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为什么叫汉,南京博物院有汉朝历史吗?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5 09:35
- 提问者网友:我一贱你就笑
- 2021-04-24 19:10
汉朝为什么叫汉,南京博物院有汉朝历史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春色三分
- 2021-04-24 19:22
南京博物院有涉及汉朝历史的展览和文物。而且开辟有专门的汉朝展厅。
其中属于汉代的镇院之宝文物有
1、 金兽(西汉)
江苏盱眙南窑庄西汉窖藏出土。金兽是同时出土的二十公斤金器中最重的一件,呈蜷伏状,头枕伏于前腿之上,屈腰团身,首靠前膝,耳贴脑门两侧,头大、尾长、身短而粗壮,似虎更类豹。附耳瞪目,张口露齿,神态警觉,颈部戴三轮项圈,头顶有一环纽,通体锤饰圆形斑纹是在兽体铸成后再捶击上去的,大小相当,呈不规则的圆形,十分精美。通常所见金器大都是捶击而成,而金兽却是古代金属铸造工艺和金器捶击工艺这两种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实属罕见,弥足珍贵。底座空凹,内壁刻有小篆“黄六”二字,为秦汉文字。“黄”指质地为黄金,“六”为序数。其造型似虎像狮,但更接近豹。其窖藏的最后入藏年代在西汉时期。但究竟是谁、因何原因将它们匆匆掩埋则无从得知。
2、 广陵王玺金印(东汉)
目前唯一发现的汉朝刘姓王族的玺印,该印由高纯度黄金制成,金光灿灿,重122.87克。印面长2.375厘米、宽2.372厘米;龟钮高2.121厘米、台高0.945厘米。其龟钮精致,纹饰优美,印文阴刻篆书“广陵王玺”,布局疏密有致,行笔流畅、直中有曲。此印来历颇为曲折,上世纪七十年代,南京博物院对扬州附近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根据出土文物铭文初步推定为东汉广陵王刘荆的墓葬。
广陵王玺和之前云南出土的滇王之印基本结束了在日本延续了近两百年的“汉委奴国王”金印的争论,三枚金印无论质地、字体、印钮和尺寸大小均能相互印证。可惜广陵王玺被借调到福建省博参加“海上丝绸之路”的特展,笔者此行并没见到。
3、银缕玉衣(东汉)
一九六九年出土于徐州土山一号汉墓中,徐州在西汉时属于楚王封地,东汉为彭城王封地,前后有五代,土山一号汉墓墓主是东汉某代彭城王。在汉代,玉衣是皇帝、诸侯王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但西汉时尚未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故已发现的西汉诸侯王的玉衣,既有金缕,也有银缕、丝缕;东汉则实行了严格的玉衣等级制度,只有帝王才有资格在驾崩时穿金缕玉衣,而诸侯死去时只能穿银缕玉衣,一般的贵族和长公主只能穿铜缕玉衣。这件东汉某彭城王的银缕玉衣全长一百七十厘米,外观形状和人体几乎一样,从头到脚由头罩、上衣、裤子、手套和鞋五部分组成,共用玉片2600余片,编缀玉衣的银丝重约800克。4、错银铜牛灯(西汉)一九八〇年在扬州出土于东汉广陵王刘荆墓葬,就是第二年从废弃土中发现广陵王金印的那个汉墓。它通高46.2厘米,牛身长36.4厘米。该灯不但设计精美,而且在制作时巧用铜银二种不同材质的色泽,形成颜色的完美搭配。铜牛灯工艺精湛,整体纹饰运用流云纹、三角纹、螺旋纹图案为地,饰以龙、凤、虎、鹿以及各种神禽异兽等图案,是汉代众多青铜灯具中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铜牛灯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它的三部分均可拆卸,使用和擦洗相当方便。灯座是一俯首站立、双角上耸、四足矮而敦实、尾卷曲向上、雄浑壮硕的黄牛。牛腹中空,背负圆形灯盘,灯盘一侧设扁平把手以转动灯盘,盘上饰两片可以灵活转动的灯罩,其中的一片刻镂空菱形斜方格形纹,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灯罩上紧扣穹顶形罩盖,盖顶之上弯曲的烟管与牛头顶上方凸出的短管紧密套接,可将烟尘通过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被溶解。
以上为有关简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余下全文>>
其中属于汉代的镇院之宝文物有
1、 金兽(西汉)
江苏盱眙南窑庄西汉窖藏出土。金兽是同时出土的二十公斤金器中最重的一件,呈蜷伏状,头枕伏于前腿之上,屈腰团身,首靠前膝,耳贴脑门两侧,头大、尾长、身短而粗壮,似虎更类豹。附耳瞪目,张口露齿,神态警觉,颈部戴三轮项圈,头顶有一环纽,通体锤饰圆形斑纹是在兽体铸成后再捶击上去的,大小相当,呈不规则的圆形,十分精美。通常所见金器大都是捶击而成,而金兽却是古代金属铸造工艺和金器捶击工艺这两种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实属罕见,弥足珍贵。底座空凹,内壁刻有小篆“黄六”二字,为秦汉文字。“黄”指质地为黄金,“六”为序数。其造型似虎像狮,但更接近豹。其窖藏的最后入藏年代在西汉时期。但究竟是谁、因何原因将它们匆匆掩埋则无从得知。
2、 广陵王玺金印(东汉)
目前唯一发现的汉朝刘姓王族的玺印,该印由高纯度黄金制成,金光灿灿,重122.87克。印面长2.375厘米、宽2.372厘米;龟钮高2.121厘米、台高0.945厘米。其龟钮精致,纹饰优美,印文阴刻篆书“广陵王玺”,布局疏密有致,行笔流畅、直中有曲。此印来历颇为曲折,上世纪七十年代,南京博物院对扬州附近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根据出土文物铭文初步推定为东汉广陵王刘荆的墓葬。
广陵王玺和之前云南出土的滇王之印基本结束了在日本延续了近两百年的“汉委奴国王”金印的争论,三枚金印无论质地、字体、印钮和尺寸大小均能相互印证。可惜广陵王玺被借调到福建省博参加“海上丝绸之路”的特展,笔者此行并没见到。
3、银缕玉衣(东汉)
一九六九年出土于徐州土山一号汉墓中,徐州在西汉时属于楚王封地,东汉为彭城王封地,前后有五代,土山一号汉墓墓主是东汉某代彭城王。在汉代,玉衣是皇帝、诸侯王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但西汉时尚未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故已发现的西汉诸侯王的玉衣,既有金缕,也有银缕、丝缕;东汉则实行了严格的玉衣等级制度,只有帝王才有资格在驾崩时穿金缕玉衣,而诸侯死去时只能穿银缕玉衣,一般的贵族和长公主只能穿铜缕玉衣。这件东汉某彭城王的银缕玉衣全长一百七十厘米,外观形状和人体几乎一样,从头到脚由头罩、上衣、裤子、手套和鞋五部分组成,共用玉片2600余片,编缀玉衣的银丝重约800克。4、错银铜牛灯(西汉)一九八〇年在扬州出土于东汉广陵王刘荆墓葬,就是第二年从废弃土中发现广陵王金印的那个汉墓。它通高46.2厘米,牛身长36.4厘米。该灯不但设计精美,而且在制作时巧用铜银二种不同材质的色泽,形成颜色的完美搭配。铜牛灯工艺精湛,整体纹饰运用流云纹、三角纹、螺旋纹图案为地,饰以龙、凤、虎、鹿以及各种神禽异兽等图案,是汉代众多青铜灯具中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铜牛灯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它的三部分均可拆卸,使用和擦洗相当方便。灯座是一俯首站立、双角上耸、四足矮而敦实、尾卷曲向上、雄浑壮硕的黄牛。牛腹中空,背负圆形灯盘,灯盘一侧设扁平把手以转动灯盘,盘上饰两片可以灵活转动的灯罩,其中的一片刻镂空菱形斜方格形纹,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灯罩上紧扣穹顶形罩盖,盖顶之上弯曲的烟管与牛头顶上方凸出的短管紧密套接,可将烟尘通过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被溶解。
以上为有关简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