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菩提达摩传奇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6 18:57
菩提达摩传奇
最佳答案
菩提达摩,通称达摩,南天竺人,婆罗门种。一说波斯人。早年事迹不详,唯知其极聪明疎朗,出家后倾心于大乘佛教,精通事数,在定学上有高深的修养。南朝刘宋时期自海路来到交广(今广东、广西一带),辗转北上,进入北魏。在洛阳见到新建成的永宁寺,口唱南无,合掌连日,自称已经150岁,到过无数国家,没见过像永宁寺这般壮丽精巧的寺院。又曾见洛阳修梵寺金刚,也赞不绝口,认为塑造得十分逼真得体。

他在北魏境内,初在嵩洛一带云游,到处教人坐禅习定。当时北魏禅学还不太盛行,比较受重视的是经论义理的讲授。佛陀、僧稠一系的禅学虽已传播,其内容和特点也与达摩所说不同。所以达摩的传教不太受人欢迎,常常遭到冷嘲热讽。只有少数僧人能够耐心听达摩说法,并相信他说的道理。这里面就有后来成为达摩弟子的道育和慧可。

道育和慧可当时年龄已有40出头,富有创新精神,曾长期努力追求佛学的新解。他们与达摩接触,听其传道后,认定这是一位非凡的长者,胸怀非凡的学问,便竭诚归信,奉之为师。四五年间,热心为达摩营求供应衣食,每日问寒问暖,勤谨请教,不倦不怠。达摩被他们的精诚所感动,把他们收为入室弟子,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禅学传授给他们。

达摩的禅法称为“南天竺一乘宗”,又称“大乘壁观”。“壁观”是一种比喻,意思说修禅时要心如墙壁,中直不移,排除执见。以无著之心,去体会、契合真实之理,使心与理冥符相应。后世一些人不解达摩“壁观”的本义,望文生义,附会生造出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9年的传说,其实是无稽之谈。

“壁观”是达摩禅法的要旨,也是达摩提出的两种入道途径之一。“壁观”属于“理入”,是指在经教的启发下,借助禅定的方式,对于解脱成佛进行理论的思考。另一途径是“行入”,共有“四行”,是指修禅者的日常行事。达摩的另一弟子昙林,根据达摩说法的记录,整理成《菩提达摩入道四行》,对达摩禅法的特点作了简要的总结,阐述了“理入”、“行入”的基本内容和核心精神。其文首先揭示总纲说:“如是安心,谓壁观也。如是发行,谓四法也。如是顺物,教护讥嫌。如是方便,教令不著。然则入道多途,要惟二种,谓‘理’、‘行’也。”关于“理入”,文章解释说:“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舍伪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名‘理入’也。”这里强调了一切有生命的个体,包括所有的人和动物,都具有“真性”。这种“真性”或称“心性”,与佛教奉为最高真理的“实相”、“真如”、“涅盘”是一致的,只是受到尘世烦恼(客尘)的蒙蔽,众生才迷而不悟。作为“理入”的大乘壁观,就是旨在引导心性除去客尘,悟入实相,使本性与道冥符。

关于“行入”,文章一共列举了四行,即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报怨行要求修持者修道苦至,甘心忍受,没有怨言。认为今生受的苦,乃是前世作恶的报应。为了从报应轮回中解脱出来,就必须逢苦不忧,默默地苦修,使心与道相契合。随缘行要求苦乐随缘,任凭荣辱得失,内心总是保持平静不动。因为今世所得的荣誉,乃是前世种下善因的结果,前缘一尽,荣誉复归于无,何喜之有?只有苦乐随缘,心平气和,才能冥顺于法。无所求行要求戒除贪欲,无所追求。认为有求就是苦,无欲无求才是乐。

以上三行,解释了总纲中提出的“如是顺物,教护讥嫌”。至于称法行,文章认为“即性净之理也”。行道时事事与真实相应,任运而行,即所谓“如是方便,教令不著”。与真实相应也就是与法相应,故曰“称法行”。这里所论,与“理入”的旨趣相同,差别只在于“理入”是修禅时去体认“道理”,“称法行”是指日常行事要合乎“道理”。

达摩的这种禅法,哲理性很强,一般人不易理解,所以达摩的传教碰到很多困难,受法的弟子不多,不如同时在北魏境内传教的佛陀、僧稠一系禅法那样广为人们欢迎和接受。对于这个问题,唐初佛教史家道宣已有清楚的认识,并作过精辟的论述。他说:“稠(僧稠)怀念处,清范可崇。摩(达摩)法虚宗,玄旨幽颐。可崇则情事易显,幽颐则理性难通。”僧稠的禅法重视四念处法,循序渐进,易于遵行;达摩的禅法属大乘虚宗,特重心性修养,要求通过修心,立证菩提。在一般人看来,其理难通,只有那些把握了达摩禅法精神实质的人,才能获得深刻的启悟。

达摩的弟子,可以考见的只有慧可、道育、昙林、僧副等人。其中慧可最得达摩真传,日后传教活动的成就也最大。达摩曾把4卷《楞伽经》授给慧可,对他说:“我观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自此之后,《楞伽经》遂成为达摩一系禅学的经典依据,也是其徒子徒孙付法承嗣的凭证。所以后世有人把达摩一派称为楞伽师,或称楞伽宗。

达摩在嵩洛一带传法之后,不知所终。有的记载说他于东魏天平年(534-537年)以前卒于洛水之滨;有的记载则说他被不同学派的僧人投毒害死。还有传说他其实并没有死,北魏出使西域的大臣宋云自西域回国时曾在葱岭遇见他,达摩手携一只鞋子翩翩独逝云云。这就是所谓达摩“只履西归”的传说。这些传说并无史实根据,不过是反映出禅宗发达之后,达摩逐渐被人们神化了。

达摩死后,慧可北上邺都,为传播达摩禅法进行了艰苦的奋斗。当时他的学众不多,他的论敌道恒法师却拥有徒众千人。由于他的学说具有强大的号召力,道恒的弟子常被他的说法所吸引,有的人甚至改换门庭,宗奉慧可,这就激起了道恒对慧可的无比仇恨,把他的学说诬为魔语,还贿赂官吏,企图加害于他。慧可在论敌的迫害下被迫流离于邺城北面的卫地(今河南安阳、汲县一带),在那里他收僧璨为门徒,僧璨后来成为慧可的传人。以后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一代一代不断为传播达摩禅法而努力。

弘忍之后,达摩学派的阵营发生了分化。神秀一系恪守达摩“藉教悟宗”的祖训,仍以楞伽经为宗经,发展成禅宗北派,即所谓楞伽宗。慧能一系揭出“教外别传”的旗帜,改宗《金刚经》,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由此发展成南派禅宗。从表面上看,慧能的禅宗似与达摩的禅学有根本的区别。但在实质上,慧能禅宗直接上承达摩禅法的心性之义,而又加以发挥和发展。达摩的心性之义与慧能的禅宗实有最重要的关系。

神秀学派主要继承了达摩禅的形式,慧能学派择要继承了达摩禅的精神实质。两派都追奉达摩为本宗之祖,而具体说法不同。神秀派推求那跋陀罗为初祖,达摩为二祖,下至神秀为第七代祖师。慧能派则以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下至慧能为第六代祖师。两派的法统说虽然互相对立,却都自认为是达摩的嫡传,由此可见,菩提达摩实为中国禅宗史上具有极大影响的人物。
全部回答
菩提达摩
(?—536,一说528)
  菩提达摩(通称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他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魏,到处以禅法教人。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伽蓝记》卷一)。
达摩抵魏,游嵩山少林寺,在那里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他为壁观婆罗门。有道育、慧可二沙门礼见达摩并亲近和供养四、五年。达摩感觉他们真诚,传授以衣法。又把四卷《楞伽经》授与慧可说:我看中国人的根器于此经最为相宜,你能依此而行,即能出离世间。
随着禅宗在中国的发展,达摩逐渐成为传说式的人物。首先是传说达摩到金陵(今南京)时和梁武帝的问答。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武帝不能理解,达摩即渡江入魏。记载这个传说的最古文献是敦煌出土的佚名《历代法宝记》(774年间撰)和唐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二之上。后来禅宗著名的《碧岩录》把它作为第一则「颂古」流传。以后,它便成为禅门众所周知的公案了。
达摩晚年的事迹,各传都未明确记载。后人传说他遇毒而逝,葬于熊耳山(今河南宜阳县),但又传魏使宋云自西域回国时遇达摩于葱岭。达摩手携只履翩翩独逝。所以又有「只履西归」的传说。
达摩的禅法,据敦煌出土资料,古来作为达摩学说而传的许多著述之中,只有「二入四行说」似乎是达摩真正思想所在。唐净觉《楞伽师资记》的《达摩传》中有「略辨大乘入道四行」,由达摩弟子昙林记录而传出。据昙林的序文说,他把达摩的言行集成一卷,名为《达摩论》;而达摩为坐禅众《释楞伽要义》一卷,亦名为《达摩论》。这两卷论文理圆净,当时流行很广。
现在一般作为达摩学说的有《少室六门集》上下二卷,即:《心经颂》、《破相论》(一名《观心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六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一名《大乘法论》)等,以及朝鲜梵鱼寺所刻《禅门摄要》上下二卷,日本铃木大拙校刊《少室逸书》所收关于达摩诸论文。这些著述内容大致都差不多。
达摩「二入四行」的禅法,是以「壁观」法门为中心。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载:「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云,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岂不正是坐禅之法?」所谓二入是「理入」和「行入」,理入是属于教的理论思考,行入是属于实践,即禅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义。
理入和行入的名称,见于北凉所译《金刚三昧经入实际品》第五。但《金刚三昧经》说的理入是「觉观」,而「壁观」是达摩传出的独特禅法。道宣在《续高僧传》卷二十《习禅篇》末对达摩禅法的评价说:「大乘壁观,功业最高,在世学流,归仰如市。」
壁观禅法的特点在于「藉教悟宗」,即启发信仰时不离圣教的标准,构成信仰以后教人「不随于文教」,即不再凭借言教的意思。二入之中以理入为主,行入为助。
后世佛教徒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为达摩禅法的标志,因它直以究明佛心为参禅的最后目的,所以又称禅宗为「佛心宗」。又有人因达摩专以《楞伽经》授人以为参禅印证,因而称它为「楞伽宗」。
达摩的师承已无可考,后人为追溯传统遂有种种说法。《楞伽师资记》推求那跋陀罗为初祖,菩提达摩为二世,下以神秀为七世。神会坚持南宗为正统,肯定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主张自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六代是一脉相承的。吉迦夜、昙曜译《付法藏因缘传》等又有西天世系的说法。唐智炬《宝林传》(成于801年)以印度自迦叶传至狮子比丘为二十四世,继以婆舍斯多、不如蜜多、般若多罗至菩提达摩为二十八世。此说为五代南唐泉州静、筠二师所集《祖堂集》(成于952年)、永明延寿《宗镜录》(成于957年)所继承,又为宋道原《景德传灯录》(成于1004年)和契嵩《传法正宗记》(成于1061年)所依用,后来即成为禅宗的正统说。
达摩的弟子有慧可、道育、僧(一作「道」)副和昙林等。「慧可」另见本书专条。
道育,一作慧育,他和慧可一同亲事达摩四、五年,是达摩最初及门弟子之一。他从达摩学了禅法,专重个人内心修持而少对人讲说。他的事迹已不明,只有《景德传灯录》卷三等记达摩临终时自许慧可得髓、道育得骨、尼总持得肉、道副(即僧副)得皮的传说,可以想见其禅学程度之一斑。
僧副,俗姓王,太原祁县人,是达摩剃度的弟子。南齐建武(494—497)年间住钟山(今南京)定林下寺。他忻慕岷岭峨眉的胜景,趁萧渊藻出镇蜀部(今四川)时随从入蜀,因而使禅法流行四川。后来又回金陵(今南京),普通五年(524)寂于金陵开善寺,年六十一岁。
昙林自称是达摩的弟子,曾记录过达摩的「二入四行说」。《慧可传》中称他为林法师。北魏永平元年至东魏武定元年(508—543)之间,他在洛阳和邺都参与译经事业,在菩提流支、佛陀扇多、瞿昙般若流支、毗目智仙等译场任笔受,是当时参加译经的重要人物。他博学善讲,在邺都常讲《胜鬘经》。周武灭法期间,他与慧可共同护持经典,被斫掉一臂,人称「无臂林」。昙林早年虽曾亲近达摩,但他以禅法与义学并重,因此后世所传达摩临终对在侧弟子们分别印可得皮、肉、骨、髓的说法,没有提及昙林。昙林在传承达摩禅法上所记的《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于中国禅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业迹。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前女友说我们是普通朋友,还经常给我发信息
A公司2013年因该投资性房地产影响损益的金额
卢冲我想知道这个在什么地方
建行信用卡额度负数,会扣利息吗?
红旗区新乡海燕美容院(化工路店)地址在哪,我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政务办理中心在什么地
401 Unauthorized Authorization required。
岳阳楼区岳阳大拇指艺术学校在哪里啊,我有事
最正宗酸汤鱼的做法 酸汤鱼如何做
蘑菇街怎么切换微信账号
描绘画面.惠崇春江晚景 动静结合 运用散文化
大角甸我想知道这个在什么地方
我想邀请你去我家做客 用英语怎么说
一次宴会上,一对夫妻同客人共握48次手,问宴
推荐资讯
宏顺钢构彩板厂怎么去啊,有知道地址的么
一个女人不喜欢喝茶不喜欢喝咖啡那她喜欢喝什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简要回答。 谢谢!!!!
三星sm-n900手机内存卡在什么位置
启我爱医术,复爱世间人,愿绝名利心,尽力为
晚上吃了夜宵早上为什么起来就想吐
请教钢琴高手,我购买了一台星海XU28的钢琴,
【讨论】机械专业硕士可以做些什么工作?
无为县市政建设工程公司在哪里啊,我有事要去
五常市哈尔滨五常市童趣教育这个地址在什么地
牵着猪婆的手永远不会放手英文怎么读
若x-y=2,x^2+y^2=4,则x^2014+y^2014=?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