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距作用真的存在吗
答案:3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1 10:05
- 提问者网友:缘字诀
- 2021-01-30 10:35
超距作用真的存在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大漠
- 2021-01-30 11:16
概念:物理学历史上出现的一种观点。它认为(至少在早期):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直接的、瞬时的相互作用,不需要任何媒质传递,也不需要任何传递时间。
是否存在:超距作用的衰落和近距作用的确认得益于M.法拉第和J.麦克斯韦等人的研究成果。到20世纪初,“电磁场概念作为一种终极实体已经普遍接受”。至此,“场”这种物质实体完全代替了假想的以太。毋须介质传递的超距作用的观念在磁学领域已为多数物理学家所抛弃。2015年11月发表在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给出了迄今为止最可靠的证据,证明量子纠缠的确存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员们制造了数对两两相同的光子,并将它们分别送往不同的地方进行观测。该研究团队成功堵住了此前贝尔实验中的三大“漏洞”,最终取得了卓越的实验成果。开展的一项实验显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的确存在,并为其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是否存在:超距作用的衰落和近距作用的确认得益于M.法拉第和J.麦克斯韦等人的研究成果。到20世纪初,“电磁场概念作为一种终极实体已经普遍接受”。至此,“场”这种物质实体完全代替了假想的以太。毋须介质传递的超距作用的观念在磁学领域已为多数物理学家所抛弃。2015年11月发表在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给出了迄今为止最可靠的证据,证明量子纠缠的确存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员们制造了数对两两相同的光子,并将它们分别送往不同的地方进行观测。该研究团队成功堵住了此前贝尔实验中的三大“漏洞”,最终取得了卓越的实验成果。开展的一项实验显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的确存在,并为其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1-30 12:32
存在的 物理上还是没有定论的 处在探讨阶段
- 2楼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01-30 11:54
在电磁学里,为了要说明超距作用,导致发展出场论,场能够媒介电流与电荷之间隔着自由空间彼此施加于对方的相互作用。根据场论,电荷在四周生成电场,其它电荷会感受到电场的作用力,这就是两个带电粒子彼此之间库仑相互作用的机制。麦克斯韦方程组用电磁场来计算所有电磁相互作用。在麦克斯韦理论里,场的概念被提升至基础角色,场具有自己的实体,在空间拥有动量与能量,超距作用只是电荷与电磁场彼此之间局域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表观效应。
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瞬时超距作用违反了信息传递速度的上限。假设两个物体彼此相互作用,其中一个物体突然改变位置,另外一个物体会瞬时感受到影响,即信息传递速度比光速(光波传播于真空的速度)还快,则此现象属于“超距作用”。
相对论性引力理论必须满足一个条件——信息传递速度必须低于光速。从先前高度成功的电动力学案例来看,相对论性引力理论可能需要使用场的概念或者其它类似概念。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已经对这问题给出解答,引力相互作用是依靠时空几何弯曲的机制来传递。物质促成了时空几何弯曲,并且这效应如同电磁场一样,是以光速传递。由于物质的存在,时空具有非欧几里得性质。在牛顿力学里,空间作用于物体,但物体没有作用于空间。在爱因斯坦相对论里,物质作用于时空几何,使时空几何产生形变,而时空几何也作用于物质,造成引力现象。
20世纪,量子力学对于物理程序是否应该遵守局域论(排除超距作用)这问题给出了崭新的挑战。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共同提出了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思想实验,后来知名为EPR悖论,可以凸显出局域实在论与量子力学完备性之间的矛盾。大致而言,假设两个粒子相互作用后向相反方向移动,过了一段时间,虽然两个粒子相隔极远,彼此之间不存在任何经典相互作用,但是,若分别测量它们的性质所获得的结果,则可发觉它们的性质非常怪异地相互关联,意味着这其中可能存在某种超距作用。实际而言,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表明,这是因为波函数坍缩机制,一种违反狭义相对论的超距作用。(详情请参见词条:量子纠缠)
有一种类似的观点认为,如果你知道一对粒子(他们之间就像有纽带束缚着),其中一个向左自旋,另一个就会向右自旋,爱因斯坦说这证明量子理论是荒唐的,但同样,这不能表明人们能以比光快的速度传递信息
1953年,英国物理学家大卫·玻姆同样认为哥本哈根诠释对物理实在的解释是不完备的,需要附加的参量来描述,他从而提出隐变量理论。1965年,北爱尔兰物理学家约翰·贝尔在提出贝尔不等式,为隐变量理论提供了实验验证方法。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对贝尔不等式的验证给出的大多数结果是否定的,这意味着隐变量理论不成立。这结果是否可以诠释为支持非局域论(超距作用)的证据,必须依物理学家对于量子力学的诠释而定。
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瞬时超距作用违反了信息传递速度的上限。假设两个物体彼此相互作用,其中一个物体突然改变位置,另外一个物体会瞬时感受到影响,即信息传递速度比光速(光波传播于真空的速度)还快,则此现象属于“超距作用”。
相对论性引力理论必须满足一个条件——信息传递速度必须低于光速。从先前高度成功的电动力学案例来看,相对论性引力理论可能需要使用场的概念或者其它类似概念。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已经对这问题给出解答,引力相互作用是依靠时空几何弯曲的机制来传递。物质促成了时空几何弯曲,并且这效应如同电磁场一样,是以光速传递。由于物质的存在,时空具有非欧几里得性质。在牛顿力学里,空间作用于物体,但物体没有作用于空间。在爱因斯坦相对论里,物质作用于时空几何,使时空几何产生形变,而时空几何也作用于物质,造成引力现象。
20世纪,量子力学对于物理程序是否应该遵守局域论(排除超距作用)这问题给出了崭新的挑战。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共同提出了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思想实验,后来知名为EPR悖论,可以凸显出局域实在论与量子力学完备性之间的矛盾。大致而言,假设两个粒子相互作用后向相反方向移动,过了一段时间,虽然两个粒子相隔极远,彼此之间不存在任何经典相互作用,但是,若分别测量它们的性质所获得的结果,则可发觉它们的性质非常怪异地相互关联,意味着这其中可能存在某种超距作用。实际而言,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表明,这是因为波函数坍缩机制,一种违反狭义相对论的超距作用。(详情请参见词条:量子纠缠)
有一种类似的观点认为,如果你知道一对粒子(他们之间就像有纽带束缚着),其中一个向左自旋,另一个就会向右自旋,爱因斯坦说这证明量子理论是荒唐的,但同样,这不能表明人们能以比光快的速度传递信息
1953年,英国物理学家大卫·玻姆同样认为哥本哈根诠释对物理实在的解释是不完备的,需要附加的参量来描述,他从而提出隐变量理论。1965年,北爱尔兰物理学家约翰·贝尔在提出贝尔不等式,为隐变量理论提供了实验验证方法。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对贝尔不等式的验证给出的大多数结果是否定的,这意味着隐变量理论不成立。这结果是否可以诠释为支持非局域论(超距作用)的证据,必须依物理学家对于量子力学的诠释而定。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