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哈利波特》8部电影的评分都很高?
- 提问者网友:鼻尖触碰
- 2021-11-20 21:44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11-20 22:27
一、小说作品本身
原著作家JK·罗琳创作之始,只想把《哈利波特》的受众人群定位在9--15岁的青少年观众之中。但是没想到它却风靡全球,吸引了各个国家、年龄段观众的目光。所以说,电影之所以大获成功,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源自于罗琳精彩的原著小说。
极具幻想能力的罗琳为观众描绘了一个神奇的魔法世界,这使得无数的人们想要去了解与探索,罗琳仿佛一个造物者一般,创造出了与真实世界相平行的另一个新奇的世界,二者完美融合,真实的描述勾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和猎奇欲望。
二、作品对现实的深沉投射
其实将故事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哈利波特》又何尝不是一部隐性的社会发展史呢?以血统高低来区分人生轨道,麻瓜地位低下,甚至会污浊了巫师的高贵血统,其实罗琳一早就把现实社会中的种族主义观点、种族灭绝论等偏见加入了情节之中。
哈利一入魔法世界开始便“贵人不断”,得到无数人的帮助和垂青,也是因为其父亲家族高贵的血统。赫敏即使再如何努力勤奋,却在一开始始终被人刁难嘲笑,身上是挥之不去的“麻瓜”标签。罗恩虽然在三个中是最平凡普通的那一个,家中也并不富足,可是身上始终流淌着最古老家族——韦斯莱家族的血液。他们三个不同的性格其实就代表了不同阶层的人物特征。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之所以成功,其实主要是由于电影中传达给广大观众们的思想,与时代理念的契合。是全球观众们所热切需要的精神的集合体,那种蕴含于哈利波特内心的勇敢、执着、善良、正义都是观众们所需要的精神,这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
二、电影创作团队
虽然《哈利·波特》八部电影的导演并不相同,但是要知道这个系列的制作方和幕后的团队其实都差不多,尤其是演员阵容。除了邓布利多校长在中途换了扮演者(因为演员不幸去世的不可抗因素),其他主角几乎都是同一拨人,这对于一个长达数十年的系列电影来说尤其重要。
许多观众在一看到熟悉的角色出现时就会感觉——还是那个味道。当然,除了人员变动极小以外,还有就是电影导演对小说情节设定和改编符合观众期许,展示了已经发展成熟的好莱坞式英雄主义,同时也唤醒了广大观众的童年的拯救世界的梦。
- 1楼网友:渊鱼
- 2021-11-21 02:59
- 2楼网友:狂恋
- 2021-11-21 01:34
尽管J·K罗琳是英国人,但她创作的《哈利波特》却影响了世界上的无数孩子,在在《哈利波特》拍成电影后,这种影响力,也随之变得更大了许多。
《哈利波特》8部电影评分高的原因,首先源自于罗琳精彩的原著小说。富有想象力的罗琳为我们描绘了那个神奇的魔法世界,这使得无数的孩子想要去探求,这个神奇的魔法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而《哈利波特》电影的问世,以超强的特效和场景布置,为我们重现了书中的魔法世界,非常契合。电影将书中各种虚构的人物和场景变成了真实,这样的视觉体验,本身就代表着电影的成功。
最后,影片主演们的演技还是值得大家认可的,他们用自己用心的表演,为我们还原了电影中的一众人物,所以主演们的演技,也是电影评分的原因。
最后,因《哈利波特》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了,在大多数看来,《哈利波特》是精彩的,好看的,他们愿意去看并且愿意为之打高分。
- 3楼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11-21 00:33
原因很简单,这种超现实的魔幻主义作品很容易填补观众脑中的空白。而且电影本身也具有很大的观赏性,评分高自不在话下。
能够用够魔法是每一个人幼孩时的梦想。点石成金,指木为马都是做梦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的事情。而《哈利波特》则将这个梦变作了现实。在《哈利波特》的世界里有黑魔法也有守护神,有你可以想到的一切,也有你意想不到情节。
每一个细节都设计的很用心,这样的魔幻作品更能够吸引人们去观看和了解。
再者,哈利波特从少年时进入魔法世界到中年时将自己的孩子再次送进魔法世界,就如同一个又一个的轮回一样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人们在观看《哈利波特》的同时也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去了解哈利波特,去认识哈利波特。所以,口碑就这样口口相传,评分自然就高居不下了。
- 4楼网友:行雁书
- 2021-11-20 22:55
虽然《哈利·波特》的八部电影的导演并不相同,但是要知道这个系列的制作方和幕后的团队其实都差不多,尤其是演员阵容,除了邓布利多在中途换了下,主创们都是同样一拨人,这对于一个长达十多年的系列电影来说尤其重要。
因此一旦系列电影的影片制作方能够保证一定的制作质量,那么其他几部也都能够相应保证,而不会被较大的影响。当然这些因素都逃不开一个更为重要的决定性因素,那就是原著小说了,不少《哈利·波特》的电影之所以收获巨大的欢迎倒不是因为前部电影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深刻印象,而是小说本身在他们的阅读经验中有着相当深刻的烙印,他们是因为小说才入坑的。
在数量巨大的哈迷心中,阅读小说原本,连带观看改编的电影早就成为一种习惯了,他们需要用电影再次反刍他们在阅读小说时候的快感,因此,只要演员和剧情符合小说中的设定,他们自然会给予最高的评价,而不会对自己心水的小说留下差评。
尤其是这个系列的小说并不是向托尔金的《魔戒》那样在五十年前就已经写好了,而是罗琳阿姨伴随这一代人的成长而逐步写成的,这其实是一种人物的同步感,当我们观看一部烙印自己成长的青春小说和电影时,我们观看的早就不单单是电影本身,而是电影给我们留下的痕印。
当我们没观看一部电影,便会被下一部电影套住的时候,我们的心也再次被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