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0 16:00
- 提问者网友:我是女神我骄傲
- 2021-02-20 01:27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怀裏藏嬌
- 2021-02-20 03:06
上联首先描绘了现实的自然环境。当送别友人之际,阴云蔽日,北风怒号,天色晦暗,雪飞雁唳,一派阴沉凄冷景象。按照一般情况,在这种环境里与友人分手,不免耍顿生伤感的。但是诗人却一反常情,运用反面起兴手法,说出了一番足以令人振奋的雄豪之语。这样,自然环境的险恶不但没有为送行罩上一层愁惨气氛,反而成了激励雄心、催人勇往直前的力量。这种豪迈壮阔,刚健劲拔的诗情正体现了边塞诗的美学风格,使这首诗显示出蹈厉风发的非凡气概。
董大(即萤庭兰)系名重当世的乐师,擅长弹奏琵琶,技艺超群。以他的名声,走到哪里都会得到知音,诗人所以才劝慰他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另一方面,诗人自有非凡的气质胸襟,他鼓励友人的话,也是其人格力量的体现。
这首诗写景的笔墨相当集中。一二两句摄取了阴云,黄沙、天光、风雪、雁阵等多种景物,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笔触形象而富有概括力。其中,写视觉形象采用白描手法,描绘阴云的色彩、光线的晦暗和飞雪的动势,宛然可睹,写听觉形象则以凝练的笔触概括出“北风吹雁”的景象,颇有含蓄蕴藉之致。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鲜明可感的画面,气氛浓郁,自成境界,这就为下联陡然翻出新意作了有力铺垫。
董大(即萤庭兰)系名重当世的乐师,擅长弹奏琵琶,技艺超群。以他的名声,走到哪里都会得到知音,诗人所以才劝慰他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另一方面,诗人自有非凡的气质胸襟,他鼓励友人的话,也是其人格力量的体现。
这首诗写景的笔墨相当集中。一二两句摄取了阴云,黄沙、天光、风雪、雁阵等多种景物,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笔触形象而富有概括力。其中,写视觉形象采用白描手法,描绘阴云的色彩、光线的晦暗和飞雪的动势,宛然可睹,写听觉形象则以凝练的笔触概括出“北风吹雁”的景象,颇有含蓄蕴藉之致。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鲜明可感的画面,气氛浓郁,自成境界,这就为下联陡然翻出新意作了有力铺垫。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02-20 04:32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伴随着纷纷扫扬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这两句所展现的境界阔远渺茫,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千里”,有的本子作“十里”,虽是一字之差,境界却相差甚远。北方的冬天,绿色植物凋零殆尽,残枝朽干已不足以遮目,所以视界很广,可目极千里。说“黄云”,亦极典型。那是阴云凝聚之状,是阴天天气,有了这两个字,下文的“白日曛”、“北风”,“雪纷纷”,便有了着落。如此理解,便见出作者并非轻率落笔,而是在经过了苦心酝酿之后,才自然流出的诗歌语言。这两句,描写景物虽然比较客观,但也处处显示着送别的情调,以及诗人的气质心胸。日暮天寒,本来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愁苦心绪,而眼下,诗人正在送别董大,其执手依恋之态,我们是可以想见的。所以,这二句尽管境界阔远渺茫,其实不无凄苦寒凉;但是,高适毕竟具有恢弘的气度,超然的禀赋,他开没有沉溺在离别的感伤之中不能自拔。他能以理驭情,另具一副心胸,写出慷慨激昂的壮伟之音。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