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中,李密是为自己找借口,还是真的孝?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5 09:05
- 提问者网友:辞取
- 2021-01-25 03:33
<<陈情表>>中,李密是为自己找借口,还是真的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舊物识亽
- 2021-01-25 04:39
个人认为,这两方面原因都有,既是借口,也是真孝。
首先李密这个人还是有骨气的,但却还是想要保住脑袋吧。司马氏的天下得来名不正言不顺,是以臣子篡上夺位的方式取得,所以有骨气的读书人,或者说一些不愿在史书上留下一笔污点的人都是不愿意出仕做官为司马氏服务的。但是,皇帝老儿一再邀请你丫出来当官,一方面是给你面子,另一方面是给天下读书人都出礼贤下士的样子,好笼络人心,你总不好直接拒绝吧,所以总得找个借口。司马氏大讲以孝治天下,好了,这正是李密的最佳借口。
再者,李密自身景况也应确如他自己所称,自幼失怙,舅夺母志,是年迈的祖母一手将他带大并培养成才,这其中的感激和眷恋之情自不待言,在文中也有很真挚的表达。而且,他所宣称的这些内容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编造的,试想那些州牧人士哪有不会打探清楚向上汇报的?试想,以司马家族的猜忌刻薄,残暴好杀是不可能不对这些了解清楚的。
因此,首先应是真孝,然后才有了借口的可能。
首先李密这个人还是有骨气的,但却还是想要保住脑袋吧。司马氏的天下得来名不正言不顺,是以臣子篡上夺位的方式取得,所以有骨气的读书人,或者说一些不愿在史书上留下一笔污点的人都是不愿意出仕做官为司马氏服务的。但是,皇帝老儿一再邀请你丫出来当官,一方面是给你面子,另一方面是给天下读书人都出礼贤下士的样子,好笼络人心,你总不好直接拒绝吧,所以总得找个借口。司马氏大讲以孝治天下,好了,这正是李密的最佳借口。
再者,李密自身景况也应确如他自己所称,自幼失怙,舅夺母志,是年迈的祖母一手将他带大并培养成才,这其中的感激和眷恋之情自不待言,在文中也有很真挚的表达。而且,他所宣称的这些内容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编造的,试想那些州牧人士哪有不会打探清楚向上汇报的?试想,以司马家族的猜忌刻薄,残暴好杀是不可能不对这些了解清楚的。
因此,首先应是真孝,然后才有了借口的可能。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轮獄道
- 2021-01-25 06:53
是真孝,文中所说是实,当然也是借口,他是亡国之臣,肯定不想去
- 2楼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1-01-25 05:35
李密,一名虔,字令伯(224—287年),西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晋初散文家。曾仕蜀汉,蜀亡后,晋武帝征他为太子洗(xiǎn)马时,他写了这篇表。 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据《晋书。李密传》说: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甚好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魏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李密以奉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官名)。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陈情事表》,或称《陈情表》。 《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表到朝廷,晋武帝看了,为李密对祖母刘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刚正见称。过去,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进过境仍苛求如故。李密以理力争,使诸王过境不敢苛求,为百姓办了件好事。 李密本望到朝廷任职,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由于朝中无人推荐,最后只做了汉中太守,一年后罢官归田。后病卒,终年六十四岁。
由此可见,并非单纯是借口!
由此可见,并非单纯是借口!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