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离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06:45
- 提问者网友:几叶到寒
- 2021-01-03 18:2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走在时代前面”的黄遵宪 张永芳 黄遵宪为后人留下了《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人境庐诗草》《人境庐集外诗辑》《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等著作,今人编有《黄遵宪文集》《黄遵宪集》《黄遵宪全集》等。 黄遵宪用诗笔留下了晚清的历史面影,生前便有“诗史”之誉。后人怀念他,也首先是因为他的诗坛地位,即文学史上所称“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他本人临终绝笔也曾自叹:“生平怀抱,一事无成,惟古近体诗能自立耳。”但是,他绝非仅是一个诗人,他本人也不肯仅以诗人自任,自传体诗《支离》即云:“穷途竟何世?余事且诗人。” 说起来,对黄遵宪的历史地位,其维新战友康梁师徒最有发言权,也早有明确的认识。康有为慨叹:“公度岂诗人哉?”梁启超在《人境庐诗草跋》中警豁地提出一个耐人深思的疑问:“其诗人耶……其非诗人耶?”都认为他确实是真正的诗人,确又不仅仅是诗人。梁启超还在《嘉应黄先生墓志铭》中断言:“古有以一人之用舍系一国之兴亡者,观于先生,其信之也。”即认为黄遵宪的主要人生价值与国家的兴衰有密切联系,对他的评价自应更加全面高远一些。 除诗歌创作外,黄遵宪的贡献还表现在外交、宣传和改革事业上。 就外交说,黄遵宪中举后,没有参加进士考试,而是选择了首任驻日本使馆参赞之职,进入外交界。后来离开日本,担任驻美国旧金山领事,随后又随使英国,并出任驻新加坡领事,戊戌变法时期被使命为驻日大使,前后在外交界任职约十三个年头。其一生在外交事业中耗费心力最多。夏衍先生称誉说:“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我认为黄遵宪是一个值得我们外交工作者尊敬和学习的榜样。”(《从〈忠臣藏〉想起黄遵宪》) 就宣传说,黄遵宪从新加坡奉调归国后,极力倡办报纸,主动带头捐出一千银元,发起创办了《时务报》,在戊戌变法之前该报曾执国内舆论界牛耳。他推荐梁启超担任报社主笔,更是独具慧眼。从新闻史来看,黄遵宪是自觉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先行者,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至少不亚于在外交界的努力。 就官场说,黄遵宪更是一个身体力行的改革家。他的行政能力,很被时人推崇。他尚未中举,便有乡试考官周朗山昌言于众:“过岭以来所见士,君一人而已!”初次与李鸿章见面,李便以“霸才”许之。刚刚考中举人,就被同乡先辈首任驻日大使何如璋聘为使馆参赞。梁启超更极力推许道:“先生治事、文理、密察之才,以吾所见国人多矣,未有一能比也。”戊戌变法期间,他以湖南代理按察使的身份,辅佐湖南巡抚陈宝箴大力推行变革,颇得时代风气之先。其后,只有他倡立的湖南保卫局成为仅存硕果,使其成为将近代警政引入中国的功臣。被罢职归乡后,他还曾拟撰写《治法》一书,深入研究国家行政问题,甚至怀有“昭雪褒示,或者终在吾手”的翻案希望,却不得不抱憾以终。 另外,黄遵宪还作为学者,耗尽心血地编撰了《日本国志》。不过,这绝非为了青史留名,而是迫切地想为中国的振兴提供借鉴。其书凡例自云:“今所撰录,皆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乃至时人惊叹:“此奇作也!数百年来鲜有为之者。” 总之,从实际事功看,黄遵宪是大大的失意者。他虽是有志之士,爱国先驱,毕竟未能得到伸展拳脚的舞台。当然,这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是时代的悲剧,国家的悲剧。黄遵宪既是标志性历史人物的有幸者,又是没能实现自身抱负而承担巨大痛苦的悲剧人物。其幸与不幸,都只能从历史本身求得答案。从这个意义讲,“在中国近代史上,黄遵宪是一位走在时代前面,影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人物”(梁通《跋〈黄遵宪与近代中国〉》)。对这样一位人物,我们怎能轻易忘怀呢?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黄遵宪在古近体诗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成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B.平生抱负不得施展让黄遵宪临终也不能释怀,他将因素归结为生不逢时。 C.梁启超高度赞扬了黄遵宪的一生,认为如果重用黄遵宪就会令清朝振兴。 D.很多人都推许黄遵宪的才能,但黄遵宪却终因放弃进士考试而遭罢职。 E.黄遵宪走在时代前面,影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是一位标志性历史人物。 2.作者为什么说黄遵宪的失意“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是时代的悲剧,国家的悲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让读者较为全面地认识了晚清著名的历史人物黄遵宪。文章在写作方面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加以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罪歌
- 2021-01-03 19:01
1.A、E 2.(1)黄遵宪才华出众,有志于国家、社会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但终其一生未能实现其抱负和理想,对他个人来说是个悲剧; (2)黄遵宪有着经天纬地的才能,有着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但这样的人却不为时代和国家所用,时代和国家因错失人才而停滞不前,这对时代和国家来说也是悲剧。 3.(1)人物的行状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叙写,把对人物命运的观照放到社会时代和历史的时空背景中。 (2)直接引述和客观的叙述相结合,客观的叙述使得行文简洁紧凑,直接的引述使得文章内容丰富,更具说服力。 (3)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文中出现的评价性的语言,既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也让读者对传主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1(B认为黄遵宪生不逢时的是作者的观点,而非黄遵宪本人。C与原文“即认为黄遵宪的主要人生价值与国家的兴衰有密切联系”相比,选项语意过重。D放弃进士考试与黄遵宪遭罢职没有直接关系)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1-03 19:48
这个问题的回答的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