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学史上原子 分子极其结构有多少种说法
- 提问者网友:浮克旳回音
- 2021-05-02 01:18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撞了怀
- 2021-05-02 02:48
大致6种:
1.古希腊原子模型
2.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
3.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
4.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
5.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6.量子力学的电子云原子模型(1926年)
- 1楼网友:佘樂
- 2021-05-02 03:31
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J.John Dalton ,1766~1844)创立原子学说以后,很长时间内人们都认为原子就像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玻璃实心球,里面再也没有什么花样了。
但是随着实验观测的结果浮现,物理学家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原子模型
1901年法国物理学家佩兰(Jean Baptiste Perrin,1870-1942)提出的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是一些带正电的粒子,外围是一些绕转着的电子,电子绕转的周期对应于原子发射的光谱线频率,最外层的电子抛出就发射阴极射线。
1902年德国物理学家勒纳德(Philipp Edward Anton Lenard,1862—1947)提出了中性微粒动力子模型。
开尔文1902年提出了实心带电球原子模型,就是把原子看成是均匀带正电的球体,里面埋藏着带负电的电子,正常状态下处于静电平衡。
汤姆逊(Joseph John Thomson,1856-1940)继续进行更有系统的研究,尝试来描绘原子结构。汤姆逊以为原子含有一个均匀的阳电球,若干阴性电子在这个球体内运行。
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像一个太阳系,带正电的原子核像太阳,带负电的电子像绕着太阳转的行星。在这个“太阳系”,支配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是电磁相互作用力。他解释说,原子中带正电的物质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心上,而且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也集中在这个很小的核心上。
卢瑟福的理论吸引了一位来自丹麦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叫尼·玻尔(Niels Bohr,1885-1962)(左图),在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电子在核外的量子化轨道,解决了原子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描绘出了完整而令人信服的原子结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