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室职位 像皇帝、皇后、太监、阿哥、哥哥、君主、妃子、娘娘之类的。全部,明细划分。
答案:4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0 13:07
- 提问者网友:送舟行
- 2021-03-09 19:42
我记得好象还有美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掌灯师
- 2021-03-09 20:33
你这是清宫的吗,只有清朝会有阿哥和格格
1、周朝
周朝时期,天子称王,正妻称后。
王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
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
夫人坐论妇礼;
九嫔掌教四德;
世妇主丧、祭、宾客;
女御序于王之燕寝。
2、秦朝
秦始皇统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称号。
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妾皆称夫人。
3、西汉
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母后称号。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
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娙娥、傛华、充依。
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
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
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婕妤视上卿,比列侯。
娙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
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
八子视千石,比中更。
充依视千石,比左更。
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
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
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视三百石。
顺常视二百石。
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斗食俸。
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但也有个别例外。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4、王莽新朝
王莽新朝时期,追求复古,种种名目层出不穷。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和、嫔、美、御四等称号。
和三人,嫔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
5、东汉
东汉光武帝建国,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贵人授予金印紫绶,俸禄为粟数十斛。美人、宫人、采女则没有爵位和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后。东汉时,随着诸侯王封地日渐缩减,王后被改称为王妃,王太后改称王太妃。
汉时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称妃,妾曰良娣、孺子。
2、唐
唐建国之初,参照隋朝旧制:
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还有六尚各司,分管宫内车马服饰。
唐玄宗开元年间,对妃嫔称号另作更改:
三夫人:惠妃、丽妃、华妃。正一品。
芳仪六人。正二品。
美人四人。为正三品。
才人七人。为正四品。
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正五品。
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
五代、宋、辽皆略同唐制。
3、金
金建国初,妃嫔皆无位号。
金熙宗时开始有贵妃、贤妃、德妃的称号。
废帝海陵王时期,后宫嫔妃渐多,有: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共十二位。
金世宗时又开始削减。
妃嫔品级:诸妃视正一品,比三夫人。以下九嫔、婕妤、美人等皆与唐初相同。
元史料不详。
四、明清时期
1、明
明太祖洪武五年,因唐以来的六局二十四司女官人数过多,于是改设为六局一司。
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尚宫总管六局事务。
一司为:宫正。掌管戒令责罚。
品级皆为正六品。
宫中女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比唐朝减少一百四十多人。
诸妃称号为: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也有贵妃,位在诸妃之上。
明英宗复辟,多亏皇太后孙氏在内出力,故其复位后为孙太后上徽号,称圣烈慈寿皇太后。这就是后世动辄为母后上徽号的滥殇。
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妃嫔中最高的等级——皇贵妃。
明宪宗宠妃万贵妃死后被追谥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皇贵妃这一称号正式出现是在明神宗时期,神宗宠妃郑贵妃生皇三子后晋升为皇贵妃。
2、清
清世祖顺治十五年,采用礼官的建议:
乾清宫设夫人一名,淑仪一名,婉侍六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
慈宁宫设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人数不定;
女官设置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
建议通过而未能执行。
清圣祖康熙以后,重新制定施行了妃嫔等级。
皇后,居中宫。
皇贵妃,一名。
贵妃,二名。
妃,四名。
嫔,六名。
贵人、常在、答应,人数不定。
诸嫔妃各分居东、西十二宫。
1、周朝
周朝时期,天子称王,正妻称后。
王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
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
夫人坐论妇礼;
九嫔掌教四德;
世妇主丧、祭、宾客;
女御序于王之燕寝。
2、秦朝
秦始皇统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称号。
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妾皆称夫人。
3、西汉
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母后称号。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
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娙娥、傛华、充依。
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
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
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婕妤视上卿,比列侯。
娙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
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
八子视千石,比中更。
充依视千石,比左更。
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
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
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视三百石。
顺常视二百石。
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斗食俸。
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但也有个别例外。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4、王莽新朝
王莽新朝时期,追求复古,种种名目层出不穷。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和、嫔、美、御四等称号。
和三人,嫔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
5、东汉
东汉光武帝建国,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贵人授予金印紫绶,俸禄为粟数十斛。美人、宫人、采女则没有爵位和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后。东汉时,随着诸侯王封地日渐缩减,王后被改称为王妃,王太后改称王太妃。
汉时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称妃,妾曰良娣、孺子。
2、唐
唐建国之初,参照隋朝旧制:
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还有六尚各司,分管宫内车马服饰。
唐玄宗开元年间,对妃嫔称号另作更改:
三夫人:惠妃、丽妃、华妃。正一品。
芳仪六人。正二品。
美人四人。为正三品。
才人七人。为正四品。
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正五品。
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
五代、宋、辽皆略同唐制。
3、金
金建国初,妃嫔皆无位号。
金熙宗时开始有贵妃、贤妃、德妃的称号。
废帝海陵王时期,后宫嫔妃渐多,有: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共十二位。
金世宗时又开始削减。
妃嫔品级:诸妃视正一品,比三夫人。以下九嫔、婕妤、美人等皆与唐初相同。
元史料不详。
四、明清时期
1、明
明太祖洪武五年,因唐以来的六局二十四司女官人数过多,于是改设为六局一司。
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尚宫总管六局事务。
一司为:宫正。掌管戒令责罚。
品级皆为正六品。
宫中女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比唐朝减少一百四十多人。
诸妃称号为: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也有贵妃,位在诸妃之上。
明英宗复辟,多亏皇太后孙氏在内出力,故其复位后为孙太后上徽号,称圣烈慈寿皇太后。这就是后世动辄为母后上徽号的滥殇。
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妃嫔中最高的等级——皇贵妃。
明宪宗宠妃万贵妃死后被追谥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皇贵妃这一称号正式出现是在明神宗时期,神宗宠妃郑贵妃生皇三子后晋升为皇贵妃。
2、清
清世祖顺治十五年,采用礼官的建议:
乾清宫设夫人一名,淑仪一名,婉侍六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
慈宁宫设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人数不定;
女官设置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
建议通过而未能执行。
清圣祖康熙以后,重新制定施行了妃嫔等级。
皇后,居中宫。
皇贵妃,一名。
贵妃,二名。
妃,四名。
嫔,六名。
贵人、常在、答应,人数不定。
诸嫔妃各分居东、西十二宫。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3-09 23:49
太子、皇帝、太上皇
- 2楼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3-09 22:15
太皇太后 皇帝
皇太后 太子
皇后 摄政王
皇贵妃 议政王
贵妃 诸王
妃子 太子
嫔 贝勒
贵人 贝子
常在 奉恩镇国公
答应 奉恩辅国公
清朝贵族封爵分为十二等,即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和硕亲王之下又有亲王世子、多罗郡王之下又有郡王长子,通常封给世袭罔替的亲王、郡王的继承者。
- 3楼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3-09 21:48
依照唐朝体制,最完整规范
1、皇后。
2、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以上正一品)。
3、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以上正二品)。
4、二十七世妇: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
5、八十一御妻: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女御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清朝:
清圣祖康熙以后:
皇后,一名,居中宫。
皇贵妃,一名。
贵妃,二名。
妃,四名。
嫔,六名。
贵人、常在、答应,人数不定。
注意:这只是唐朝早期和清康熙以后的规范,历朝历代的不同时期后宫等级制度均在变化,当然我认为唐朝和清朝的是最被广泛熟知的。
另外我还找到一份资料:
皇 帝 中国在公元前22重年,秦王羸政统一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称"始皇帝",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
万 岁 皇帝的代名词,一种说法认为在朝贺时对君主经常使用,久而久之,便成了皇帝的尊称;另一种说法认为是从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登华山后,由他开始用"万岁"自称,而相沿下来的。
天 子 古代君王的尊称。夏、商、周代,天子的正号是王,如周武王即可被称天子;在秦汉至清代,天子则指皇帝。所谓"天子",意指君主君临天下,犹天之子。
皇 后 皇帝的正妻称皇后。秦汉以后历代沿称。
太上皇 帝王尊其父为太上皇;历代皇帝传位于太子,并自称太上皇;天子之父参与国政,称太上皇帝。
皇太后 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秦汉以后历代沿称。
皇太子 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但常有例外,由皇帝选定册立。清代自雍正以后不立皇太子。一般称预定继承君位的长子为"太子"。
贵 嫔 妃嫔的称号。汉元帝时始置,原为妃嫔中之第一级。自魏晋至明均设置,但地位已经下降。
昭 仪 妃嫔的称号。三国魏文帝时始置,仅次于皇后,晋及南北朝多沿置。才 人 妃嫔的称号。始设于晋武帝,自南北朝至明多曾沿置,唐制,才人初为宫中之正五品,后计正四品。
贵 妃 妃嫔的称号。南朝宋武帝时始置,位次于皇后,自隋至清多沿置。七 子 女官名,位在美人、良人下,在长使少使上。良 人 西汉妃嫔的称号。
美 人 妃嫔的称号。
贵 人 妃嫔的称号。东汉位次于皇后,清代贵人已降在妃嫔之下。
世 子 帝王示诸侯的正妻所生的长子,也称太子,清代则封亲王的嫡长子为世子。
孺 子 太子妃嫔名,太子有妃、良娣、孺子,共三等,又古代贵族的妾也称孺子。
太 孙 皇帝的长孙称太孙。历代王朝往往于太子殁后册立太孙为预定之皇位继承人。
公 主 帝王之女的称号。始于战国,汉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后历代大致沿用。
翁 主 汉代制度,诸王之女称翁主,即后世的郡主。
附 马 皇帝的女婿称驸马,非实官。清代称"额驸"。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