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滴水之恩的事情
- 提问者网友:轻浮
- 2021-07-29 16:13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第幾種人
- 2021-07-29 17:39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百姓故事》栏目曾播出了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一位叫尹淑贞的老人巨款招领的感人故事。画面中,老人恳切地对送给他巨款的人说,希望他看到电视后能够早日将这笔钱认领回去,否则,她会很不安心的。然而,时至今日,送款人一直没有露面,这笔钱也成了尹淑贞老人的一块心病。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老人搞巨款招领?又是什么原因惊动了中央电视台呢?近日,记者独家专访了尹淑贞老人,从她那里了解到了一个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
滴水之恩,昔年
种豆何曾想到得瓜
1996年深秋的一天上午,天高云淡,清风送爽,74岁的尹淑贞老人像往常一样到街上散步。老人一生只有一个独生儿子,孙子孙女也都参加工作了。前几年,老伴去世后,尹淑贞老人嫌天天蹲在家里闷得慌,便经常出去散散步,一来是锻炼,二来是看看临沂城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天她转到沂州路与砚池街交界处时,忽然发现一个40多岁的壮年人老是看她。老人家心里纳闷,心想,自己和他又不认识,这个人怎么了?突然,这位40多岁的壮年人迎上前去,紧紧握着尹淑贞老人的手说:“大娘,我可找到您了。我用了整整十年多的时间找您呀!”“您是——?”尹淑贞一脸茫然地望着眼前这位汉子。“大娘,我是小顺子呀,我爸爸以前经常给您送水,您想起来了吗?”眼前这位壮年人一脸真诚,并说:“如果没有您的帮助,我们全家也许都活不到今天,更不用说过上好日子了。”壮年人说着说着,眼泪便哗哗地流了下来。尹淑贞老人望着壮年人那泣不成声的模样,往事像一只正在收线的风筝,慢慢地浮现在了她的脑海里,30余年前的一幕幕往事又呈现在了她的面前……
那是1966年的事了。当时的临沂城较为落后,不少地方还没有通上自来水,市民们吃水靠到三四里的供水站买。去供水站买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两大桶水,有上百斤重,用勾担挑着,来回七八里地,城里人一般吃不消。于是,一些农村人便拖家带口来到城里,专门干替人家送水这份营生。当时,经常给尹淑贞家送水的是一位30多岁的壮年人。这个人老实憨厚,每次给尹淑贞送水,总是满满的两桶,从没有偷懒短水的现象。每次送完水,从尹淑贞手里接过应得的工钱,再用毛巾擦擦脸上的汗,便憨憨地笑着走了。尹淑贞对这个人很信任,尽管她从来没有问过他叫什么名字,家住什么地方,每天家里的用水,总是由这个人专门负责。
一天下午,正在厨房里做饭的尹淑贞猛然发现水缸里的水见底了,这才想起经常给她送水的那位乡下人已经好几天没来给她送水了。到底出了什么事,难道送水人不干这行了?难道我忘了给他工钱?或者我什么地方得罪了他?心地善良的尹淑贞心里放不下,便决定前去探个究竟。由于尹淑贞不知道送水人住什么地方,也不知道送水人姓甚名谁,一连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有找到。正当尹淑贞泄气的时候,忽然发现街道边的一个商店前有一个有些面熟的小孩正在玩耍。这不是送水人的儿子吗?尹淑贞三步并作两步赶上前去,将小孩叫住,询问他爸爸为什么好几天没给她送水了。小男孩告诉尹淑贞,他爸爸病了,很厉害,连床都下不来了。“为什么不赶快去住院?”尹淑贞关切地问。小男孩的眼圈红了,流着泪说:“我们家没钱。”听到这种情况后,尹淑贞便让小男孩领着她去他们住的地方看看。在小男孩的引路下,七转八拐终于来到了送水人住的地方。这是一间非常简陋的民房,四面透风,墙壁的四周已被炊烟熏得乌黑一片。在那座临时撑起的锅台上,放着半碗半米半糠的饭,那个送水的男人仰躺在炕上,瘦得皮包着骨头,闭着眼,不停地呻吟。炕沿儿上坐着一位乡下模样的中年妇女,在不住地掉眼泪,看情形是送水人的妻子。
回到家里,尹淑贞翻箱倒柜,一共找出了20元钱。这是他们全家的存款,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她来不及等丈夫下班商量一下,便装了一些地瓜干,自己提着一袋,又让那小男孩背着一小袋,拿上钱匆匆向送水人家赶去。当她把钱送到送水人手里时,送水人却怎么也不肯要,说怕将来还不上。“这些钱不是借给你的,而是送给你的,不用还。”尹淑贞催促他们,“赶快去看医生,治病要紧,要不,会出人命的。”当尹淑贞硬把这20元钱掖在送水人的枕头边时,他们全家人早已泣不成声,哭成了一片。
不久,送水人的病便痊愈了。从此,送水人又恢复了往常的工作,每天准时给尹淑贞送水,尹淑贞也每次分文不少地付给他水费,丝毫没有因为有恩于他们而少给水钱。
两个月就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这年秋天的一个早上,送水人像往常一样给尹淑贞送完水后,告诉尹淑贞:“嫂子,我这是给您送最后一担水了,到明天我们就回乡下去了。”尹淑贞忙问他们为什么不干了,送水人告诉她,是他们老家里来人不让他们干了。因为他们成份不好,必须回家种地自劳自食,不允许在城里送水剥削工人阶级,并给他们下达了回乡的期限。尹淑贞听完他的话,虽然心里有点舍不得,但也没办法。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尹淑贞便早早来到了送水人家中。此刻,送水人全家正在打点行装准备回乡。尹淑贞把给他们带来的一床被子放在床上,又从身上掏出10元钱,对送水人说:“大兄弟,我知道你身体不好,又拖家带口的,很不容易,回家后生活就更困难了。这点钱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回家后肯定有用得着的地方。再说,你们的孩子也大了,回家也该送他们上学了。”送水人全家都大吃一惊,说什么也不肯收:“大嫂子,上次的钱我们至今都还没还您,这次我们说什么也不能再要您的钱了。”“是不是你嫌少?”尹淑贞装作生气地说,“我如果指望你还钱,就不会给你了。”送水人拗不过尹淑贞,只好双手接过尹淑贞递给他的钱,泪流满面地跪在了地上,并恳请尹淑贞留下姓名,将来好加倍奉还。尹淑贞从来就没有想过让人家报答什么,所以当时并没有留下只字片纸。
想起这30年前的往事,尹淑贞老人这才恍然大悟,说:“原来你就是30多年前送水人的儿子呀!”壮年汉子不住地点头,他将尹淑贞老人叫到一座楼角边,详细地谈了他们分别以后的事情和现在的生活状况。壮年人一边说,一边流泪,尹淑贞老人也是听得泪水涟涟。壮年人还说,他父亲已经不在了,老人临终前,嘱咐他和三个妹妹一定想办法找到她,报答她的恩情。最后,壮年详细地询问了尹淑贞老人的住址、电话后,将身上随身携带的800元钱强行塞给了她,便匆匆告辞了。临走,壮年汉子告诉她:他过些日子还会去看望她。
涌泉相报,父子
接力踏破铁鞋寻恩人
尹淑贞在街上和送水人的儿子偶然相遇,终于知道了当年她无意中给人家的滴水之恩,人家父子竟找了她整整16年。
原来,送水人在尹淑贞的帮助下,回到家乡后不久就先后将儿女送进了学校,又将房子进行了简单的修缮后,便在家勤勤恳恳地过起了日子。但他一刻也没有忘记尹淑贞的恩情,天天寻思着怎么去报答。在生产队里时,由于家里穷,他虽然有报答尹淑贞的恩情之心,但却没有报答之力,生产队里分的那点口粮仅够全家糊口之用。为此,他心里非常痛苦,常常在夜里睡不着觉。他常想,自己和人家又非亲非故,人家不但在自己生命垂危之际救了咱,而且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再次伸出温暖的手,全力相助,还从来没有考虑到日后让咱报答,连姓什么都不告诉咱。不行,将来我一定要报答这份恩情。其实,在送水人眼里这份天高地厚的恩情,在尹淑贞眼里却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她早就将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眨眼间20年过去了,送水人也老了。农村实行了改革开放,送水人通过科学种田和承包鱼塘,也过上了好日了,家里有了盈余,四个儿女也都通过招工、考学等方式进厂当了工人和干部,立业成家了。送水人心里常想:家里所有的这些幸福,都与尹淑贞的帮助分不开。于是,一天晚上,他把四个儿女召集在一起,重新讲述了20年前的这件往事,并决定第二天自己要亲自去临沂寻找恩人。儿女们知道父亲的犟脾气,也就没有阻拦父亲。
第二天,老人怀揣3000元钱匆匆踏上了去临沂的汽车。到达临沂后,老人凭借着当年送水的记忆,终于找到了那条叫朝阳街的巷子,但这里的房屋早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沧海桑田,临沂的变化实在太大了,这一点他实在没有半点思想准备。他似乎记得尹淑贞的丈夫姓刘,于是便四处打听他当年送水的那户姓刘的人家搬到什么地方去了。但临沂城姓刘的人家何其多,他从早上问到傍晚,一连问了上百户人家,嗓子都问哑了,大家都说不知道。眼看天黑了,他只好找了间旅馆住下,第二天,他又将寻找的范围扩大到另外几条街,仍没有半点消息。就这样一直找了好多天,事情仍然毫无头绪。最后,老人只好怀着万分失落的心情离开了临沂。
回到家里,子女们也都急切地询问父亲寻找的结果。老人摇了摇头,没说什么。看到父亲失落的样子,子女们又建议父亲到报纸或电视上做广告,协助寻找,可又一想,连人家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干什么工作都不知道,又怎么做广告呢?看来,唯一的办法还是继续走访寻找。老人郑重地对子女们说,只要他活着,他就不会停止寻找恩人的脚步,因为他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从此,每隔半年,老人便到临沂城寻找恩人。寻找范围也不断扩大,由原来的几条街,逐渐扩大到城东、城西,乃至整个临沂城的大街小巷,仍然不见恩人的踪影。转眼间又六七年过去了,老人也变得更苍老了,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但寻找恩人这件事一直没有半点突破。
不久,老人在一场大病中卧床不起,弥留之际,他将四个儿女叫到跟前,对他们说:“孩子们呀,咱今天的这些好日子全托你们那位至今没有找到的大娘的福。如果没有她在危难的时候帮助咱,我也许早就不在人世了,怎么能够把你们拉扯大?古人说,有恩不报非君子。看样子,我是,是不行了,寻找恩人的事……交给你……你们了,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找……找……”老人话未说完,心脏便停止了跳动。四个子女在父亲的遗体旁泪如雨下,并发誓:一定要尽一切努力,找到恩人,了却父亲的心愿。
此后,四个子女牢记父亲的遗训,继续寻找当年的恩人。
在这四个人中,他们推举少年时代见过尹淑贞的那位壮年汉子为主,只要有空闲,便来临沂城打听。这位壮年人颇有心计,他想,在近百万人口的一座城市寻找一个人,无疑是大海捞针。若挨家挨户寻问,根本就不现实。于是,他便专门到一些老年人活动场所去寻找。然而,即使这样,也还是没有半点进展。弹指间,又七八年过去了,寻找恩人的事情仍没有半点眉目。是不是恩人已举家迁走,搬到别的城市里去了?或是恩人年龄大了,到乡下图清静去了?更或是恩人早已……壮年汉子不敢再往深处想下去。
正当他一筹莫展、准备打退堂鼓时,奇迹出现了。也许正应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古话,于是便出现了壮年汉子与尹淑贞在大街上不期而遇的一幕。
巨款招领,好心
老太走进“东方时空”
尹淑贞老人拿着那位壮年汉子强塞给她的800元钱,心里很是不安:30年前的那件小事,怎么能让人家报答呢?这钱不能收。尹淑贞老人并没有把这事告诉儿子,只是想着那位壮年汉子再来时,自己还给他就行了。
那位壮年汉子果不食言,大约过了半年多,他又来看望尹淑贞老人了。那天上午,尹淑贞老人正在院子里晒太阳,忽听门外有人敲门,她开门一看,正是那天在街上遇到的给她钱的壮年汉子。尹淑贞老人连忙把他让进屋里。壮年汉子十分热情,对尹淑贞老人问这问那,无微不至。尹淑贞老人也关切地问了壮年汉子的家庭情况,壮年汉子也一一作了回答,并告诉尹淑贞,他儿子明年就要考大学了,让尹淑贞老人和他一起分享这份快乐。尹淑贞老人本想留他吃完中午饭后,再将上次他给的钱退给他。谁知,他说有急事,需要赶快回去。不等尹淑贞老人将钱退给他,反而从怀里掏出捆得整整齐齐的1万元现金塞到了尹淑贞老人的手里,趁着老人愣神的当儿,站起来就跑了,边跑还边告诉尹淑贞老人,他还会回来看她的。
1998年春的一天下午,已经是78岁高龄的尹淑贞老人正自己在家里看电视,忽然门开了,那位壮年汉子满脸微笑地再次出现在尹淑贞老人的面前。他还是那样满腔热情地对尹淑贞老人问寒问暖。壮年汉子几次来,尹淑贞老人都是一个人在家。这一次,尹淑贞老人有点急了,因为家里没有现成的1万多元钱好还给他,去银行提款已来不及了。可壮年汉子说走就走,以后万一自己有什么三长两短,儿子又不认识,会无法替她完成心愿。于是,老人就多了个心眼,把自己家里的一点零钱先用纸包起来(这个数额只有尹淑贞老人自己知道。她想借此作一个暗记,以后不管谁认领,只有准确地说出这笔钱的数目,才可以领到先前的巨款),对壮年汉子说:“这点钱是我给孙子上学的,钱虽然不多,但也代表了我的一点心意,请你务必收下。”壮年汉子说什么也不肯,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壮年汉子看到尹淑贞老人有些生气了,这才勉强收下,并诚恳地向老人道了谢。两人谈了个把小时家常里短的话,壮年汉子也拿出一个纸包,一脸郑重地对尹淑贞老人说:“大娘,您对俺全家的恩情,俺这辈子永远偿还不了,这点钱是我们兄妹四个凑的,钱虽不多,也算是我们兄妹四人的一点孝心吧!”尹淑贞老人连忙推辞道:“大侄子呀,你这就见外了。”送走壮年汉子后,尹淑贞老人便收拾客厅。在收拾沙发时,猛然从沙发罩里掉出一个纸包,尹淑贞老人一看,正是那位壮年汉子偷偷留下的。尹淑贞老人急忙拿起纸包,追出门外,却早已不见壮年汉子的去向。她回家后,将纸包打开,点了点纸包里的钱,整整2000元。尹淑贞老人叹了口气,心里想: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家,但这钱我是绝对不能收,等他再来时说什么也得让他捎回去。
于是,尹淑贞老人天天盼着壮年汉子再来。然而,一天天过去了,又一月月过去了,却再也不见壮年汉子的影子。尹淑贞这才急了,赶忙将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儿子问尹淑贞,壮年汉子有没有留下家庭地址。尹淑贞老人这才想起,壮年汉子给她写的那张纸条。于是,便翻箱倒柜地到处找,但那里还有纸条的影子。原来,前几个月,家里刚进行了装修,所有的废纸全部都卖了,而壮年汉子为她写的地址恰恰是写在了一张并不显眼的小纸片上。尹淑贞彻底绝望了,天天责备自己:都怪自己年龄大了,健忘,怎么能将人家留下的家庭住址丢了呢?
尹淑贞的儿子看到母亲一天到晚对这件事念念不忘,实在不忍心。便决定帮母亲一把。通过和家里商量,他们决定求助于当地的新闻媒体。当地的新闻媒体了解情况后,以极大的热情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但那位知恩图报、心地善良地神秘送钱人却一直不肯领走这笔钱,尹淑贞老人的这个心愿便也一直没有完成。
虽然尹淑贞老人的愿望没能实现,但这件事却在临沂市990万人口中传为美谈,人们既佩服那位壮年汉子全家有情有义、知恩图报,更佩服尹淑贞老人心地善良、宽仁孝友、只肯奉献、不肯索取、义薄云天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