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六年级22课的古诗两首诗句怎么解释
- 提问者网友:蓝莓格格巫
- 2021-07-18 10:52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7-18 12:29
- 1楼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7-18 13:16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示:教导、告诫;
子聿(yù ):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表示程度,极,最的意思。
浅:少。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躬(gōng)行:亲自实践。
诗意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从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
才取得成功的。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
深刻道理,必须亲自去实践、去体验。
解说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
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
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
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
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
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诗人: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1.方塘:方形的水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镜。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②.渠:它。指方塘里的水。
③.清如许:这样清澈。
④.为:因为。 2.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代词,这里指方塘。:这样。 5.4.哪得:怎么会。如许艨艟:一种大型战船。一毛轻: 轻如一根羽毛。
⑤鉴:镜子
这两首诗人们历来皆认为博学的朱熹在表达读书学习的道理,真可谓是千古误解误读的典范。很简单,所谓‘书’乃是指‘书法’而不是‘书本’。而‘观书’其意思就是‘观阅书法’。朱熹很爱好书法,且颇有造诣,《观书有感》两首诗写的正是描绘其观摩品味书法作品的生动感受。
《观书有感》(其一)诗句译文:
书法方幅
解释: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比喻一方书法作品展开),
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比喻纸上的留白与书法线条相映成趣,飞扬生动)。
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这文学作品何以如此清新隽永呢)?
因为有水从源头不断流来,从而成了活水(:那是在于书写者内心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注入啊)!
【点评】: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