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鸿氏的解释一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6 04:46
- 提问者网友:你给我的爱
- 2021-04-05 16:40
帝鸿氏的解释一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04-05 16:53
帝鸿氏:原指蚩尤氏(九黎首领),后指黄帝(姬轩辕)。
说明如下:
罗泌《路史·国名记》:“余披传记,见蛮夷之种,多帝之苗矣。若巴人之出于伏羲;玄、氐、羌、九州戎之出于炎帝;诸蛮、髦氏、党项、安息之出黄帝;百民、防风、驩头、三鱙之出帝鸿;淮夷、允戎、鸠幕、群舒之出少昊;昆吾、滇濮、欧闽、珞越之出于高阳;东胡、儋人、暴舆、吐浑之出高辛;匈奴、突厥、没鹿、无余之出夏后,曰是固有矣。缙云之子,黄帝子孙,其始不肖,以至不才,几何而不胥为夷也。”
1.以上文字中,罗泌把黄帝与帝鸿分开,各列苗裔清单,这说明帝鸿不是黄帝。帝鸿苗裔中有驩头,即欢兜,他是三苗首领,在尧舜时代受到流放的惩处。三苗后裔就是今天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苗族。苗族至今仍明确承认蚩尤为其祖先。这直接说明帝鸿就是蚩尤。以上文字,黄帝和帝鸿分开确实很奇怪,巴人出于伏羲见于山海经。匈奴出于夏后见于史记。百民、防风、驩头、三鱙之出帝鸿,帝鸿为帝俊。只有证明帝俊是谁,才能知道帝鸿是黄帝还是蚩尤。史记有记载,驩头,鲧,共工,三苗为颛顼四族,为黄帝后裔,这样来看,帝鸿不是蚩尤。
2.文中又提到防风氏也是帝鸿苗裔(防风氏为大禹所诛杀,大禹杀防风恰恰说明肯能是同出一源)。防风古国在今浙江德清县境内,即在著名的良渚古城旁边。良渚古城就在天目山脚下。天目山古称浮玉山。《拾遗记》:“西海之西,有浮玉山。山下有巨穴,穴中有水。其色若火,昼则通昽不明,夜则照耀穴外。虽波涛灌荡,其光不灭,是谓‘阴火’。当尧世,其光烂起化为赤云,丹辉炳映,百川恬澈。游海者铭曰:‘沉燃,以应火德之运也’。”张衡《请禁绝图谶书》引《诗谶》曰:“蚩尤败,然后尧受命。”综合《拾遗记》与张衡言论,我们就知道尧以火德受命,其火德之运系承自蚩尤,即蚩尤本为火德之王(关于蚩尤本为火德这一点,还有一些文献记载暗示过。《文子·上义》:“赤帝为火灾,故黄帝擒之”。《淮南子·兵略篇》:“兵所由来者远矣!黄帝尝与炎帝战矣,炎帝为火灾,故黄帝禽之”)。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尧和蚩尤的火德之运来源于古浮玉山下的良渚古城,蚩尤是良渚文化集团王者(他的正式首都,就是浮玉山下的良渚古城。蚩尤的陪都在今山东日照两城镇。蚩尤把陪都设在海边,那是因为良渚古城和两城镇古城之间有海路相连,方便来往),防风氏当然属于良渚文化集团,所以防风氏应为蚩尤苗裔。因此,就防风氏和蚩尤同属良渚文化集团这一情况来看,以及就罗泌关于防风氏是帝鸿苗裔的说法来看,帝鸿应该是蚩尤。(防风氏和夏同出一源,如此看来,帝鸿为黄帝,帝鸿,帝江,黄帝为三身一体的帝俊,黄帝是四面,帝鸿是三身,帝江是混沌)
3.《山海经·大荒东经》:“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这一段文字中提到的“白民”,应该就是《路史·国名记》中提到的帝鸿苗裔“百民”。文中又提到帝鸿出于帝俊,而研究过《山海经》的学者都知道,黄帝与帝俊分属两个系统。因此,作为帝俊后裔的帝鸿不应该是黄帝。(也有人认为,因为无法解释帝俊是何人,所以看成为第三世系,可以发现帝俊不是指一人,而是值黄帝以后的地位,所以黄帝,少昊,帝喾,尧,舜都是帝俊,颛顼有点例外,这些帝王都是出自同一个家族,少昊是黄帝的儿子或者孙子,帝喾是少昊的孙子,尧是帝喾的儿子,舜是颛顼的后代尧的女婿,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或者曾孙)
所以,从百(白)民、防风、驩头这三支苗裔来反推其祖先的话,那么这位祖先决不可能是黄帝,而只能是蚩尤。(白民出于帝俊见于山海经。大禹杀防风,地域相近,是同族。驩头变南蛮见于史记,和尧同时代,是四岳中的南岳,四岳就是颛顼四族,而大禹的父亲鲧是东岳,共工是北岳,三苗是西岳。仔细看会发现,白民可能是三苗。)
《世本》:“黄帝又曰帝鸿氏”。《左传·文公十八年》杜注:“帝鸿,黄帝”。《五帝本纪》[正义]:“黄帝,……又曰帝鸿氏”。这些文献记载倒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提醒我们,帝鸿如果不是黄帝的话,那他一定是和黄帝同时代的人氏。而和黄帝同时代的人中,地位最高的人只有蚩尤,这一点,《五帝本纪》已经表明:黄帝是在战胜了蚩尤以后,才最终登上帝位,号令天下。这暗示蚩尤是如夏桀、商纣那样的当朝王者,而黄帝当时则是相当于商汤、周文武那样的在野王者。应劭注《汉书》云:“蚩尤,古天子”。《庄子音义》引《汉书音义》:“蚩(尤),古之天子”。这些是关于蚩尤曾经是帝王这一事实的文献正面记载。(黄帝是帝鸿氏,在古代是普遍的观点,黄帝,末代炎帝,蚩尤是同时代帝王,所以这三位都是古之天子,大量文献记载帝鸿是黄帝,而不是蚩尤。路史,因为更加注重史实,所以将帝鸿和黄帝分开,从排序来看,伏羲,神农,黄帝,帝鸿,少昊,颛顼,帝喾,夏后,虽然少了尧舜,尧是帝喾的儿子,舜是颛顼的后代,鲧和禹为夏后氏,所以可以看出逻辑清晰,都是正统,这样看来帝俊生帝鸿可以解释为黄帝生帝鸿,这样的话帝俊不限定为一个人,那么帝俊可能性较大的有黄帝,少昊,帝喾,尧,舜五人)
我们在本百科“江”字条中已经说明,“江”是指今鲁西地区的东平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一线的河湖系统。《殷本纪》引《汤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显然,引文中的“江”是在商朝初年的首都亳(今河南偃师)的东边,这不是长江,而是鲁西地区南北走向的河湖系统。
诸先生补《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载田千秋上书曰:“父子之怒,自古有之。蚩尤叛父,黄帝渡江。”这条文献资料中的黄帝所渡之江也不是长江,而是鲁西地区南北走向的河湖系统。黄帝集团属于上古时代西部势力集团,他应该是从河南中部以西地区出兵,向东进入作为东夷地盘的鲁西豫东地区,然后渡过东平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一线,进入到东夷地盘纵深地带(直到大海止步)的(学者一般认为,太昊、蚩尤和少昊属于一伙,都属于东夷集团,与黄帝集团敌对。《盐铁论》卷第八《结和》云:“大夫曰:‘轩辕战涿鹿,杀两皞、蚩尤而为帝’”)。蚩尤的核心地盘是含有以上五大湖的鲁西地区。我们看蚩尤冢、祠的地理位置就可以得到这一判断。蚩尤冢、祠均在今鲁西地区。《皇览·冢墓记》载:“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十三州志》载:“寿张有蚩尤祠。”《汉书地理志》载:“寿张,蚩尤祠在西北洓上”。三段引文中的寿张,现今山东省阳谷县境内。《皇览·冢墓记》复云:“(蚩尤)肩脾冢在山阳巨野县。”可见,东平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一线的两侧平原属于蚩尤的势力范围。而在本百科“鸿”字条已说明,东平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一线水系就是“江”,这条江是大雁南来北往所遵循的年度迁徙路线,在这条路线上飞翔的大雁就是“鸿”。那么,此江两侧平原上人们所尊崇的帝者,会很自然地被称为“帝鸿”。由于蚩尤冢就在这一地区,所以,就江、鸿、蚩尤三者关系来看,帝鸿应该就是蚩尤。
帝鸿亦称“帝江”。《山海经·西次三经》:“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毕沅注:“江读如鸿。”请注意帝江“赤如丹火”与《文子·上义》:“赤帝为火灾”都含“赤”、“火”二字。这也支持“帝鸿即蚩尤”的判断。
用“帝鸿”来命名一位领袖人物,是要形容这位领袖像头雁带领雁群飞行那样带领人民前进。因此,“帝鸿”一名的意思是“鸿鸟中的帝者”,相当于“王雁”、“头雁”。
黄帝战胜蚩尤以后,黄帝集团控制了东夷地区,即控制了原属蚩尤地盘的鲁西地区。这时,由于“帝鸿”这一名号的含义相当正面,把它转而用作原蚩尤地盘的新主人的名号,是很自然的,也是很可能的(黄帝成为鲁西地区新主人的文献记载至少有两项:其一,黄帝元子青阳被封在“铸”。《吕氏春秋·慎大览》:“武王胜殷,入殷,未下舆,命封黄帝之后于铸。”黄帝之后所居之“铸”,应即位于今山东省东平县以东50公里处的“铸”。武王所封先圣王之后,一般均为原地再封,不涉及长途移民。又因“青阳”一名具有“东方”的含义,而“铸”在东方的东夷之地,故“铸”原应为黄帝太子青阳的封国所在,其地距离周公的封地曲阜约40公里(周公代表周文王的太子。古代有太子居东方的传统)。其二,《帝王世纪》:“黄帝由穷桑登帝位,后徙曲阜”)。这大概也是文献均解释“帝鸿”即黄帝的原因所在。只是,黄帝不会是该名号的原来主人,因为黄帝以土德王,土色黄,故称黄帝。
上引《山海经·西次三经》所描述的天山之神,其里色赤如丹火,但外却是黄色。这外表颜色大概是黄帝之色。“实为帝江”之“实”,是表示此神外表虽是黄色皮囊,里面的肉身却是赤色的蚩尤(《山海经》也提到过蚩尤与枫叶的关系,枫叶是红色的)。所以这天山之神是外黄内赤的复合神。这样看来,帝鸿本来是指蚩尤,后来指黄帝。罗泌的《路史·国名记》和《世本》等文献的记载表面上相互矛盾,其实都对。
说明如下:
罗泌《路史·国名记》:“余披传记,见蛮夷之种,多帝之苗矣。若巴人之出于伏羲;玄、氐、羌、九州戎之出于炎帝;诸蛮、髦氏、党项、安息之出黄帝;百民、防风、驩头、三鱙之出帝鸿;淮夷、允戎、鸠幕、群舒之出少昊;昆吾、滇濮、欧闽、珞越之出于高阳;东胡、儋人、暴舆、吐浑之出高辛;匈奴、突厥、没鹿、无余之出夏后,曰是固有矣。缙云之子,黄帝子孙,其始不肖,以至不才,几何而不胥为夷也。”
1.以上文字中,罗泌把黄帝与帝鸿分开,各列苗裔清单,这说明帝鸿不是黄帝。帝鸿苗裔中有驩头,即欢兜,他是三苗首领,在尧舜时代受到流放的惩处。三苗后裔就是今天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苗族。苗族至今仍明确承认蚩尤为其祖先。这直接说明帝鸿就是蚩尤。以上文字,黄帝和帝鸿分开确实很奇怪,巴人出于伏羲见于山海经。匈奴出于夏后见于史记。百民、防风、驩头、三鱙之出帝鸿,帝鸿为帝俊。只有证明帝俊是谁,才能知道帝鸿是黄帝还是蚩尤。史记有记载,驩头,鲧,共工,三苗为颛顼四族,为黄帝后裔,这样来看,帝鸿不是蚩尤。
2.文中又提到防风氏也是帝鸿苗裔(防风氏为大禹所诛杀,大禹杀防风恰恰说明肯能是同出一源)。防风古国在今浙江德清县境内,即在著名的良渚古城旁边。良渚古城就在天目山脚下。天目山古称浮玉山。《拾遗记》:“西海之西,有浮玉山。山下有巨穴,穴中有水。其色若火,昼则通昽不明,夜则照耀穴外。虽波涛灌荡,其光不灭,是谓‘阴火’。当尧世,其光烂起化为赤云,丹辉炳映,百川恬澈。游海者铭曰:‘沉燃,以应火德之运也’。”张衡《请禁绝图谶书》引《诗谶》曰:“蚩尤败,然后尧受命。”综合《拾遗记》与张衡言论,我们就知道尧以火德受命,其火德之运系承自蚩尤,即蚩尤本为火德之王(关于蚩尤本为火德这一点,还有一些文献记载暗示过。《文子·上义》:“赤帝为火灾,故黄帝擒之”。《淮南子·兵略篇》:“兵所由来者远矣!黄帝尝与炎帝战矣,炎帝为火灾,故黄帝禽之”)。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尧和蚩尤的火德之运来源于古浮玉山下的良渚古城,蚩尤是良渚文化集团王者(他的正式首都,就是浮玉山下的良渚古城。蚩尤的陪都在今山东日照两城镇。蚩尤把陪都设在海边,那是因为良渚古城和两城镇古城之间有海路相连,方便来往),防风氏当然属于良渚文化集团,所以防风氏应为蚩尤苗裔。因此,就防风氏和蚩尤同属良渚文化集团这一情况来看,以及就罗泌关于防风氏是帝鸿苗裔的说法来看,帝鸿应该是蚩尤。(防风氏和夏同出一源,如此看来,帝鸿为黄帝,帝鸿,帝江,黄帝为三身一体的帝俊,黄帝是四面,帝鸿是三身,帝江是混沌)
3.《山海经·大荒东经》:“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这一段文字中提到的“白民”,应该就是《路史·国名记》中提到的帝鸿苗裔“百民”。文中又提到帝鸿出于帝俊,而研究过《山海经》的学者都知道,黄帝与帝俊分属两个系统。因此,作为帝俊后裔的帝鸿不应该是黄帝。(也有人认为,因为无法解释帝俊是何人,所以看成为第三世系,可以发现帝俊不是指一人,而是值黄帝以后的地位,所以黄帝,少昊,帝喾,尧,舜都是帝俊,颛顼有点例外,这些帝王都是出自同一个家族,少昊是黄帝的儿子或者孙子,帝喾是少昊的孙子,尧是帝喾的儿子,舜是颛顼的后代尧的女婿,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或者曾孙)
所以,从百(白)民、防风、驩头这三支苗裔来反推其祖先的话,那么这位祖先决不可能是黄帝,而只能是蚩尤。(白民出于帝俊见于山海经。大禹杀防风,地域相近,是同族。驩头变南蛮见于史记,和尧同时代,是四岳中的南岳,四岳就是颛顼四族,而大禹的父亲鲧是东岳,共工是北岳,三苗是西岳。仔细看会发现,白民可能是三苗。)
《世本》:“黄帝又曰帝鸿氏”。《左传·文公十八年》杜注:“帝鸿,黄帝”。《五帝本纪》[正义]:“黄帝,……又曰帝鸿氏”。这些文献记载倒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提醒我们,帝鸿如果不是黄帝的话,那他一定是和黄帝同时代的人氏。而和黄帝同时代的人中,地位最高的人只有蚩尤,这一点,《五帝本纪》已经表明:黄帝是在战胜了蚩尤以后,才最终登上帝位,号令天下。这暗示蚩尤是如夏桀、商纣那样的当朝王者,而黄帝当时则是相当于商汤、周文武那样的在野王者。应劭注《汉书》云:“蚩尤,古天子”。《庄子音义》引《汉书音义》:“蚩(尤),古之天子”。这些是关于蚩尤曾经是帝王这一事实的文献正面记载。(黄帝是帝鸿氏,在古代是普遍的观点,黄帝,末代炎帝,蚩尤是同时代帝王,所以这三位都是古之天子,大量文献记载帝鸿是黄帝,而不是蚩尤。路史,因为更加注重史实,所以将帝鸿和黄帝分开,从排序来看,伏羲,神农,黄帝,帝鸿,少昊,颛顼,帝喾,夏后,虽然少了尧舜,尧是帝喾的儿子,舜是颛顼的后代,鲧和禹为夏后氏,所以可以看出逻辑清晰,都是正统,这样看来帝俊生帝鸿可以解释为黄帝生帝鸿,这样的话帝俊不限定为一个人,那么帝俊可能性较大的有黄帝,少昊,帝喾,尧,舜五人)
我们在本百科“江”字条中已经说明,“江”是指今鲁西地区的东平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一线的河湖系统。《殷本纪》引《汤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显然,引文中的“江”是在商朝初年的首都亳(今河南偃师)的东边,这不是长江,而是鲁西地区南北走向的河湖系统。
诸先生补《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载田千秋上书曰:“父子之怒,自古有之。蚩尤叛父,黄帝渡江。”这条文献资料中的黄帝所渡之江也不是长江,而是鲁西地区南北走向的河湖系统。黄帝集团属于上古时代西部势力集团,他应该是从河南中部以西地区出兵,向东进入作为东夷地盘的鲁西豫东地区,然后渡过东平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一线,进入到东夷地盘纵深地带(直到大海止步)的(学者一般认为,太昊、蚩尤和少昊属于一伙,都属于东夷集团,与黄帝集团敌对。《盐铁论》卷第八《结和》云:“大夫曰:‘轩辕战涿鹿,杀两皞、蚩尤而为帝’”)。蚩尤的核心地盘是含有以上五大湖的鲁西地区。我们看蚩尤冢、祠的地理位置就可以得到这一判断。蚩尤冢、祠均在今鲁西地区。《皇览·冢墓记》载:“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十三州志》载:“寿张有蚩尤祠。”《汉书地理志》载:“寿张,蚩尤祠在西北洓上”。三段引文中的寿张,现今山东省阳谷县境内。《皇览·冢墓记》复云:“(蚩尤)肩脾冢在山阳巨野县。”可见,东平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一线的两侧平原属于蚩尤的势力范围。而在本百科“鸿”字条已说明,东平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一线水系就是“江”,这条江是大雁南来北往所遵循的年度迁徙路线,在这条路线上飞翔的大雁就是“鸿”。那么,此江两侧平原上人们所尊崇的帝者,会很自然地被称为“帝鸿”。由于蚩尤冢就在这一地区,所以,就江、鸿、蚩尤三者关系来看,帝鸿应该就是蚩尤。
帝鸿亦称“帝江”。《山海经·西次三经》:“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毕沅注:“江读如鸿。”请注意帝江“赤如丹火”与《文子·上义》:“赤帝为火灾”都含“赤”、“火”二字。这也支持“帝鸿即蚩尤”的判断。
用“帝鸿”来命名一位领袖人物,是要形容这位领袖像头雁带领雁群飞行那样带领人民前进。因此,“帝鸿”一名的意思是“鸿鸟中的帝者”,相当于“王雁”、“头雁”。
黄帝战胜蚩尤以后,黄帝集团控制了东夷地区,即控制了原属蚩尤地盘的鲁西地区。这时,由于“帝鸿”这一名号的含义相当正面,把它转而用作原蚩尤地盘的新主人的名号,是很自然的,也是很可能的(黄帝成为鲁西地区新主人的文献记载至少有两项:其一,黄帝元子青阳被封在“铸”。《吕氏春秋·慎大览》:“武王胜殷,入殷,未下舆,命封黄帝之后于铸。”黄帝之后所居之“铸”,应即位于今山东省东平县以东50公里处的“铸”。武王所封先圣王之后,一般均为原地再封,不涉及长途移民。又因“青阳”一名具有“东方”的含义,而“铸”在东方的东夷之地,故“铸”原应为黄帝太子青阳的封国所在,其地距离周公的封地曲阜约40公里(周公代表周文王的太子。古代有太子居东方的传统)。其二,《帝王世纪》:“黄帝由穷桑登帝位,后徙曲阜”)。这大概也是文献均解释“帝鸿”即黄帝的原因所在。只是,黄帝不会是该名号的原来主人,因为黄帝以土德王,土色黄,故称黄帝。
上引《山海经·西次三经》所描述的天山之神,其里色赤如丹火,但外却是黄色。这外表颜色大概是黄帝之色。“实为帝江”之“实”,是表示此神外表虽是黄色皮囊,里面的肉身却是赤色的蚩尤(《山海经》也提到过蚩尤与枫叶的关系,枫叶是红色的)。所以这天山之神是外黄内赤的复合神。这样看来,帝鸿本来是指蚩尤,后来指黄帝。罗泌的《路史·国名记》和《世本》等文献的记载表面上相互矛盾,其实都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