏而无力刷胶;因某种面值邮票急于使用而临时免刷背胶。此外还有两种原因变有胶为无胶:一是邮票因受水浸粘连,只好洗去,变成“洗胶”(票);二是收藏者为了便于保管,故意将背胶洗去,称为“去胶”或“废胶”。这两种洗去背胶的新票,在交换或让售中要降低价格,虽无背胶,但不能称“无胶”。对于官方发行的无胶邮票,目录中多加附注,是名副其实的“无胶”。
胶的色、香、味
背胶的颜色有黄有白,这是胶的本身质地所决定,如植物胶带黄色,化学胶呈白色。润湿背胶时,经常有人图方便(有时也找不到水),用口水使之润湿,因之对背胶的要求要无色、无异味、无毒性。但也有有颜色的背胶,称为“色胶”,是在胶液中加入可溶性的色素而成,如玫红色。也有在胶液中加香味剂和甜味剂,称 “香味邮票”或“甜味邮票”,如加入薄荷就有清凉感,但采用者不多,加色加味的添加剂,都要符合无毒的要求。
胶的厚薄,也与胶的质地有关,如动、植物胶质厚,化学胶质薄。但在配制时,由于水分含量的多少也会造成厚薄现象,刷胶的方式与涂刷速度的快慢也有关系。如胶太薄则不易粘牢。我用过《民居》30分票,就因胶质太薄,润湿后无法粘牢,还得再用胶水补救。
胶的破坏
邮票讲求品相,背胶完整与否,也是评价邮票的一个方面。完整的背胶称为“原胶”,新票和全新票,原胶至关重要。背胶常受外界气候变化(以动、植物胶较多)产生各种瑕疵,如气候特别干燥,会产生自然脱胶、裂胶现象;气候炎热潮湿会溶胶,使纸质泛黄,导致有些刷色(如大红色)变黑,或受潮后发生霉变。这是背胶在保存中带来的麻烦,故要求将邮册直放,置于干燥通风处。特别是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尤其要注意,邮人多数把邮票放在有吸湿剂的铁箱中密闭贮存,过了梅雨季节才取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冷風如刀
- 2021-01-14 10:04
如果邮票有背胶,则背面有光泽,反之则没有。50年前的邮票用的是黄胶,能很快鉴别出来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