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中秋节,端午及等传统节日放假,有什么意义?
解决时间 2021-06-07 07:55
- 提问者网友:你给我的爱
- 2021-06-06 15:44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渊鱼
- 2021-06-06 16:55
良好传统的延续。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我们不能轻易地就丢掉由来已久的传统。传统节日放个假,让全民过个开心的节日,这很有意义。
作用也是很多的,是对咱们中华悠久文化的一种肯定与传承;放假了大家出去购物、旅游等又可以提振内需,刺激经济发展。我觉得作用很多。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英雄的欲望
- 2021-06-06 19:07
中国的传统节日种类繁多,源远流长,月月有节,绝大部分延续了上千年。一般为中华民族接受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另外,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地方节日和少数民族的节日,不胜枚举。
(一) 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也称农历新年,节日欢庆时间最长,礼俗最为隆重繁琐,也最为中国人重视。
春节从农历二十五开始,至元宵节前结束,举国上下,普天同庆,尤其是大年三十、初一,几乎所有行业的人都要放假与家人团聚,共庆新年。
1. 扫尘和办年货
扫尘,即打扫卫生,除旧迎新,民间有顺口溜:"腊月二十五,扫房又掸土;腊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土都搬走。"劳累了一年的中国人,要干干净净地过个新年。
置办年货恐怕是每个家庭此时的大事,吃、穿、用、娱乐用具一一开列,新衣、鞋、帽,家具,日用品,鞭炮,年画,神像,对联,果品;杀鸡杀猪,准备菜、鱼、年糕、馒头、豆包子等。
年画必买,有门神、财神、天官赐福等传统年画,对联有人家亲自写上吉祥语,贴于门楣,窗框,用大红纸,或洒金红纸。
除夕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相传以前有名为年的怪物每到初一大早即来吃人。因此人们有守岁的习惯,一夜不睡,边看边吃边玩,一家团聚,其乐融融,小孩们在外面放鞭炮,追逐嬉闹。年夜饭对一家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有饺子(取交子之意),十大碗(十全十美),年糕(金元宝),团年鱼(连年有余)等等,吉祥幸福,团圆美满。
拜年即年初一,大家互串亲戚邻居祝贺节日,是人们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一种途径。拜年先由晚辈向长辈问好,并说"过年好","恭喜发财","祝健康长寿"等语句,长辈给未成年晚辈"压岁钱",以示晚辈又快乐地成长了一岁。然后串亲戚,可以到长辈、师长或朋友家庆祝。
放爆竹是新年中一项重要的活动,惊天动地,驱鬼迎神,祈来年五谷丰登,增加节日气氛,这一夜,可谓焰光流彩,震耳欲聋。
(二) 清明节
冬至后106天是清明节,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由于这两个节日相差一天,因此,后来两个节日就合并在一起了。
清明,古称三月节,此时正逢大地回春,雨水充沛之时,杜牧的一首诗:"清明进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更把清明的人、情、景写的生动逼人。
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是扫墓和踏青。
寒食节不动烟火,源于晋文公为纪念烧死绵山的介子推而定的节日,以示祭奠。
扫墓
由寒食节祭奠,发展为一般性祭祖。到祖坟、祭堂、公墓上坟添土,摆供品祭奠,以示对先人的缅怀。
踏青
三月天,芳草吐绿,扬柳习习。邀亲朋好友,携妻带子,远足郊外,饱览大好风光,又称"探春"、"寻春"、"踏春"。现在人们沿袭这一传统,每到春天,选明媚之日远足,踏青赏景开怀。
(三)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重午等。这一天,家家户户挂钟馗像、艾叶、赛龙舟、吃粽子、吃饮雄、黄酒、佩香囊。
端午源于屈原。相传屈原投江后,人们怕鱼儿吃他的尸体,争相坐龙舟到江心洒下用竹叶包米的粽子,后即成风俗,每年此时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要赛龙舟以示风俗。
汉族一些地区,还在端午给儿童祭长命锁,或挂花绳、百索等。各地传说不一样,大体是说用五色花线给小孩驱蛇避邪,保佑健康。
艾叶驱虫。人们为祈求健康,便挂艾叶。此举传说是为让屈原免受蚊虫干扰,在上天清净地写诗作赋。
(四) 中秋节
中国自古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习惯,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即为祭月,于是取八月十五月圆之时,人们静心体味中秋的欢乐。
中秋节,回家探亲,带月饼送父母,以表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凡不能回来,便对月长叹,思乡之情倍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又称敬老节。
中秋登楼临水赏月,是最好的一种享受,祭月的供品是果品、月饼、毛豆。历来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用阴阳理论,男属阳,女属阴,月属阴,日属阳,因此女子多拜月。
月饼有京式、广式、苏式、滇式等几种,通常上面有精美的图案,如有嫦娥奔月、月宫蟾兔、西施醉月等。
中秋节最著名的神话就是嫦娥奔月了。嫦娥偷吃灵药,背着后羿上天,定居月亮。从此,后羿思念嫦娥,便摆祭品祭奠。又说上有广寒宫,有桂花树,吴刚伐树,玉兔捣药,而蟾蜍为嫦娥被罚所变。
(五)冬至
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 2楼网友:洎扰庸人
- 2021-06-06 17:39
重视民族文化吧。
- 3楼网友:像个废品
- 2021-06-06 17:22
第一,应该温习自己的传统。因为长期不放假,一些传统的民俗事项,已经忘了。另外,有些好的传统要拿进来,比如清明节,清明节不仅是扫墓,扫墓当然有两层含义,一种是祭祀祖先、先人、自己的亲人。还有一种是祭祀烈士。这是一个扫墓的内涵。清明里还有春游,就是古代叫踏青,还有一个民俗是插柳,放风筝,要荡秋千,我们都可以有很多活动可以做。学校、社区都可以做这样的组织。单位也可以学学以前的传统,组织职工到外边春游、踏青、呼吸新鲜的空气、亲近自然,都挺好。
另外,不要把节日变成假日。节日和假日应该分开。因为假日是公民休息的权利,是公民的福利,它里边没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比如礼拜天,你做什么都可以。但是节日是有特定的文化内涵的,比如国庆节,那是一个公民要表达国家情感的日子;春节全家要团聚,要表现我们对生活的向往,要避邪、迎福。中秋节也是一个团圆的愿望。节日放假是为了你更好地度过这个节日,还是要强调节日的文化内涵。
我要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