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山的经济状况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5 08:59
- 提问者网友:十年饮冰
- 2021-02-05 01:25
合山的经济状况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2-05 02:50
2010年,合山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5.3亿元上升到22.7亿元,年均增长8%;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2.5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3.2亿元,年均增长5.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从2005年的7.4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22.9亿元,年均增长25.3%。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9.8∶64.2∶26.0调整为2010年的11.5∶47.6∶40.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明显改善,由原来以第二产业为主转为以第二、三产业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
2012年,合山市地区生产总值33.13亿元,同比增长11.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8亿元,同比增长11.5%;财政收入完成3.0亿元,同比增长8.6%。
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8亿元,同比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1亿元,与2012年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6亿元,同比增长1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2567元,同比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6950元,同比增长16.4%。
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26亿元,增长4.1%;固定资产投资22.25亿元,增长14.8%;财政收入3.18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6亿元,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58元,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7487元,增长10%。 合山市的工业以发展煤、电为主,另外还有建筑材料、机械修造、电器设备、水泥、电石、氧气、陶瓷、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2012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5.01亿元,同比增长21.6%;工业增加值13.90亿元,同比增长12.6%。 煤、电 合山煤矿的开采始于1905年。合山矿务局1994年原煤产量达250多万吨,占广西煤炭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合山电厂始建于1967年,1986年全部建成,总装机容量为50.5万千瓦,单机最大容量为10万千瓦。年发电量由1971年的0.32亿度上升到1994年的33亿度,占广西总发电量的四分之一,占广西火电发电量的65%。该厂投产以来累计发电达360多亿千瓦时,创工业总产值30多亿元,相当于国家建厂投资的7倍多。
2012年全年发电量达63.6亿度。合山发电公司“上大压小”第二台67万千瓦机组已获自治区发改委同意批准开展前期工作,各项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支持合山煤业公司加大煤炭生产力度,扎实推进合山煤业公司矿井机械化改造和整顿关闭工作,全年煤炭产量达183.59万吨。 其他工业 民国38年(1949年)前的合山工业除了采煤、发电业外,民国25年(1936年)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在白鹤隘办一个修理铁路机车、车皮及采煤机具的机修厂,修理工20人。民国时境内有碾米、榨油、制米粉、制片糖、制饼、豆类加工、打铁、铸造、木器制造、石器制造、砖瓦、烧石灰、银饰品加工修理、车缝、织锦、织布、染布、迷信品制作、竹编、制灯笼、酿酒、酿醋、孵化、刺绣业等小手工业,1949年总产值5.3万元。
1950~1955年,境内其他工业仍是分散的小手工业。1958年后,乡镇成立手工业合作社,始建集体工业企业,此后,机械及其他工业逐步有了起色。1957年年产值达39.22万元,是1949年的7.4倍。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取消个体手工业,从60~70年代初期,只维持合作社生产。70年代中期,国营、集体工业有所发展,有机械制造及水泥生产厂家。1980年合山机械及其他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1个,其中全民所有制4个,年产值405万元;集体所有制7个,年产值116万元。
1990年全市机械业及其他工业企业761个,是1980年的69.18倍。集体、个体企业发展尤为迅速,在761个工业企业中,集体所有制企业49个,是1980年7倍;个体企业708个。其中,制造业296个,从业人员359人;修理业113个(户),从业人员171人;酿酒业47个(户),从业人员94人;车缝业130个(户),从业人员143人;其他102个(户)。1990年全市煤、电以外的机械业及其他工业全社会总产值4485.62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
境内机械业及其他工业的国营企业建于1958年,始建广西合山煤矿机械厂,随后陆续建立的有:合山矿务局机电修造总厂、矿务局水泥厂、矿务局木工厂、柳花岭林场木工厂等。合山煤矿机械厂在80年代已发展成为广西最大的矿山机械制造厂。1990年该厂产品品种30余种,其中有3种产品获国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刮板输送机形成系列并批量生产。1989年22B型刮板输送机,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优质产品称号。国家煤炭部科研项目QYZ-1型液压矿车清车机于1986年由该厂研制成功,其技术性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1987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新产品百花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集体企业有:矿山机械配件、农机修造、水泥、砖瓦、服装加工、日用化工、饮料加工、木材加工、铁器加工、汽车修理、印刷和烧石灰等。其中市属较大的厂家有:北泗农机修造厂、北泗水泥厂、市水泥厂、市灰沙砖厂、市印刷厂、市贡模砖厂、市红砖厂、市豆制食品厂、市粮食局食品厂、市二轻局食品饮料厂、北泗乡石灰窑;合山矿务局较大企业:矿山配件厂、里兰矿红砖厂、合山煤矿机械厂食品厂、矿务局服务总公司饮料厂等。
1982年个体手工业迅速发展,遍布城乡。1990年全市个体手工业行业有修理、装璜、刺绣、织锦、制砖瓦、烧石灰、食品、饮料、豆制品、饲料、服装、铁器、石器、金银饰品等加工业。其中从事服装加工、修理行业人数最多,共685人,年产值96.3万元。
2012年成功引进生物制药、石材、碳酸钙等16家企业进驻合山市工业园区,产品年销售收入达4亿元,实现年利税6000多万元,园区非煤接续替代产业初现雏形。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产业转型工业园标准厂房3万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完成了园区办公楼、食堂、道路、给排水、供电、场地硬化、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合山市种植业以粮食为主。在大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中,种植业占比重大。
1956年种植业产值119万元,占大农业总产值80.4%;1964年种植业产值160万元,占大农业总产值93.56%;1975年种植业产值452万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84.2%;1982年种植业产值985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下同),占大农业总产值67.65%;1990年种植业产值10577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59.38%。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占作物种植面积比率:1970年为88%;1979年为91%;1982年为89.75%;1990年为83.58%。1956年粮食作物收入109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93%;1972年粮食作物收入218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91%;1982年粮食作物收入788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80%;1990年粮食作物收入1942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75%。
粮食生产常有起伏,1957年粮食总产量为791万公斤,1960年达1026万公斤,1964~1969年俳徊在700~800万公斤之间,1970年上升到1400万公斤,1975年达至2100万公斤,1980~1982年连续3年上升,1983年~1986年又连续4年减产,1987年恢复并超过1981年的水平,1990年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总产量达2718.2万公斤,比1989年增长2.88%,比1982年增长2.82%。
市境内矿业职工人数多,生产的粮食不能自给。1982~1990年共调入粮食8279万公斤,年均调入粮食919.8万公斤,最多的是1988年为1162.5万公斤,最少的是1983年为666.5万公斤。产值1957年大农业总产值133.10万元。其中:种植业119.30万元,占大农业总产值89.63%;1972年大农业总产值354.9万元,其中种植业298.60万元,占84.14%;1980年占64.45%。1981年以后,由于调整产业结构,由传统的单一种植业,向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种植业产值相对下降。1990年种植业产值105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59.38%。
农业是合山市三大经济支柱之一。农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还有玉米、黄豆、甘蔗、花生等;合山市的大米以颗大而香名声远扬,尤以北泗乡、河里乡一带为甚,曾流传着“欲食香禾米,到北泗河里”的民谣佳话。全市提水工程总装机容量为2256千瓦,灌溉面积3.08万亩,占水田面积的61.76%。
2012年兑现粮食种植补贴149.6万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01万亩,产量2.73万吨。全年共发放各项种养奖励资金达500多万元。建设了北泗乡瀑泉村1150亩生态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岭南镇600亩美国芦笋种植基地、岭南镇古樟村300亩大棚西瓜种植基地以及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河里乡百果园土鸡养殖基地等。
2012年,合山市地区生产总值33.13亿元,同比增长11.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8亿元,同比增长11.5%;财政收入完成3.0亿元,同比增长8.6%。
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8亿元,同比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1亿元,与2012年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6亿元,同比增长1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2567元,同比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6950元,同比增长16.4%。
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26亿元,增长4.1%;固定资产投资22.25亿元,增长14.8%;财政收入3.18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6亿元,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58元,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7487元,增长10%。 合山市的工业以发展煤、电为主,另外还有建筑材料、机械修造、电器设备、水泥、电石、氧气、陶瓷、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2012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5.01亿元,同比增长21.6%;工业增加值13.90亿元,同比增长12.6%。 煤、电 合山煤矿的开采始于1905年。合山矿务局1994年原煤产量达250多万吨,占广西煤炭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合山电厂始建于1967年,1986年全部建成,总装机容量为50.5万千瓦,单机最大容量为10万千瓦。年发电量由1971年的0.32亿度上升到1994年的33亿度,占广西总发电量的四分之一,占广西火电发电量的65%。该厂投产以来累计发电达360多亿千瓦时,创工业总产值30多亿元,相当于国家建厂投资的7倍多。
2012年全年发电量达63.6亿度。合山发电公司“上大压小”第二台67万千瓦机组已获自治区发改委同意批准开展前期工作,各项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支持合山煤业公司加大煤炭生产力度,扎实推进合山煤业公司矿井机械化改造和整顿关闭工作,全年煤炭产量达183.59万吨。 其他工业 民国38年(1949年)前的合山工业除了采煤、发电业外,民国25年(1936年)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在白鹤隘办一个修理铁路机车、车皮及采煤机具的机修厂,修理工20人。民国时境内有碾米、榨油、制米粉、制片糖、制饼、豆类加工、打铁、铸造、木器制造、石器制造、砖瓦、烧石灰、银饰品加工修理、车缝、织锦、织布、染布、迷信品制作、竹编、制灯笼、酿酒、酿醋、孵化、刺绣业等小手工业,1949年总产值5.3万元。
1950~1955年,境内其他工业仍是分散的小手工业。1958年后,乡镇成立手工业合作社,始建集体工业企业,此后,机械及其他工业逐步有了起色。1957年年产值达39.22万元,是1949年的7.4倍。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取消个体手工业,从60~70年代初期,只维持合作社生产。70年代中期,国营、集体工业有所发展,有机械制造及水泥生产厂家。1980年合山机械及其他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1个,其中全民所有制4个,年产值405万元;集体所有制7个,年产值116万元。
1990年全市机械业及其他工业企业761个,是1980年的69.18倍。集体、个体企业发展尤为迅速,在761个工业企业中,集体所有制企业49个,是1980年7倍;个体企业708个。其中,制造业296个,从业人员359人;修理业113个(户),从业人员171人;酿酒业47个(户),从业人员94人;车缝业130个(户),从业人员143人;其他102个(户)。1990年全市煤、电以外的机械业及其他工业全社会总产值4485.62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
境内机械业及其他工业的国营企业建于1958年,始建广西合山煤矿机械厂,随后陆续建立的有:合山矿务局机电修造总厂、矿务局水泥厂、矿务局木工厂、柳花岭林场木工厂等。合山煤矿机械厂在80年代已发展成为广西最大的矿山机械制造厂。1990年该厂产品品种30余种,其中有3种产品获国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刮板输送机形成系列并批量生产。1989年22B型刮板输送机,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优质产品称号。国家煤炭部科研项目QYZ-1型液压矿车清车机于1986年由该厂研制成功,其技术性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1987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新产品百花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集体企业有:矿山机械配件、农机修造、水泥、砖瓦、服装加工、日用化工、饮料加工、木材加工、铁器加工、汽车修理、印刷和烧石灰等。其中市属较大的厂家有:北泗农机修造厂、北泗水泥厂、市水泥厂、市灰沙砖厂、市印刷厂、市贡模砖厂、市红砖厂、市豆制食品厂、市粮食局食品厂、市二轻局食品饮料厂、北泗乡石灰窑;合山矿务局较大企业:矿山配件厂、里兰矿红砖厂、合山煤矿机械厂食品厂、矿务局服务总公司饮料厂等。
1982年个体手工业迅速发展,遍布城乡。1990年全市个体手工业行业有修理、装璜、刺绣、织锦、制砖瓦、烧石灰、食品、饮料、豆制品、饲料、服装、铁器、石器、金银饰品等加工业。其中从事服装加工、修理行业人数最多,共685人,年产值96.3万元。
2012年成功引进生物制药、石材、碳酸钙等16家企业进驻合山市工业园区,产品年销售收入达4亿元,实现年利税6000多万元,园区非煤接续替代产业初现雏形。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产业转型工业园标准厂房3万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完成了园区办公楼、食堂、道路、给排水、供电、场地硬化、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合山市种植业以粮食为主。在大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中,种植业占比重大。
1956年种植业产值119万元,占大农业总产值80.4%;1964年种植业产值160万元,占大农业总产值93.56%;1975年种植业产值452万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84.2%;1982年种植业产值985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下同),占大农业总产值67.65%;1990年种植业产值10577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59.38%。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占作物种植面积比率:1970年为88%;1979年为91%;1982年为89.75%;1990年为83.58%。1956年粮食作物收入109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93%;1972年粮食作物收入218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91%;1982年粮食作物收入788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80%;1990年粮食作物收入1942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75%。
粮食生产常有起伏,1957年粮食总产量为791万公斤,1960年达1026万公斤,1964~1969年俳徊在700~800万公斤之间,1970年上升到1400万公斤,1975年达至2100万公斤,1980~1982年连续3年上升,1983年~1986年又连续4年减产,1987年恢复并超过1981年的水平,1990年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总产量达2718.2万公斤,比1989年增长2.88%,比1982年增长2.82%。
市境内矿业职工人数多,生产的粮食不能自给。1982~1990年共调入粮食8279万公斤,年均调入粮食919.8万公斤,最多的是1988年为1162.5万公斤,最少的是1983年为666.5万公斤。产值1957年大农业总产值133.10万元。其中:种植业119.30万元,占大农业总产值89.63%;1972年大农业总产值354.9万元,其中种植业298.60万元,占84.14%;1980年占64.45%。1981年以后,由于调整产业结构,由传统的单一种植业,向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种植业产值相对下降。1990年种植业产值105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59.38%。
农业是合山市三大经济支柱之一。农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还有玉米、黄豆、甘蔗、花生等;合山市的大米以颗大而香名声远扬,尤以北泗乡、河里乡一带为甚,曾流传着“欲食香禾米,到北泗河里”的民谣佳话。全市提水工程总装机容量为2256千瓦,灌溉面积3.08万亩,占水田面积的61.76%。
2012年兑现粮食种植补贴149.6万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01万亩,产量2.73万吨。全年共发放各项种养奖励资金达500多万元。建设了北泗乡瀑泉村1150亩生态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岭南镇600亩美国芦笋种植基地、岭南镇古樟村300亩大棚西瓜种植基地以及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河里乡百果园土鸡养殖基地等。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