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产生的是什么声波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23:20
- 提问者网友:爱唱彩虹
- 2021-01-04 00:23
地震产生的是什么声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1-04 01:07
问题一:地震产生的声波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 次声波。岩石什礌的振动频率都很低。要是超声波,频率要达到上万Hz,你会感到一种震颤的效果。而实际地震你感到的是缓慢的摆动,因而是次声波。问题二:地震是发出的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 次声波.地震前的地声现象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和现场观测发现,这些声音是由于震源区岩石破裂而发出的。所发出声音的频率不仅有20到2万赫兹的人类可以听到的声音,也有2万赫兹以上的超声波和20赫兹以下的次声波。人耳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作用是毫无反应的,但有些动物对它们的反应相当灵敏。例如鱼类对1—20赫兹的次声就能感觉到。而在地震前,金鱼惊慌不安,发出尖叫声,甚至跳出鱼缸,可能都与震源发出的次声波或超声波有关。
地光也是地震的一种前兆现象。地光耀眼夺目,五彩缤纷,它对动物很可能是有刺激的。鸟类的视神经特别发达,善于远视,而且它们对从未见过的色彩特别恐惧。鸟类的异常反应,在震前是很普遍的,很可能与地光有关。
另外:
动物在地震前主要有哪些异常反应?
大震前,飞禽走兽、家畜家禽、爬行动物、穴居动物和水生动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大震前动物异常表现有情绪烦燥、惊慌不安;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
动物异常观测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震区群众总结出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根据统计,目前已发现地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的动物有130多种,其中反应普遍且比较确切的约有20多种,常见的:
大牲畜,如马、驴、骡、牛等;家畜,如狗、猫、猪、羊、兔等;
家禽,如鸡、鸭、鹅、鸽子等;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等;
水生动物,如鱼类、泥鳅等; 会飞的昆虫,如蜜蜂、蜻蜒等。
2.动物的反常表现类型:
动物的反常表现大体有三类:
兴奋型异常: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如癫如狂,仓皇逃窜;惊飞、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如行动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3.不同类型动物的异常特点:
穴居动物:指生活在洞穴里的动物,如老鼠、蛇、蚯蚓等。震前异常行为主要有:冬眠期间大量出洞;活动规律反常,成群结队,四处窜逃,惊叫,惊慌或呆痴等。像鼠类,在震前成群出洞,四处窜逃,不怕人和猫等。
水栖动物:指江河池塘中的鱼类以及蛙类等。震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浮头昏迷、打旋翻肚、翻腾跳跃等。
地面动物:指的是牛、马等大牲畜和狗、猪、羊、兔等家畜。震前这些动物一般出现的异常现象是焦躁不安、嘶叫乱跑、萎糜不振、不进食、不进窝。而狗则更多地表现为漫无目标地狂跑狂吠,向墙脚刨洞。
飞行动物:指的是家禽及常见鸟类和昆虫。它们的异常行为主要有不符合常规的成群惊飞惊叫,不进窝巢栖息、呆滞无神、不思寻食等。如鸡往高处惊飞栖息,鹅鸭赶不下水或下水后惊飞上岸等现象。
4.动物震前异常反应有哪些主要特征?
震前动物的异常多数集中在震前1-3天,短的仅仅只有几分钟。一般来说,愈接近地震发生的时刻,动物异常的种类愈来愈多,异常现象愈集中。越靠近震中,动物的异常越明显,异常行为越强烈。
(1)发生动物异常的前兆时间分布:大量震前动物异常的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地震的前几天到震前几小时。
(2)震前动物异常地区分布特点:一般地说,一个7级地震前的动物异常反应范围可达一、二百甚至数百公里。震级大,其异常分布范围也大;震级越小,异常的范围也越小。
(3)震前动物异常与震级的关系:随着地震震级增大,动物异常的种类、数量、分布地区和反应的强烈程度都有相应的增加。一......余下全文>>
地光也是地震的一种前兆现象。地光耀眼夺目,五彩缤纷,它对动物很可能是有刺激的。鸟类的视神经特别发达,善于远视,而且它们对从未见过的色彩特别恐惧。鸟类的异常反应,在震前是很普遍的,很可能与地光有关。
另外:
动物在地震前主要有哪些异常反应?
大震前,飞禽走兽、家畜家禽、爬行动物、穴居动物和水生动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大震前动物异常表现有情绪烦燥、惊慌不安;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
动物异常观测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震区群众总结出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根据统计,目前已发现地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的动物有130多种,其中反应普遍且比较确切的约有20多种,常见的:
大牲畜,如马、驴、骡、牛等;家畜,如狗、猫、猪、羊、兔等;
家禽,如鸡、鸭、鹅、鸽子等;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等;
水生动物,如鱼类、泥鳅等; 会飞的昆虫,如蜜蜂、蜻蜒等。
2.动物的反常表现类型:
动物的反常表现大体有三类:
兴奋型异常: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如癫如狂,仓皇逃窜;惊飞、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如行动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3.不同类型动物的异常特点:
穴居动物:指生活在洞穴里的动物,如老鼠、蛇、蚯蚓等。震前异常行为主要有:冬眠期间大量出洞;活动规律反常,成群结队,四处窜逃,惊叫,惊慌或呆痴等。像鼠类,在震前成群出洞,四处窜逃,不怕人和猫等。
水栖动物:指江河池塘中的鱼类以及蛙类等。震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浮头昏迷、打旋翻肚、翻腾跳跃等。
地面动物:指的是牛、马等大牲畜和狗、猪、羊、兔等家畜。震前这些动物一般出现的异常现象是焦躁不安、嘶叫乱跑、萎糜不振、不进食、不进窝。而狗则更多地表现为漫无目标地狂跑狂吠,向墙脚刨洞。
飞行动物:指的是家禽及常见鸟类和昆虫。它们的异常行为主要有不符合常规的成群惊飞惊叫,不进窝巢栖息、呆滞无神、不思寻食等。如鸡往高处惊飞栖息,鹅鸭赶不下水或下水后惊飞上岸等现象。
4.动物震前异常反应有哪些主要特征?
震前动物的异常多数集中在震前1-3天,短的仅仅只有几分钟。一般来说,愈接近地震发生的时刻,动物异常的种类愈来愈多,异常现象愈集中。越靠近震中,动物的异常越明显,异常行为越强烈。
(1)发生动物异常的前兆时间分布:大量震前动物异常的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地震的前几天到震前几小时。
(2)震前动物异常地区分布特点:一般地说,一个7级地震前的动物异常反应范围可达一、二百甚至数百公里。震级大,其异常分布范围也大;震级越小,异常的范围也越小。
(3)震前动物异常与震级的关系:随着地震震级增大,动物异常的种类、数量、分布地区和反应的强烈程度都有相应的增加。一......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