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赏析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6-02 19:45
- 提问者网友:未信
- 2021-06-01 23:18
《如梦令》赏析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毛毛
- 2021-06-01 23:57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06-02 01:35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反映了作者前期作为少女和少妇的生活与情怀,其格调欢快而清新自然,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句中交代了游玩的时间、地点,时间为曾经的一个日暮时分,地点为溪亭。紧接着是去溪亭玩的主要内容。即“醉”,仅一个“醉”字,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少女们畅饮的图画。在“醉”字前面,词人又加了一个“沉”字,从侧面表现出少女时期那种童心未泯的情趣,有点任性,但任性得可爱,任性得活泼。因为“沉醉”,她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其实从“沉醉“词可看出词人当时是敞开胸怀尽情的游玩的。在这种情况下,她也许一时根本没想到要回家。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词人玩的很开兴,以至于忘了归路,但玩兴没了之后,她想起了回家,再者天色也已晚了,于是她驾舟,在湖面飘荡,可惜由于“沉醉”而“不知归路”,于是便顺其自然地误入“藕花深处”。词人的情感是很细腻的,而藕花作为水乡特有的女子般温柔的花,是绝对能引起她心头的火花的,所以她明知“藕花深处”非“归路”而“深入”其中,从情感的角度分析,正好体现了词人寻找大自然中的乐趣的冲动。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从“争渡”一词看,当时游玩的并非词人一个,也许词人当时约了一群年龄相仿的少女,共游溪亭,而这群少女又极其活泼好玩,所以喝酒,而且还“沉醉”了,醉了之后却还要比拼,要“争渡”,更显其活泼好玩的一面。由于当时天色以晚,鸥鹭们累归藕花深处,却被这群好玩的女子惊起。如果发挥丰富的想象,每个人脑中都回浮现出一幅“藕花深处”一群少女“争渡”而“惊起一滩鸥鹭”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该词仅用小令的方式,用30余字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用心品读,读者似乎回听见一群无忧无虑的少女喝酒行令、嬉笑玩闹声。随着这群少女的“醉”,我们也醉了,是被她们天真活泼的可爱而感化,被词人所描绘出的这幅清新明快的少女醉归所陶醉。我似乎看见一群少女在夕阳西斜的傍晚,相约与小湖边的一座亭子里,畅所欲言,或吟诗作赋,或打闹嬉玩,或行酒令,不止不觉中一个个都满脸红霞飞舞,醉眼朦胧中不知归路,却还游兴未尽,驾者小舟互相追逐,将一叶叶小舟驶进晚风中飘摇着藕花中,却一不小心惊起一滩鸥鹭,展翅飞向渐黑的夜幕。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