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走向衰落的原因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6 19:55
- 提问者网友:書生途
- 2021-02-26 11:34
朱鹮走向衰落的原因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低血压的长颈鹿
- 2021-02-26 12:44
问题一:朱鹮的致危因素 朱鹮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森林面积和水田面积逐年减少,耕作制度改变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朱鹮的主要食物泥鳅、蛙等水生动物大大减少,而且部分地区污染严重问题二:什么原因是朱鹮是乎绝迹? 朱鹮灭绝的原因很多,包括朱鹮种群生存力的脆弱,人口的密集膨胀,战争的毁灭,森林的乱砍滥伐,栖息地的日渐消失,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污染的加大以及人为的狩猎等。问题三:为什么朱鹮鸟濒临灭绝 朱鹮是数量甚为稀少的珍禽,是世界上已知现存数量最少的鸟类之一,为东亚区的特产,仅产于我国、苏联及朝鲜、日本。秋季经我国南部到达海南岛等地越冬。春抵长江下游、华北、东北以及苏联西伯利亚、日本等地繁殖。近年来由于供它们栖息的高大树木日益减少,它们的幼鸟不机警,很易受害,人为的摧残加剧,使朱鹮濒临灭绝。1981年陕西省洋县金家河、姚家沟发现了两个朱鹮营巢区,有成鸟两对和幼鸟3只,其中有1只幼鸟从树上摔下。这只幼鸟被运至北京,由动物研究所饲养进行观察研究。就目前所知日本只有朱鹮4只,朝鲜也只有几只,加上我国去年发现的7只,共计不超过)20只。我国已将它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朱鹮4月下旬在大树的10米以上较为粗大的横枝分叉处开始营巢。亲鸟轮换交替地衔来枝蔓及细枝作成四方形鸟巢。巢外径约2尺左右。一株树上有时有巢2个。朱鹮性温顺,种内无争巢区的现象。夏季柳荫深处朱鹮飞舞,别具风趣。朱鹮在遇有喜鹊或猛禽临近时,发出“哦……哦……”的鸣声,且飞且鸣,直至入侵的不速之客离去,才逐渐恢复平静,5月,亲鸟在巢中孵卵,6月喂雏,6月底幼鸟逐渐成长。幼鸟长大后开始在巢畔振翅练习飞翔。此时远望枝头,几乎难以辨认孰老孰幼。在亲鸟喂食时,可以看出幼鸟羽色明显呈现出灰白色,不如亲鸟之红白艳丽。朱鹮是夏候鸟。问题四:朱鹮为什么濒临灭绝 朱鹮
学 名:Nipponia nippon
英文名:Crested Ibis
别 名:朱鹭 红鹤 鹮 日本风头鹮 朱脸鹮鹤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Temminck, 1835)
分类位置:
鹳形目Ciconiiformes
鹮科Threskiornithidae
朱鹮属Nipponia
濒危等级:
CITES濒危等级:濒危(E)
IUCN濒危等级:CITES附录I
国家保护等级:一级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等级:濒危
分布 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
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此后对朱鹮的保护和科学研究进行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饲养繁殖方面,于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孵化成功,自1992年以来,雏鸟已能顺利成活。至1995年,我国的野生朱鹮种群约35只,饲养种群有2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
朱鹮又称朱鹭,是世界上一种极为珍稀的鸟,素有“东方宝石”之称,被世界鸟类协会列为“国际保护鸟”。它过去曾广泛生活在我国、朝鲜、日本和前苏联远东地区。现在在其他国家早已绝迹,日本只剩下笼中饲养的3只,我国的朱鹮也失踪了20多年。直到1981年,人们才在陕西省洋县姚家沟重新发现了7只朱鹮,当时曾轰动世界。经过悉心保护,数量正在增加。朱鹮长喙、凤冠、赤颊,浑身羽毛白中夹红,颈部披有下垂的长柳叶型羽毛,体长约80厘米左右。它平时栖息在高大的乔木上,觅食时才飞到水田、沼泽地和山区溪流处,以捕捉蝗虫、青蛙、小鱼、田螺和泥鳅等为生。朱鹮天敌很多,乌鸦和青鼬常来争巢毁蛋,伤害幼鸟,所以它对巢区的选择非常严格。朱鹮一般是一边孵卵育雏,一边扩大加固窝巢。它5月产卵,每次产卵三四枚,雄、雌朱鹮轮流孵卵。大约一个月左右,雏鸟破壳而出,仍由父母轮班照看,共同喂养。小朱鹮一个月后羽翼逐渐丰满,开始学习飞行技术,不久就能独自外出寻找食物.
朱鹮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初级飞羽基部粉红色较浓。嘴细长而末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厘米,朱红色。
朱鹮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份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细斑。由双亲孵化及育雏,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经哺育约40天后离巢。
外形特征:
中等体型(55厘米)偏粉色鹮。脸朱红色,嘴长而下弯,嘴端红色,颈后饰羽长,为白或灰色(繁殖期),腿绯红。亚成鸟灰色,部分成鸟仍为灰色。夏季灰色较浓,饰羽较长。飞行时飞羽下面红色。 虹膜-黄色;嘴-黑色而端红;脚-绯红。叫声:粗哑的咕哝声。朱鹮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67—69厘米,体重1.4—1.9千克,体态秀美典雅,行动端庄大方,十分美丽动人。与其他类不同,它的头部只有脸颊是裸露的,呈朱红色,虹膜为橙红色,黑色的嘴细长而向下弯曲,后枕部还长着由几十根粗长的羽毛组成的柳叶形羽冠,披散在脖颈之上。腿不算太长,胫的下部裸露,颜色也是朱红色。一身羽毛......余下全文>>
学 名:Nipponia nippon
英文名:Crested Ibis
别 名:朱鹭 红鹤 鹮 日本风头鹮 朱脸鹮鹤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Temminck, 1835)
分类位置:
鹳形目Ciconiiformes
鹮科Threskiornithidae
朱鹮属Nipponia
濒危等级:
CITES濒危等级:濒危(E)
IUCN濒危等级:CITES附录I
国家保护等级:一级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等级:濒危
分布 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
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此后对朱鹮的保护和科学研究进行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饲养繁殖方面,于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孵化成功,自1992年以来,雏鸟已能顺利成活。至1995年,我国的野生朱鹮种群约35只,饲养种群有2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
朱鹮又称朱鹭,是世界上一种极为珍稀的鸟,素有“东方宝石”之称,被世界鸟类协会列为“国际保护鸟”。它过去曾广泛生活在我国、朝鲜、日本和前苏联远东地区。现在在其他国家早已绝迹,日本只剩下笼中饲养的3只,我国的朱鹮也失踪了20多年。直到1981年,人们才在陕西省洋县姚家沟重新发现了7只朱鹮,当时曾轰动世界。经过悉心保护,数量正在增加。朱鹮长喙、凤冠、赤颊,浑身羽毛白中夹红,颈部披有下垂的长柳叶型羽毛,体长约80厘米左右。它平时栖息在高大的乔木上,觅食时才飞到水田、沼泽地和山区溪流处,以捕捉蝗虫、青蛙、小鱼、田螺和泥鳅等为生。朱鹮天敌很多,乌鸦和青鼬常来争巢毁蛋,伤害幼鸟,所以它对巢区的选择非常严格。朱鹮一般是一边孵卵育雏,一边扩大加固窝巢。它5月产卵,每次产卵三四枚,雄、雌朱鹮轮流孵卵。大约一个月左右,雏鸟破壳而出,仍由父母轮班照看,共同喂养。小朱鹮一个月后羽翼逐渐丰满,开始学习飞行技术,不久就能独自外出寻找食物.
朱鹮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初级飞羽基部粉红色较浓。嘴细长而末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厘米,朱红色。
朱鹮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份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细斑。由双亲孵化及育雏,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经哺育约40天后离巢。
外形特征:
中等体型(55厘米)偏粉色鹮。脸朱红色,嘴长而下弯,嘴端红色,颈后饰羽长,为白或灰色(繁殖期),腿绯红。亚成鸟灰色,部分成鸟仍为灰色。夏季灰色较浓,饰羽较长。飞行时飞羽下面红色。 虹膜-黄色;嘴-黑色而端红;脚-绯红。叫声:粗哑的咕哝声。朱鹮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67—69厘米,体重1.4—1.9千克,体态秀美典雅,行动端庄大方,十分美丽动人。与其他类不同,它的头部只有脸颊是裸露的,呈朱红色,虹膜为橙红色,黑色的嘴细长而向下弯曲,后枕部还长着由几十根粗长的羽毛组成的柳叶形羽冠,披散在脖颈之上。腿不算太长,胫的下部裸露,颜色也是朱红色。一身羽毛......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