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闰八月几年出现一次
答案:4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4 19:50
- 提问者网友:欲劫无渡
- 2021-04-04 12:57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渡鹤影
- 2021-04-04 13:24
闰八月每19年出现一次(但不一定都是,如1919、1938年闰七月,2014、2109年闰九月,2166年闰十月,2033、2128、2147年闰冬月等等),1862年、1900年、1957年、1976年和1995年是闰八月,2052、2071、2090年也将各有一个闰八月。
这是历法计算中合理的安排,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一言以蔽之,闰月仅仅是用作调整农历、阳历之时差,方便人类劳作生产的计时形式。它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利用,与社会现象、自然灾害并无内在联系。人们绝不要为“闰八月必有大难临头”的说法所迷惑。
不是每个闰月都19年出现一次的,19年出现一次是指,农历和公历每19年都一样,例如:19年前公历的那天是X月X日,农历是Y月Y日,那19年之后还是这样的,19年为一轮。
扩展资料:
在我国,设闰月定四时的做法早在四千多年前已有记载,《尚书·尧典》提到帝尧任用羲氏、和氏家族中的贤能之士,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掌握其规律,并授民以时。“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允厘百工,庶绩咸熙。”这一段话的大意是,帝尧说:“你们羲氏与和氏子弟,观测天象,得知一个周期有366日,又用置闰月的办法调配月与年,使春夏秋冬四时不差,这就可以治理百官,取得各方面的成功。”
大概正是因为《尚书》的这段记载,后世的人们一般都将闰月的设置归功于帝尧与羲和。如杜周士《闰月定四时》诗云:“体元承夏道,推历法尧咨”,徐至诗云:“积数归成闰,羲和职旧司。”
先秦时期的闰月,一般放在年终,故有叫作“十三月”的;汉代初年,以十月为岁首,九月为年终,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为“后九月”。后来,伴随着二十四节气的逐步完善和加入历法,人们把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闰八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闰月:古人调和阴阳的智慧
这是历法计算中合理的安排,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一言以蔽之,闰月仅仅是用作调整农历、阳历之时差,方便人类劳作生产的计时形式。它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利用,与社会现象、自然灾害并无内在联系。人们绝不要为“闰八月必有大难临头”的说法所迷惑。
不是每个闰月都19年出现一次的,19年出现一次是指,农历和公历每19年都一样,例如:19年前公历的那天是X月X日,农历是Y月Y日,那19年之后还是这样的,19年为一轮。
扩展资料:
在我国,设闰月定四时的做法早在四千多年前已有记载,《尚书·尧典》提到帝尧任用羲氏、和氏家族中的贤能之士,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掌握其规律,并授民以时。“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允厘百工,庶绩咸熙。”这一段话的大意是,帝尧说:“你们羲氏与和氏子弟,观测天象,得知一个周期有366日,又用置闰月的办法调配月与年,使春夏秋冬四时不差,这就可以治理百官,取得各方面的成功。”
大概正是因为《尚书》的这段记载,后世的人们一般都将闰月的设置归功于帝尧与羲和。如杜周士《闰月定四时》诗云:“体元承夏道,推历法尧咨”,徐至诗云:“积数归成闰,羲和职旧司。”
先秦时期的闰月,一般放在年终,故有叫作“十三月”的;汉代初年,以十月为岁首,九月为年终,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为“后九月”。后来,伴随着二十四节气的逐步完善和加入历法,人们把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闰八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闰月:古人调和阴阳的智慧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04-04 16:00
闰九月出现的年份(1645年-5000年)
1737年、1756年、1832年、2014年、2109年、2204年、2223年、2576年、2720年、2739年、2815年、2834年、2853年、2929年、3092年、319年或57年
- 2楼网友:行路难
- 2021-04-04 15:06
闰八月不一定都是19年出现一次, 22世纪和26世纪没有闰八月。
- 3楼网友:怙棘
- 2021-04-04 13:32
闰八月每19年出现一次,1957年、1976年和1995年是闰八月,2052年也将有一个闰八月。这是历法计算中合理的安排,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
一言以蔽之,闰月仅仅是用作调整农历、阳历之时差,方便人类劳作生产的计时形式。它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利用,与社会现象、自然灾害并无内在联系。人们绝不要为“闰八月必有大难临头”的说法所迷惑。
不是每个闰月都19年出现一次的,19年出现一次是指,农历和公历每19年都一样,例如:19年前公历的那天是X月X日,农历是Y月Y日,那19年之后还是这样的,19年为一轮。
下面是闰月的规律
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住: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
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
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例如第六个分数式 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
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