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 正方是 “万事开头难”,反方是“万事中间难”,请从正反两方分析一下两个辩题的切入点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1 07:52
- 提问者网友:浩歌待明月
- 2021-02-28 22:12
辩论赛 正方是 “万事开头难”,反方是“万事中间难”,请从正反两方分析一下两个辩题的切入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2-28 23:04
我个人认为啊!“完事开头难”并不是咬文嚼字,你要用实际的例子来辩论,比如(站在正方啊):我们最熟悉的建房子,都是从地基来开始建,不可能从中间开始建。我们学习也是从简单的笔画开始学起。小孩子要走路也要先学会站立等等。希望我的话可以帮到你追问但我们要论证开头比中间难啊,有什么例子可以证明吗?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duile
- 2021-03-01 00:36
辩源于对立。论辩赛的对立由抽签决定;日常论辩不同,它的对立由论辩双方现实生活中的心理、事理(道理)、情理(情感)状态决定。论辩赛的对立通过评委打分决出胜负来加以解决,日常论辩的对立通常由双方在论辩中自行解决。论辩赛主要以语言(语音)的形式进行;而日常论辩则不一定具备完整的语言(语音)形式,它常常还借助于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等(广义语言)。
很明显,在日常论辩中,我们应当避免论辩失控,争取对立软化。软化对立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具备“大言不辩”的心理。这一心理又可分为“不辩”心理、“都有理”心理和“平等”心理。
一、“不辩”心理
论辩赛是“要辩”心理,不可辩也要辩,尽可能寻找对立,激化对立,在对立中战胜对方。日常论辩则不一样,它的目的是要软化对立,双方共同解决对立,所以,它要求具备“不辩”心理,可不辩就不辩。
1.时时不忘简化对立。在日常论辩中,应时刻留心对立是否还维持着原先的内容。在论辩里引入过多的新对立,将使对立的软化变得困难重重。例如:女儿深夜才回家。母亲责问道:“你难道不能早一点回家吗?”女儿正因为临时加班而搞得疲惫心烦,说了一句:“总是话多。”母亲气坏了:“好哇,我关心你,你居然就说我话多。真跟你父亲一个样,有意跟我作对。”女儿很爱父亲,说道:“父亲怎么啦?上班干活,下班干活,哪能像你没事成天逛商场。”……母女最初的对立是:女儿是否应该早点回家。这个对立是很好软化的。母亲关心女儿,女儿晚归又有正当理由,说清楚就行了。但是,由于双方不断地引入新对立:母亲是否话多,父母到底谁好,反倒把问题搞复杂了。
2.注意适时退出论辩。日常论辩既然以软化对立而不是以战胜对方为目的,就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退出论辩。比如:在一方理屈词穷时,在一方的情绪压倒理智时,在过多的新对立使问题复杂化时……例如:甲乙二人上了公共汽车,事先说好甲买票。谁知甲习惯性地只买了一张票。售票员来到乙面前叫乙买票,乙以为售票员因为人多搞错了,说:“甲不是买了吗?”售票员说:“没有。”乙有点不相信:“不是说好他买吗?”售票员火了:“你以为你是谁?坐车还要别人买票!”甲听到争吵,赶忙说:“乙,我忘买了。”乙闻言正要掏钱买票,售票员说了句:“这下可没辙了吧?不就一块钱吗?逃什么逃!”双方立刻吵起来了。在这场论辩中,最初的对立是:该不该买票,正当对立软化,乙准备买票时,售票员没有适时退出论辩,反而引入新对立:乙是否想逃票。论辩失控了。
很明显,在日常论辩中,我们应当避免论辩失控,争取对立软化。软化对立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具备“大言不辩”的心理。这一心理又可分为“不辩”心理、“都有理”心理和“平等”心理。
一、“不辩”心理
论辩赛是“要辩”心理,不可辩也要辩,尽可能寻找对立,激化对立,在对立中战胜对方。日常论辩则不一样,它的目的是要软化对立,双方共同解决对立,所以,它要求具备“不辩”心理,可不辩就不辩。
1.时时不忘简化对立。在日常论辩中,应时刻留心对立是否还维持着原先的内容。在论辩里引入过多的新对立,将使对立的软化变得困难重重。例如:女儿深夜才回家。母亲责问道:“你难道不能早一点回家吗?”女儿正因为临时加班而搞得疲惫心烦,说了一句:“总是话多。”母亲气坏了:“好哇,我关心你,你居然就说我话多。真跟你父亲一个样,有意跟我作对。”女儿很爱父亲,说道:“父亲怎么啦?上班干活,下班干活,哪能像你没事成天逛商场。”……母女最初的对立是:女儿是否应该早点回家。这个对立是很好软化的。母亲关心女儿,女儿晚归又有正当理由,说清楚就行了。但是,由于双方不断地引入新对立:母亲是否话多,父母到底谁好,反倒把问题搞复杂了。
2.注意适时退出论辩。日常论辩既然以软化对立而不是以战胜对方为目的,就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退出论辩。比如:在一方理屈词穷时,在一方的情绪压倒理智时,在过多的新对立使问题复杂化时……例如:甲乙二人上了公共汽车,事先说好甲买票。谁知甲习惯性地只买了一张票。售票员来到乙面前叫乙买票,乙以为售票员因为人多搞错了,说:“甲不是买了吗?”售票员说:“没有。”乙有点不相信:“不是说好他买吗?”售票员火了:“你以为你是谁?坐车还要别人买票!”甲听到争吵,赶忙说:“乙,我忘买了。”乙闻言正要掏钱买票,售票员说了句:“这下可没辙了吧?不就一块钱吗?逃什么逃!”双方立刻吵起来了。在这场论辩中,最初的对立是:该不该买票,正当对立软化,乙准备买票时,售票员没有适时退出论辩,反而引入新对立:乙是否想逃票。论辩失控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