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族是朝鲜族的先祖么?
答案:3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9 11:40
- 提问者网友:记得曾经
- 2021-03-19 05:52
鲜卑族是朝鲜族的先祖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03-19 06:30
朝鲜族(韩民族)的先民是三韩人(马韩、辰韩和弁韩),《后汉书·东夷列传》第七十五:“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鲜卑族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五胡之一。起源于大兴安岭一带。鲜卑族名源于其所居地“鲜卑山”(即今大兴安岭)。西晋末年,中原大乱,鲜卑族乘机进入中原,先后建立前燕、后燕、南燕、北魏等国家。南北朝后大部分融入汉族。锡伯族是古鲜卑族的后代,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16世纪编入蒙古“八旗”后,其社会组织发生了急剧变化,生产上转入稳定的农业经济。18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迁往新疆,尔后这些锡伯族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史载鲜卑族“以山为号”,也就是说,鲜卑族的祖先以他们居住的鲜卑山作为自己民族的称号,但是鲜卑山的方位长期无考。
据《魏书》记载,“魏先之居幽都也,凿石为祖宗之庙于乌洛侯国西北”。“世祖真君四年来朝,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公元443年,北魏太武帝派中书侍郎李敞前往祭祀,并在洞中刻下祭文。
1980年7月,内蒙古考古工作者在调查中发现了“嘎仙洞”,该洞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深山密林中的山崖上,洞中除了少量陶器、石器和骨器外,遗留的石刻铭文与《魏书》记载基本相同,从而证明嘎仙洞就是历史上记载的鲜卑石室。嘎仙洞面积近3000平方米,洞顶最高20余米,同时洞中还有小洞。
根据鲜卑族对祖先的记忆,大约早在夏代,鲜卑民族已经开始活动,而当时鲜卑民族活动的地点是否就是两千多年以后北魏时期的鲜卑石室尚缺乏直接的证据。目前只能说,鲜卑山非常可能就是今天的大兴安岭北麓。
鲜卑族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五胡之一。起源于大兴安岭一带。鲜卑族名源于其所居地“鲜卑山”(即今大兴安岭)。西晋末年,中原大乱,鲜卑族乘机进入中原,先后建立前燕、后燕、南燕、北魏等国家。南北朝后大部分融入汉族。锡伯族是古鲜卑族的后代,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16世纪编入蒙古“八旗”后,其社会组织发生了急剧变化,生产上转入稳定的农业经济。18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迁往新疆,尔后这些锡伯族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史载鲜卑族“以山为号”,也就是说,鲜卑族的祖先以他们居住的鲜卑山作为自己民族的称号,但是鲜卑山的方位长期无考。
据《魏书》记载,“魏先之居幽都也,凿石为祖宗之庙于乌洛侯国西北”。“世祖真君四年来朝,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公元443年,北魏太武帝派中书侍郎李敞前往祭祀,并在洞中刻下祭文。
1980年7月,内蒙古考古工作者在调查中发现了“嘎仙洞”,该洞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深山密林中的山崖上,洞中除了少量陶器、石器和骨器外,遗留的石刻铭文与《魏书》记载基本相同,从而证明嘎仙洞就是历史上记载的鲜卑石室。嘎仙洞面积近3000平方米,洞顶最高20余米,同时洞中还有小洞。
根据鲜卑族对祖先的记忆,大约早在夏代,鲜卑民族已经开始活动,而当时鲜卑民族活动的地点是否就是两千多年以后北魏时期的鲜卑石室尚缺乏直接的证据。目前只能说,鲜卑山非常可能就是今天的大兴安岭北麓。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3-19 08:02
不是
- 2楼网友:孤老序
- 2021-03-19 07:17
当然不是了!
羌族才是朝鲜族的祖先!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