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0 16:04
- 提问者网友:世勋超人
- 2021-03-09 19:56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3-09 20:15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述,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只有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口头表达能力,努力营造让学生“说出来的数学”课堂,把“说数学”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才能与思维水平得到同步而长足的发展。
1 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想说、敢说
有些学生不敢回答问题,可能因为以前答错被批评过;也可能答得不好被嘲笑过;所以,我认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的前提,让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使学生敢说。教师对学生充满信任感,而学生赢得了教师的信任,就有了被尊重感和安全感,愿意与教师沟通、交流,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我在教学中,多鼓励表扬,允许补充、允许修正、允许重说,对学生的答案不急于作出对和错的评价,而是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
2 通过多样的训练,引导学生“会说”
2.1 小组讨论“说”数学。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个人汇报“说”数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思维的最好形式就是“说”。为避免学生思维被打断,影响学生表达,学生在说之前教师就把要求清楚告知学生。切忌学生说的时候老师喋喋不休的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的思路受到干扰,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平时注意培养其余的学生学会倾听。中差生往往在说的时候缺乏自信,害怕自己说不好,会受到嘲笑,教师就应该鼓励。
2.3 课前课后“说”数学。每一节课的开始前安排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习说出自己认为知识的重点和自己的困惑点,对于不解之处要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反之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3 不同课型其说的培养侧重点也不同
3.1 数与代数中计算教学要重视说出算理。在计算教学中,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的过程,i上学生说算理、说运算顺序、并要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以及优化的理由。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要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及自己的看法。
3.2 图形与几何教学要重视说出其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问观念。认识图形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说出其特征及与生活的联系,形体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口述公式的推导过程,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空间的探索欲望,抓住挈机,提升表达能力。
3.3 统计与概率教学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说出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关注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据分析的价值;通过分析结果判断原则不同,通过分析背景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合理设计实验和游戏,感受说出数据的随机性。
3.4 教学解决问题要通过让学生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活动过程,明确活动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践,交流反思说出思考过程。学生能有根有据有序地分析、推理,通过口述解题思路,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数量关系式,进行编题,补充条件和问题等训练。
4 恰当使用评价语,让孩子爱上“把数学说出来”
4.1 使用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让学生得到尊重提高自信。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的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如:“很佩服你的勇气,让我们再来听听其它同学的回答,好吗?”“你的说法不太确切,你若能换个说法,相信你一定能表达出来,愿意再试一试吗?”如果学生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可以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有时学生会重复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老师幽默地笑笑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这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
4.2 使用生动、巧妙的评价语,让学生的“说”的兴趣得到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气氛活跃。例如:“你提出的问题正是我们本节课想要研究的问题,谢谢你为我们带来这么好的问题。”“你听得很仔细,也很会思考,并很流利地把这些话说完整,我们现场诞生了一位数学小博士”。
4.3 使用多样、亲切的评价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说数学”。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一个老师总是很和蔼地对学生说:“孩子,你不仅声音甜美,答案也很简洁准确。”“孩子,你是不是还没准备好?先请坐,让我们倾听别人的发言。”当学生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表述得不够清楚时,我们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说得更明确些,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试试看。”
数学课堂上多让学生开口说话,通过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学生才能更好、更深刻的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形成主体意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学生的潜能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述,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只有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口头表达能力,努力营造让学生“说出来的数学”课堂,把“说数学”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才能与思维水平得到同步而长足的发展。
1 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想说、敢说
有些学生不敢回答问题,可能因为以前答错被批评过;也可能答得不好被嘲笑过;所以,我认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的前提,让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使学生敢说。教师对学生充满信任感,而学生赢得了教师的信任,就有了被尊重感和安全感,愿意与教师沟通、交流,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我在教学中,多鼓励表扬,允许补充、允许修正、允许重说,对学生的答案不急于作出对和错的评价,而是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
2 通过多样的训练,引导学生“会说”
2.1 小组讨论“说”数学。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个人汇报“说”数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思维的最好形式就是“说”。为避免学生思维被打断,影响学生表达,学生在说之前教师就把要求清楚告知学生。切忌学生说的时候老师喋喋不休的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的思路受到干扰,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平时注意培养其余的学生学会倾听。中差生往往在说的时候缺乏自信,害怕自己说不好,会受到嘲笑,教师就应该鼓励。
2.3 课前课后“说”数学。每一节课的开始前安排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习说出自己认为知识的重点和自己的困惑点,对于不解之处要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反之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3 不同课型其说的培养侧重点也不同
3.1 数与代数中计算教学要重视说出算理。在计算教学中,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的过程,i上学生说算理、说运算顺序、并要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以及优化的理由。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要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及自己的看法。
3.2 图形与几何教学要重视说出其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问观念。认识图形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说出其特征及与生活的联系,形体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口述公式的推导过程,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空间的探索欲望,抓住挈机,提升表达能力。
3.3 统计与概率教学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说出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关注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据分析的价值;通过分析结果判断原则不同,通过分析背景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合理设计实验和游戏,感受说出数据的随机性。
3.4 教学解决问题要通过让学生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活动过程,明确活动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践,交流反思说出思考过程。学生能有根有据有序地分析、推理,通过口述解题思路,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数量关系式,进行编题,补充条件和问题等训练。
4 恰当使用评价语,让孩子爱上“把数学说出来”
4.1 使用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让学生得到尊重提高自信。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的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如:“很佩服你的勇气,让我们再来听听其它同学的回答,好吗?”“你的说法不太确切,你若能换个说法,相信你一定能表达出来,愿意再试一试吗?”如果学生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可以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有时学生会重复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老师幽默地笑笑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这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
4.2 使用生动、巧妙的评价语,让学生的“说”的兴趣得到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气氛活跃。例如:“你提出的问题正是我们本节课想要研究的问题,谢谢你为我们带来这么好的问题。”“你听得很仔细,也很会思考,并很流利地把这些话说完整,我们现场诞生了一位数学小博士”。
4.3 使用多样、亲切的评价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说数学”。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一个老师总是很和蔼地对学生说:“孩子,你不仅声音甜美,答案也很简洁准确。”“孩子,你是不是还没准备好?先请坐,让我们倾听别人的发言。”当学生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表述得不够清楚时,我们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说得更明确些,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试试看。”
数学课堂上多让学生开口说话,通过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学生才能更好、更深刻的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形成主体意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学生的潜能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七十二街
- 2021-03-09 20:50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也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缜密性,语言的连续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很有必要。
有一次,实验小学的老师来我校送课,上课教师教学设计很巧妙,课上得也很精彩,但唯独缺乏的是学生流利回答的灵动,来校献课的城区教师尴尬地说了一句“可能乡村学生胆怯不敢说”,引发了我的思考:农村学生由于地域差异,见识世面少,与别人交流少,表达能力匮乏,如何培养农村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很有研究的价值。于是我把“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作为我行动研究的内容,试图探索出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操作策略,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民主和谐氛围,让学生“敢”说
通过调查问卷,我发现农村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1、来自于教师,教师一方面比较威严,主导作用凸显,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容忍,以至于学生因害怕说错而三缄其口;二来不能做到面向全体,课堂上急于让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只让少数几个“优等生”回答,使多数学生成为陪客,长此以往,多数人得不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差。2、来自学生本身,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害羞,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3、来自于其他学生,当一些学生说错了时,会受到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嘲笑,使学生没有勇气说话。由此,我觉得要让学生自信地张口,就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出一种欢快、愉悦的情景,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让学生敢想敢说。
在我的课堂里,教师放下了“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而是一个共同参加学习活动的伙伴;学生感到自己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得到培养,同时树立起在课堂上大胆表达的自信。同时,在课堂的导入、新课展开、反馈讲评、巩固延伸、课堂小结等各个环节,我都尽量采用亲切的语气、协商的口吻,尽可能地使课堂氛围显得民主、和谐,让学生思想上变得轻松,愿意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
二.激发学习数学兴趣,让学生“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把自己“溶入”到数学课堂活动中,并且自觉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首先得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表达的欲望。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越感兴趣,参与的意识就越强烈,思维也就越活跃。在教学中,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肯想愿说。
1.体会数学语言的美感,激发想说的兴趣。
数学语言表面上显得枯燥乏味,其实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准确、严密、简明,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有一种内在的美感。充分理解、掌握它,就能领略其中的微妙之处,感受其中的美的意境,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比如在教学除法时,关于余数的表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而学生往往会说“余数不能比除数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了解到两种说法的不同,深入体会到数学语言表达的严密性的美,而感受到数学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想说好的兴趣。
2.体验语言表达的愉悦,激励想说的兴趣。
学生只有在不断得到鼓励时,他们的语言表达才能完全与流畅的思绪一致,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释放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也才有畅所欲言的欲望和兴趣。所以,我在课堂中,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各显其才的机会,坚持面向全体,紧抓少数的原则,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向不同水平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来回答:难度偏低的问题,让一些学困生回答,那怕是说头丢尾,也以鼓励为主,再请其他同学补充,让后进生拿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记忆更深,又不打击说的积极性;好学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不太难的问题则安排中等学生回答,这样,调动每个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教会语言表达策略,让学生“能”说
教学时,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教给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策略,如数与代数教学主要训练学生条理清晰地叙述算理、算法、概念、法则以及公式的来源;统计与概念教学主要训练学生描述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可能性事件;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训练学生说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分析过程,对自己的推理和思考进行合理地解释;空间和图形重视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口述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教给学生有条理地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和思考的策略,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以语言促思维,让学生能说会说。
1. 计算教学,算理表述要有条有理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计算教学的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与否,还要看他是否能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其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学生通过这样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前后连贯地叙述计算的算理和过程,逐渐达到运算技能的自动化阶段,不仅使他们获得运算的速度和较高的正确率,而且充分运用语言表达准确的表述自己的思维,优化了自己的思维程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2.概念教学,语言表述要准确严谨
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学生在对某个概念抽象概括时,将感性认识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把非本质性剔除,抓住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并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述。学生语言表达是否严密,直接反映了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程度。如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在教学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概念时,如何让学生正确地表述“小数的末尾”是这个概念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时,我首先安排了—组比较长度单位的直观图,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直尺直观的感知到: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点,说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而且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10厘米是10个1/1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0.10=0.100,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小数的大小特点,让学生试着说出他们所想到的规律:如“小数后面添上(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小数点后面添上(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然后逐—推敲,找出漏洞,从而更好地理解“末尾”的含义。这样,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到概念教学中语言表达要严谨准确,否则,就会“差之秋毫,失之千里”。
3.图形教学,推导过程要连续完整
公式、法则等的教学,要展开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提供大量所需的感性材料,又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对感性材料进行概括,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思维方法。比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怎样剪,怎样拼之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完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下面问题:(1)割补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怎样?(2)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3)长方形面积怎样计算?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通过连续完整的语言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对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得透彻,记得也牢。
4.应用题教学,思路表述要简明精炼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精练的教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便于分析数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会解题,却不能说出个所以然,即不能用语言精炼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是要从语言训练入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来的桔子是苹果的3倍”这两个条件求出。
经常像这样引导学生用简明的精炼的词语表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按一定的逻辑、一定的规律来表述,可使他们日积月累地学会有条理地说,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学生有条理分析应用题的过程,通过反复训练就会把这个分析过程用连贯而完整的话表达出来,以后教学应用题时,仍然坚持让学生口述分析过程,逐步就会流利地表达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
四.进行规范语言训练,让学生“善”说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其实对学生进行规范数学语言训练的过程,也正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规范数学语言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只有通过规范的语言表述的训练,学生才能做到善想善说。
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会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外,还要求他们用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训练不但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同时也有利于发现学生在整个表达过程中的语言是否规范,用词是否精练,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对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只有重视对学生规范数学语言的训练,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的思想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对学生数学语言精确、规范化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在规范学生数学语言的同时,作为教师本身更应注意语言的规范化,让学生
在模仿中形成规范的数学语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模仿能产生表象,可成为日后思维的准备。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未完善,但他们的模仿性强,这就需要课堂上的教师语言作为典范,成为规范学生语言的依据。所以教师语言要具有准确性、示范性,教师说话时必须语法规范,用词恰当,言简意明。对概念陈述时要准确规范,合乎逻辑,对解题思路的论述要有理有据,讲求顺序性。
古人云: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口,口才好的根源在于头脑好!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让学生经历了敢想敢说、肯想愿说、能说会说、善想善说的过程,让学生用准确、精炼、清晰、连贯的数学语言表述操作过程、计算算理、解题思路以及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既会想又会说,提高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得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