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知道主营业务收入和应收账款,怎样算现金流
答案:3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0 12:36
- 提问者网友:未信
- 2021-01-09 14:31
如果知道主营业务收入和应收账款,怎样算现金流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1-09 15:01
净现金流量计算是现值计算的基础,在项目投资决策中十分重要。
经营期净现金流量计算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不仅要考虑收入、成本,还要区分付现成本与非付现成本。在考虑所得税因素的情况下,净现金流量计算变得比较复杂:
首先,须根据收入、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计算税前利润;
然后,再按税前利润和所得税率计算所得税,并算出净利润;
最后,还得在利润的基础上加回非付现成本,才能得出净现金流量。
例如:已知某固定资产项目需要一次投入价款100万元,资金来源系银行借款,利息率10%,建设期为1年,发生资本化利息10万元。该固定资产可使用10年,按直线法折旧,期满有净残值10万元。投入使用后。可使经营期1-7年每年产品销售收入(不含增值税)增加80.39万元,第8-10年每年产品销售收入(不含增值税)增加69.39万元,同时使1-10年每年的经营成本增加37万元。该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3%。投产后第7年末归还本金,此前连续7年每年末支付利息11万元。
根据题意,经营期付现成本每年为37万元;非付现成本包括:每年折旧10万元{[(100+10)-10]÷10}、前7年每年利息11万元。
按通常的做法,经营期各年净现金流量的计算步骤:
(1)每年总成本:
1-7年为,付现成本37万+折旧10万+利息支出11万=58万
8-10年为,付现成本37万+折旧10万=47万
(2)每年营业利润:
1-7年为,收入80.39万-成本58万=22.39万
8-10年为,收入69.39万-成本47万=22.39万
(3)每年应交所得税:
1-7年为,22.39万×33%=7.39万
8-10年为,22.39万×33%=7.39万
(4)每年净利润:
1-7年为,22.39万-7.39万=15万
8-10年为,22.39万-7.39万=15万
(5)每年净现金流量:
1-7年为,净利润15万+折旧10万+利息支出11万=36万
8-10年为,净利润15万+折旧10万=25万
这种计算方法比较繁琐,很容易发生差错,也不便记忆。
兹介绍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可一步求出净现金流量。其包括两个部分:(1)将“收入”减“付现成本”,然后乘以(1-所得税率);(2)将“非付现成本”乘以“所得税率”。两者之和即为净流量。
仍以上题为例:
1-7年的净现金流量为:(80.39-37)×0.67+(10+11)×0.33=36(万元)
8-10年的净现金流量为:(69.39-37)×0.67+10×0.33=25(万元)
显然,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不但大大缩短运算时间,而且随运算环节的减少,还减少了出现差错的几率。此方法的原理是:
如果没有“非付现成本”存在,净现金流量就会同净利润金额一致——均为收入减付现成本,再扣除所得税后的金额,这就是前半部分。
至于“非付现成本”,本身并不产生现金流量,在直线法下根本毋须考虑,但非付现成本却会影响净利润,且进一步影响所得税,因此,需考虑所得税因素的净现金流量计算,必须计算非付现成本的影响。该影响是:不但不引起现金流出,反而减少了所得税额,从而减少现金流出。这就是后半部分的理由。
此外,在计算净现金流量时必须注意:确定现金流量有“全投资假设”,借入资金也作为自有资金对待。因此,归还借款本金、利息均不会导致现金流出。借款利息资本化只影响固定资产原值、折旧的金额;归还本金不需作任何处理;归还利息仅看作是预提利息费用。
经营期净现金流量计算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不仅要考虑收入、成本,还要区分付现成本与非付现成本。在考虑所得税因素的情况下,净现金流量计算变得比较复杂:
首先,须根据收入、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计算税前利润;
然后,再按税前利润和所得税率计算所得税,并算出净利润;
最后,还得在利润的基础上加回非付现成本,才能得出净现金流量。
例如:已知某固定资产项目需要一次投入价款100万元,资金来源系银行借款,利息率10%,建设期为1年,发生资本化利息10万元。该固定资产可使用10年,按直线法折旧,期满有净残值10万元。投入使用后。可使经营期1-7年每年产品销售收入(不含增值税)增加80.39万元,第8-10年每年产品销售收入(不含增值税)增加69.39万元,同时使1-10年每年的经营成本增加37万元。该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3%。投产后第7年末归还本金,此前连续7年每年末支付利息11万元。
根据题意,经营期付现成本每年为37万元;非付现成本包括:每年折旧10万元{[(100+10)-10]÷10}、前7年每年利息11万元。
按通常的做法,经营期各年净现金流量的计算步骤:
(1)每年总成本:
1-7年为,付现成本37万+折旧10万+利息支出11万=58万
8-10年为,付现成本37万+折旧10万=47万
(2)每年营业利润:
1-7年为,收入80.39万-成本58万=22.39万
8-10年为,收入69.39万-成本47万=22.39万
(3)每年应交所得税:
1-7年为,22.39万×33%=7.39万
8-10年为,22.39万×33%=7.39万
(4)每年净利润:
1-7年为,22.39万-7.39万=15万
8-10年为,22.39万-7.39万=15万
(5)每年净现金流量:
1-7年为,净利润15万+折旧10万+利息支出11万=36万
8-10年为,净利润15万+折旧10万=25万
这种计算方法比较繁琐,很容易发生差错,也不便记忆。
兹介绍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可一步求出净现金流量。其包括两个部分:(1)将“收入”减“付现成本”,然后乘以(1-所得税率);(2)将“非付现成本”乘以“所得税率”。两者之和即为净流量。
仍以上题为例:
1-7年的净现金流量为:(80.39-37)×0.67+(10+11)×0.33=36(万元)
8-10年的净现金流量为:(69.39-37)×0.67+10×0.33=25(万元)
显然,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不但大大缩短运算时间,而且随运算环节的减少,还减少了出现差错的几率。此方法的原理是:
如果没有“非付现成本”存在,净现金流量就会同净利润金额一致——均为收入减付现成本,再扣除所得税后的金额,这就是前半部分。
至于“非付现成本”,本身并不产生现金流量,在直线法下根本毋须考虑,但非付现成本却会影响净利润,且进一步影响所得税,因此,需考虑所得税因素的净现金流量计算,必须计算非付现成本的影响。该影响是:不但不引起现金流出,反而减少了所得税额,从而减少现金流出。这就是后半部分的理由。
此外,在计算净现金流量时必须注意:确定现金流量有“全投资假设”,借入资金也作为自有资金对待。因此,归还借款本金、利息均不会导致现金流出。借款利息资本化只影响固定资产原值、折旧的金额;归还本金不需作任何处理;归还利息仅看作是预提利息费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痴妹与他
- 2021-01-09 17:41
现金流量表编制小技巧
第①句话针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因为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起算点,所以,我们看到营业收入,就要找应收项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未收的税金再单独作账(收到钱的增值税才作为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中包括的应收取的税金部分,若实际未收取现金则贷记应交税金,另外,有关贴现的处理,将应收票据因贴现产生的贴现息(已计入财务费用)作反调。例如:应收票据发生额10万元(假如3月发生)后5月份贴现,贴现息为1万元。但是从期初,期末的报表看,应收票据未发生变动,但你不能不作现金流量的调整,因为实际现金现流量为9万元。
第②句“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告诉你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处理时,找应付科目,同时考虑存货的期初,期末变动值,看是否与此项目有关,有关的调整。
第③句“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是指先把“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的数额全部调整“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而后面把6项内容仅调回来。这6项内容是: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的福利费(营业费用无任何调整)
第④句“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指的就是上面说的贴现息。
第⑤句“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找固资产”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都是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那来的,自然就要找固定资产了。
第⑥句是指这几个项目不影响现金流量,那么就反向抵回来就可以了。
第⑦句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较特殊,需单独核算。
总的来说,有三项需要注意的:
①在进行“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2项内容。财务费用中贴现息和应交税金中收到的现金。
②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5项内容。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待摊费用,应交税金(进项税额)。
③在进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核算时,需要调整6项内容。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福利费,无形资产摊销。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间接法核算规律。
①与损益有关的项目(9项)调整净利润。固定资产(4项):减值准备,折旧,处置损失,报废损失。无形资产(1项):无形资产摊销。财务费用:反映本期应属投资筹资的财务费用,不包括贴现息(我们上面已经谈过,贴现息是一项特殊的财务费用,实际做题时一定要留意。)投资损失、预提费用、待摊费用。
②与损益无关的项目(四项):存货,递延税款,经营性应收及应付,这几项的调整可以应用平衡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当使所有者权益增加时,调减净利润;当使所有者权益减少时,调增净利润,从而实现了将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去除不影响现金流量变化的项目。
例如:若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则说明“资产”方减少、负债不变情况下“所有者权益”减少,因为折旧不影响现金流量,所以要把这部分往净利润中增加,其他各项都仿照进行处理。
第①句话针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因为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起算点,所以,我们看到营业收入,就要找应收项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未收的税金再单独作账(收到钱的增值税才作为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中包括的应收取的税金部分,若实际未收取现金则贷记应交税金,另外,有关贴现的处理,将应收票据因贴现产生的贴现息(已计入财务费用)作反调。例如:应收票据发生额10万元(假如3月发生)后5月份贴现,贴现息为1万元。但是从期初,期末的报表看,应收票据未发生变动,但你不能不作现金流量的调整,因为实际现金现流量为9万元。
第②句“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告诉你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处理时,找应付科目,同时考虑存货的期初,期末变动值,看是否与此项目有关,有关的调整。
第③句“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是指先把“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的数额全部调整“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而后面把6项内容仅调回来。这6项内容是: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的福利费(营业费用无任何调整)
第④句“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指的就是上面说的贴现息。
第⑤句“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找固资产”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都是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那来的,自然就要找固定资产了。
第⑥句是指这几个项目不影响现金流量,那么就反向抵回来就可以了。
第⑦句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较特殊,需单独核算。
总的来说,有三项需要注意的:
①在进行“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2项内容。财务费用中贴现息和应交税金中收到的现金。
②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5项内容。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待摊费用,应交税金(进项税额)。
③在进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核算时,需要调整6项内容。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福利费,无形资产摊销。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间接法核算规律。
①与损益有关的项目(9项)调整净利润。固定资产(4项):减值准备,折旧,处置损失,报废损失。无形资产(1项):无形资产摊销。财务费用:反映本期应属投资筹资的财务费用,不包括贴现息(我们上面已经谈过,贴现息是一项特殊的财务费用,实际做题时一定要留意。)投资损失、预提费用、待摊费用。
②与损益无关的项目(四项):存货,递延税款,经营性应收及应付,这几项的调整可以应用平衡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当使所有者权益增加时,调减净利润;当使所有者权益减少时,调增净利润,从而实现了将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去除不影响现金流量变化的项目。
例如:若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则说明“资产”方减少、负债不变情况下“所有者权益”减少,因为折旧不影响现金流量,所以要把这部分往净利润中增加,其他各项都仿照进行处理。
- 2楼网友:舊物识亽
- 2021-01-09 16:02
你已知道的条件太少,现金流入不仅仅是你所述的这两个指标能反映出来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