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领袖谁是工人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全世界人们谈论最多的词汇中,必然有“全球化”三个字。也许有人会说,中国应该是这场全球化运动中最大的受益者。而中国9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他们更是在“全球化”的深刻影响下,褪除了众多传统的中国风骨,某些方面像极了西方同龄的孩子,好像完全是一个世界公民的面貌了。这些表象很容易使我们产生一种美好的期待。但英国阿伯顿大学托马斯•布里恩教授在长期的研究分析中所预见到的却是另一种结果。
全球化的终极结果是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最后差异被抹平地球上形成一个巨型社会。”布里恩教授说,“这个社会虽然巨大,但依然像任何一个传统社会一样需要对社会中的人进行分工,以推动社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也就是说,必然有人会成为指挥社会前进的领袖,也有人就会成为埋头苦干的工人。”
而且,在布里恩教授眼里,你在未来这个巨大的地球村里将成为领袖还是工人,其实在今天,就早已经决定好了。
“就以90年代出生的孩子为例。我在美国、日本、中国,都发现有一些父母会花高昂的费用和大量的时间去让这些孩子学习艺术。比如说弹钢琴,三个国家都有孩子在正规的学习之外接受着严格的钢琴训练,但训练的目的却完全不一样。”
布里恩教授表示,美国父母要求孩子学习钢琴通常是希望他能在艺术训练的过程中获得优秀的创造力和感受力,这些孩子的理想可能是做医生、律师或宇航员,即使他们对钢琴有着非常好的天分,却也未必就此去做一个钢琴演奏家。“因为美国父母们会认为,作为同样一名学习了饱满专业知识的医生或律师来说,艺术修养带来的灵感和想像力会对职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而日本人要求孩子研习钢琴,更大程度上是对孩子在各方面都要出色的期望。追求完美是日本的一种民族传统,而他们又有非常勤奋努力的精神。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钢琴训练往往非常有目的:考级,获奖,然后使之成为达到成功的捷径,就像是一个投入和产出的经济现象。布里恩教授甚至知道,在中国高考中,获国际国内大奖或拥有国家认证的特长评定可以得到额外的加分。钢琴,只是其中一项而已。
“假设未来世界真的变成一个巨型社会,那么,这些孩子的社会角色其实已经分配好了。”布里恩教授说,“富有优秀创造力、感受力和想像力的美国孩子会形成精英阶层,用思想来影响甚至左右这个社会的方向;全面发展的日本孩子虽然可能因为精力有限,在单方面会略逊于美国人,但他们会是最优秀的管理者和执行者,因为他们能够将创造力和想像力转化成实际的物品,就像他们今天优秀的科技开发能力一样;最后是中国孩子,长期的技巧训练会让他们不习惯思考和感知,但会有非常出色和熟练技能。所以,他们只能成为像工人一样的制作者或一个手艺精巧的工匠。”
布里恩教授大概只是开了一个玩笑。谁也无法肯定地说这些背负着全社会的期望,按照严格的训练而成长,将要在全方位取得成功的孩子们,在未来竟只能做出色的工匠。但值得注意的是,身处当今世界最强国家的美国人已经对“全球化”充满焦虑,他们知道,他们历史上最强大的产业工人在“全球化”浪潮把世界“统一”后,已经根本无法跟任何一个来自制造大国,比如中国温州某个镇上的打工妹竞争——因为她做的袜子又快又好,而且只需要付给她很低的一点报酬。美国孩子在未来可以竞争和立足的空间似乎只有在上层。因此,他们今天是如此努力地培养孩子对艺术、哲学、美学的领悟力和感受力,并让他们在小小年纪就去投身各种各样的义工志愿者活动,而不是死记硬背课本知识或者攫取堆积如山的证书。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2006年第2期)
1.布里恩认为:美国的孩子成为精英阶层,用思想来影响甚至左右这个社会的方向;日本的孩子可能成为最优秀的管理者和执行者;中国的孩子只能成为像工人一样的制造者或一个手艺精巧的工匠。
布里恩这样认为的根据是什么?请简述。
答:
2.布里恩的观点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3.读罢此文,你认为一个人在各方面的艺术修养对于他将来所从事的某种职业有什么影响?请你谈谈。
答:
4.请用简洁的文字表述作者在文中阐明的基本观点。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