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2 00: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俗好发冢纵火,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月朔望做戒之。且令书其民勤惰善恶以闻,俗为之变。 宣德三年,上疏言:“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舟。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前年兵部有令,公事亟者舟予五人,缓者则否。今此令不行,役夫无限,有一舟至四五十人者。凶威所加,谁敢诘问。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从之。八年春,又言:“自江、淮达京师,沿河郡县悉令军民挽舟,若无卫军则民夫尽出有司,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而上官又不分别杂泛差役,一体派及。致土田荒芜,民无蓄积。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缘道乞食,实可悯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俾得尽力农田,兼供夫役。”帝亦从之。自是,他郡亦蒙其泽。 正统元年,用侍郎章敞荐,擢知蕲州。清河民诣阙乞留,命以知州理县事。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饥民攘食人一牛,御史论死八人。信圭奏之,免六人。天久雨,淮水大溢,没庐舍畜产甚众。信圭奏请振贷,并停岁办物件及军匠厨役、浚河人夫,报可。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十一年冬,尚书金濂荐擢处州知府,其在清河已二十二年矣。处州方苦旱,信圭至辄雨。未几,卒于官。清河民为立祠祀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循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去家远,艰于衣食 去:距离。 B.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 输:运送。 C.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 俟:等待。 D.饥民攘食人一牛 攘:偷窃。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信圭体恤百姓疾苦的一组是( ) ①请得沐阳五百人为助 ②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 ③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 ④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 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 ⑥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熙年间,李信圭因贤良被举拔担任清河知县。当地百姓好盗墓、纵火,李信圭设立教戒十三条,命令村民书写在牌上,每月的初一、十五加以告诫;并且将百姓的勤劳、善良或怠惰、恶行公之于众,清河风俗因此得以改变。 B.李信圭关注民生,宜德三年曾上书朝廷,言及清河县由于每天征调百姓拖挽船只,以致丁壮尽死,连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了农业发展。请求朝廷重申先前兵部的命令,限制役夫的征用。 C.李信圭勤政为民,在担任蕲州知州时,上奏朝廷把被淮安卫卒侵夺的数百顷湖田归还百姓。在淮河水泛滥、百姓财物受损严重的情况下,李信圭请求朝廷赈灾,并停止岁办物件以及征用军匠厨役、疏浚河道的役夫。 D.李信圭在清河县为官二十二年,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当他被提拔担任蕲州知州时,清河县百姓进京请求让他留任,朝廷于是命令他以知州身份管理清河县事;后来李信圭死在清河县任上,清河县百姓为他立祠庙祭祀。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 译文: (2)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 译文:
最佳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1)该县很贫瘠而地处交通要冲,官船每天来往不断,/(征用的)役夫动辄以千来计算。 (2)有时(行船)遇到快风,(役夫)步行追赶不上,/官船上的差役就没收他们所带的衣粮,使他们遭受饥寒。 解析: 【小题1】输:缴纳(赋税) 【小题1】①是“前令”所为;③是李信圭移风易俗 【小题1】李信圭死在处州知府任上 【小题1】(1)译出大意给2分(“/”所分各1分);“冲”(交通要冲)、“日”(日日、每天)、“动”(动辄,动不动)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 (“/”所分各1分);“或”(有时)、“赍”(携带,带)、“俾”(使,让)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年间,因贤良而被单荐,授官清河知县。该县很贫瘠而地处交通要冲,官船每天来往不断,(征用的)役夫动辄以千来计算。前任县令请示上级得到沐阳县五百人相助,然而这些人离家远,衣食艰难。李信圭请求免去他们前来相助的差役,而让沐阳县代替清河县缴纳额外赋税的三分之二,两县都觉得方便。当地风俗好盗墓和纵火(抢劫),李信圭设立教育警戒的条文十三条,命令村民书写在牌上,每月的初一、十五加以告诫;并且将百姓的勤劳、善良或怠惰、恶行公之于众,清河风俗因此得以改变。 宣德三年,信圭上疏说:“本县地广人稀,地处交通要道,使节络绎不绝,每天征调百姓拖挽船只。丁壮已尽,连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荒废了农桑。前年兵部有命令,紧急公事每只船派五个役夫,公事宽缓便不派人。现在这道命令没有执行,征调的役夫不加限制,有时一只船竟至于征用役夫四五十人。凶横威风相逼,谁敢提出质疑。有时(行船)遇到快风,(役夫)步行追赶不上,官船上的差役就没收他们所带的衣粮,使他们遭受饥寒。信圭请求重新申明先前的命令,哀怜这些劳苦的人民。”朝廷听从了他的请求。八年春,信圭又上言说:“从江、淮到京城,沿河的郡县都命令军民拖挽船只,如果没有卫军可抽,那么役夫全都由各州县有关部门从百姓中抽调,州县每年都需要征调二三千人,昼夜等待。而上级官员又不区分各种差役,一并摊派。致使田土荒芜,百姓没有蓄积的财物。稍微遇上歉收之年,便老幼相扶,沿途讨饭,确实令人怜悯哀伤。请从仅真到通州,全部免去他们的杂役,使他们得以尽力从事农田耕作,同时兼任役夫。”皇上也听从了他的请求。从此以后,其他郡县也蒙受他的好处。 正统元年,因侍郎章敞的推荐,李信圭被提拔为蕲州知州。清河县百姓进京请求李信圭留任,朝廷于是命令李信圭以知州身份管理清河县事。百姓有湖田数百顷,被淮安卫卒侵夺,百姓代替交纳租税达六十年。信圭上奏朝廷,朝廷下令将湖田归还百姓。饥饿的百姓盗食他人一头牛,御史判处八人死刑。信圭上奏,免除了六人死罪。天长久降雨,淮河水泛滥,淹没很多房屋、牲畜财产。信圭上奏请求赈灾,并且停止须每年上交的物品以及征调的军匠厨役、疏浚河道的役夫。朝廷回复同意。南北往来死于道路无人埋葬的人,信圭挖了三个大坟坑来埋葬他们。十一年冬季,尚书金濂举荐提拔信圭担任处州知府,这时他在清河任上已经二十二年了。当时处州正被旱灾所苦,信圭一到便降雨。不久,信圭死在处州知府官任上。清河县百姓为他立祠庙祭祀。
全部回答
这下我知道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谁给我弄张免费的艺术签名(李娇)
玉溪多少钱一盒,什么烟比较好抽?
铁树种子多少钱一斤
三个角加起来是什么字
请问,电信移动之类的公司只招应届毕业生?,以
送给国外的客户一般送什么礼品好
领夹式麦克风怎么用
新疆适合种植什么? 10分
兔子尾巴为什么那么短?
上海能骑电动车吗
转动动能是什么意思
经营管理有哪些内容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
有关如图地形图的判读,正确的是A.图中最适合
卖化妆品简介怎么写
推荐资讯
幼儿班扛把子是啥意思
尼罗河是世上第一长河,为何不是世界第一大河
于是怎么造句
常州火车站到如皋有多少公里?
招投标公司待遇怎么样
不会看图纸,怎么办
麻辣烫起名大全
完美的英文怎么读语音
单选题由两个不同的光源发出的两束白光束在空
拌和站分摊怎么套定额
广州到成都走物流快递要几天时间
如何关闭安全防护软件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