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二泉映月>中的"阿炳"原名叫什么??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3 13:22
- 提问者网友:太高姿态
- 2021-05-03 03:23
阿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二泉映月>中的"阿炳"原名叫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毛毛
- 2021-05-03 04:01
笔者听过很多海外侨胞公开课,很多教师直接地或间接地把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传世名作《二泉映月》作为音乐欣赏教材。并将《二泉映月》与水、月联系在一起,有的说作品表现的是夜阑人静,泉清夜冷的意境;还人有说,作品描写的是无锡“天下第二泉”。因为阿炳生前经常在惠山的亭子旁拉琴。其实,《二泉映月》是阿炳在苦难的一生中,用血和泪、用心拉出来的“自度曲”。
《二泉映月》这首世界名曲,原本就是一首“无标题音乐”,很多人对它并不了解。从曲名看,它似乎是以描写景色为主的标题性音乐作品。其实它的曲名是由著名的音乐学家杨荫浏先生及著名的女音乐学家曹安和先生和阿炳一起即兴商定的,曲名与乐曲的内容并无多少内在的联系。关于曲名的由来,杨荫浏先生和曹安和先生还有一段回忆。
杨荫浏先生与曹安和先生原是兄妹,同出生在江南小城无锡,长在无锡,可以说与阿炳是地地道道的“老乡”。杨先生和曹先生都是从小学习演奏各种民族乐器,在这一点上与阿炳又是相同的。另外杨荫浏先生的启蒙老师,就是邻居的道教小乐手颖泉。在这一点上杨先生与阿炳又是相同的,不仅有共同的语言,还可以切磋和探讨博大精深的道教音乐。而且,杨荫浏一生中有过三次向阿炳请教的机会。杨先生和曹先生是音乐学院的著名专家学者,没有坐在书房里,没有坐在办公室是闭门著书立传。他们于1950年的夏天回到了家乡无锡,拜访了当时默默无闻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做了一件在我认为音乐史上功德无量的大好事,留给后人的是无价的精神财富。
当年杨先生和曹先生去请阿炳录音时,阿炳当时的处境十分艰难。阿炳回答说:“我不奏音乐已经有两年了,我的技术荒疏的太久了,让我练上三天再演奏吧!”在录音现场,老式的钢丝录音机在吱吱地转,全场鸦雀无声。当阿炳拉完第一首二胡曲时,几个人同时鼓起掌来。杨先生问阿炳这支曲子的曲名时,阿炳说:“这首曲子是没有名字的,用二胡信手拉来,久而久之,就成了这个样子。”杨先生又问:“你经常在什么地方拉”?阿炳回答:“我经常在街头拉也在惠山拉过”。杨先生脱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曹先生接着说:“光名《二泉》,不像个完整的曲名,粤曲里有《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称它《二泉印月》呢?杨先生接着说:“印”字抄袭的不够好,我们无锡有个映河山,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当即点头同意默认下来。《二泉映月》的曲名就这样定了下来。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因此,我们决不能孤立地看《二泉映月》的曲名,更应该了解阿炳的身世。阿炳原名叫“华颜钧”,1893年生于无锡。在旧社会苦苦挣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为了生存受尽人间的苦难。无锡的老人回忆,在旧社会每当听到阿炳的琴声,人们就会叹息道,可怜的阿炳又来了,他有拉不完的怨,他有拉不完的恨。世界著名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听了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拉的《二泉映月》后,激动地说:“只有跪着听才有资格”。多年来,每当我听到这首世界名曲《二泉映月》时,我依然把它当作一首“依心曲”来听,它是阿炳依心而为、依心而诉、依心而来、依心而去的真实写照。我还感受到《二泉映月》有悲有怨、有感有叹、有刚也有强。
众所周知,欣赏音乐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官能欣赏音乐:这种欣赏音乐的方法,只要听觉正常都可以做到,主要满足于悦耳,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好听与不好听。每个人审美标准不同,有的人喜欢听歌曲,有的人喜欢听民族音乐,也有的人喜欢听交响曲。真可谓罗卜、咸菜各有所爱。爱好不同,感受也不一样,不能强求一律。
二、感情欣赏音乐:我们都知道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而且都有它的规律性可循。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是......余下全文>>
《二泉映月》这首世界名曲,原本就是一首“无标题音乐”,很多人对它并不了解。从曲名看,它似乎是以描写景色为主的标题性音乐作品。其实它的曲名是由著名的音乐学家杨荫浏先生及著名的女音乐学家曹安和先生和阿炳一起即兴商定的,曲名与乐曲的内容并无多少内在的联系。关于曲名的由来,杨荫浏先生和曹安和先生还有一段回忆。
杨荫浏先生与曹安和先生原是兄妹,同出生在江南小城无锡,长在无锡,可以说与阿炳是地地道道的“老乡”。杨先生和曹先生都是从小学习演奏各种民族乐器,在这一点上与阿炳又是相同的。另外杨荫浏先生的启蒙老师,就是邻居的道教小乐手颖泉。在这一点上杨先生与阿炳又是相同的,不仅有共同的语言,还可以切磋和探讨博大精深的道教音乐。而且,杨荫浏一生中有过三次向阿炳请教的机会。杨先生和曹先生是音乐学院的著名专家学者,没有坐在书房里,没有坐在办公室是闭门著书立传。他们于1950年的夏天回到了家乡无锡,拜访了当时默默无闻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做了一件在我认为音乐史上功德无量的大好事,留给后人的是无价的精神财富。
当年杨先生和曹先生去请阿炳录音时,阿炳当时的处境十分艰难。阿炳回答说:“我不奏音乐已经有两年了,我的技术荒疏的太久了,让我练上三天再演奏吧!”在录音现场,老式的钢丝录音机在吱吱地转,全场鸦雀无声。当阿炳拉完第一首二胡曲时,几个人同时鼓起掌来。杨先生问阿炳这支曲子的曲名时,阿炳说:“这首曲子是没有名字的,用二胡信手拉来,久而久之,就成了这个样子。”杨先生又问:“你经常在什么地方拉”?阿炳回答:“我经常在街头拉也在惠山拉过”。杨先生脱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曹先生接着说:“光名《二泉》,不像个完整的曲名,粤曲里有《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称它《二泉印月》呢?杨先生接着说:“印”字抄袭的不够好,我们无锡有个映河山,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当即点头同意默认下来。《二泉映月》的曲名就这样定了下来。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因此,我们决不能孤立地看《二泉映月》的曲名,更应该了解阿炳的身世。阿炳原名叫“华颜钧”,1893年生于无锡。在旧社会苦苦挣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为了生存受尽人间的苦难。无锡的老人回忆,在旧社会每当听到阿炳的琴声,人们就会叹息道,可怜的阿炳又来了,他有拉不完的怨,他有拉不完的恨。世界著名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听了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拉的《二泉映月》后,激动地说:“只有跪着听才有资格”。多年来,每当我听到这首世界名曲《二泉映月》时,我依然把它当作一首“依心曲”来听,它是阿炳依心而为、依心而诉、依心而来、依心而去的真实写照。我还感受到《二泉映月》有悲有怨、有感有叹、有刚也有强。
众所周知,欣赏音乐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官能欣赏音乐:这种欣赏音乐的方法,只要听觉正常都可以做到,主要满足于悦耳,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好听与不好听。每个人审美标准不同,有的人喜欢听歌曲,有的人喜欢听民族音乐,也有的人喜欢听交响曲。真可谓罗卜、咸菜各有所爱。爱好不同,感受也不一样,不能强求一律。
二、感情欣赏音乐:我们都知道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而且都有它的规律性可循。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是......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