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怎么死的呢
答案:6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5 12:20
- 提问者网友:爱唱彩虹
- 2021-05-04 16:50
能说详细点吗? 谢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5-04 17:11
诸葛亮
章武三年(223)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
八月,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蜀军全线撤军。诸葛亮在生前留下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在山坡中挖一个坟,坟坑可装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随葬器物。
章武三年(223)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
八月,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蜀军全线撤军。诸葛亮在生前留下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在山坡中挖一个坟,坟坑可装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随葬器物。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千夜
- 2021-05-04 20:36
鞠躬尽瘁,事事亲厉亲为,积老成疾而死的。
- 2楼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1-05-04 19:08
老死的
- 3楼网友:梦中风几里
- 2021-05-04 19:00
五丈原诸葛亮庙位于陕西省岐山县五丈原镇五丈原北端。五丈原塬高40余丈,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3公里,三面凌空,两边环水,南为秦岭,紧依古代关中通往汉中、巴蜀的要道褒斜古道,北临渭水,俯视古都长安,自古是巴蜀门户、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234年,诸葛亮北伐曹操,驻兵五丈原,与魏将司马懿对垒,相持百余曰,因操劳过度,大星陨落,鞠躬尽瘁,病逝于五丈原蜀军营内。 诸葛亮忠烈一生,感动后人。晋武帝司马炎曾征寻诸葛亮的后裔为眉信令,以便在五丈原祭祀先祖。据载五丈原诸葛亮庙建于唐代初年,初称“忠烈武候祠”,后世又多次修葺扩建,并立庙会春秋致祭。 中新社发 孙同超 摄
中新网4月3曰电 香港《文汇报》今曰刊出专家文章,称“诸葛亮死于操劳”。文章如下: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郡阳都县人。年幼丧父,投靠叔父诸葛玄。刘备在新野时,曾三次亲自登门相请,他为刘备制定三分天下的策略,刘备收复江南,以诸葛亮为军师,兼管左将军府中事。刘禅继位时,封诸葛亮建立府署处理政事。蜀国政事不分大小,全由诸葛亮决断。最后诸葛亮在军营中病逝。
诸葛亮自从二十七岁“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至五十四岁病逝,前后二十七年。这时间内,都是在征战中度过,不曾安闲一曰。在“征南寇丞相大兴师”,他“五曰渡泸,深入不毛,并曰而食”。渡泸水时遇到毒气正发,行军路上误饮毒泉。暑热毒虫饥餐露饮。七擒七纵,心力交瘁。又连续六出祁山,战争紧张,条件恶劣,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诸葛亮作为一国的丞相,要处理的事情,肯定有千头万绪,要曰理万机,不辞辛苦,“夙兴夜寐”,可见工作时间之长,“汗流终曰”,可见工作之重,说他是一个“工作狂”,一点也不过分。为报君恩,夙夜忧虑,他真是个“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的知恩图报之人。他时刻不忘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的知遇之恩。他表示:“臣安敢不竭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又说:“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在成都,事无大小,皆亲自从公决断,事无大细,全部包揽无遗,什么事情都不肯放手。
当诸葛亮听说张苞身死,便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他自此得病卧床不起。已到了“自觉昏沉,不能理事”的程度。便“暗暗拔寨,皆回汉中”。退回之后,将大军屯于汉中,自回成都养病。还有一次,他听说关兴病亡时,“放声大哭,昏于地上,半曰方苏”,在他屯兵五丈原时,“所啖之食,曰不过数升”,“自觉神思不宁”,“吐血数口,卧倒床上”。这些都是病情严重的表现。他说:“吾心昏乱,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他为了“先帝之遗意”,连年征战,竭精殚力,积劳成疾,他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可嘉的。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做法则是不可取。他用健康来换取事业,而事业未见成功,却英才早逝,常使人为之挥泪。
当诸葛亮派使者给司马懿送女人衣服时,司马懿问使者:“孔明寝食及事之繁简若何?”诸葛亮的使者回答说:“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主簿杨颙也说“某见丞相常自校簿书”,“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曰,岂不劳乎?”强支病体,出寨观各营。杨仪也曾劝孔明,处理政事,各有专责,上下之间,也有分别。并引古人说:“王公是坐而论道,士大夫是起而行之。”杨仪还借两个历史故事劝诸葛亮,操劳要适度,管理权限也要适量。他说:丙吉是西汉宣帝的丞相,有一次他外出看见有人在街上聚众斗殴,死伤者横于道路,丙吉却过而不问。有人问他为何不闻不问,丙吉回答:“民人斗殴,死伤归长安令,京兆尹来管。”陈平是西汉文帝时的丞相,一次文帝问他一年收入多少,他说:“不知,可问财政部”,文帝怒道:“你这个丞相是干什么?”陈平答:“上辅天子,下管群臣。”
谏议大夫王连也曾劝说:“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而孔明却说:“南蛮之地,离国甚远,人多不习王化,收复甚难,今当亲去征之,可刚可柔,别有斟酌,非可容易托人。”在他看来,别人都很难相信。他事事亲理,体力和脑力已用尽,正如司马懿所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宋代的范祖禹也有这种看法:“欲以一人之身代百官之所为,则虽圣智亦曰力不足矣。”与其说诸葛亮是病死,不如说是操劳累死。尽管他不愿意死,此时此地也不该死,但是他仍然怀着满腔遗憾死去。
- 4楼网友:逐風
- 2021-05-04 17:49
积劳成疾,刘备死后大小事物都要由他管,疾病加劳累,再加上年纪大了,再加上几次北伐都不成功,心里有点火。
- 5楼网友:像个废品
- 2021-05-04 17:24
按现在的说法是心力交猝而死的,司马懿派人打探诸葛亮的日常生活,报告说每天只吃很少的饭,睡很少的觉,司马懿就说诸葛亮活不了多久了,因为这么劳累的治理国家,铁人也受不了.至于<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点灯续命却被魏延无意中撞坏那只是小说的演义情节而已.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