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9 02:56
- 提问者网友:未信
- 2021-12-28 23:47
文言文阅读。(13分)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怀民亦未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2.下面句子中与“相与步于中庭”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渡鹤影
- 2021-12-29 01:24
1.(1)高兴的样子 (2)考虑,念及 (3)睡觉 (4)只是2.A3.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4.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A项中“于”和例句中“于”的意思都为“在”的意思。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4.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来分析作者那复杂的思想感情即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大漠
- 2021-12-29 02:09
对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