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都护歌的译文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7 00:59
- 提问者网友:杀生予夺
- 2021-05-16 13:49
丁都护歌的译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鱼忧
- 2021-05-16 14:36
丁都护歌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乐府
--------------------------------------------------------------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
万人系盘石,无由达江浒。
●○●○●,○○●○▲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
--------------------------------------------------------------
【注释】:
1. 云阳:秦以后为曲阿,天宝初改丹阳,属江南道润州,是长江下游商业繁荣区,有运河直达长江。即今江苏丹阳县。
2. 吴牛:指江淮间的水牛。
3. 系:一作“凿”。
4. 江浒:江边
--------------------------------------------------------------
【前言】:
《丁都护歌》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据传刘宋高祖的女婿徐逵之为鲁轨所杀,府内直督护丁旿奉旨料理丧事,其后徐妻向丁询问殓送情况,每发问辄哀叹一声“丁都护”,至为凄切。后人依声制曲,故定名如此。(见《宋书·乐志》)李白以此题写悲苦时事,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了。
--------------------------------------------------------------
【赏析】:
首二句说自云阳乘舟北上,两岸商贾云集。把纤夫生活放在这商业网点稠密的背景上,与巨商富贾们的生活形成对照,造境便很典型。“南土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这里巧妙点出时令,说“吴牛喘月时”比直说盛夏酷暑具体形象,效果好得多。
写时与写地,都不直截、呆板,而是配合写境传情,使下面“拖船一何苦”的叹息语意沉痛。“拖船”与“上征”照应,可见是逆水行舟,特别吃力,纤夫的形象就突现纸上。读者仿佛看见那褴褛的一群,挽着纤,喘着气,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步一颠地艰难地行进着……
气候如此炎热,劳动强度如此大,渴,自然成为纤夫们最强烈的感觉。然而生活条件如何呢?渴极也只能就河取水,可是“水浊不可饮”呵!仅言“水浊”似不足令人注意,于是诗人用最有说服力的形象语言来表现:“壶浆半成土”,这哪是人喝的水呢。只说“不可饮”,言下之意是不可饮而饮之,控诉的力量尤为含蓄。纤夫生活条件恶劣岂止一端,而作者独取“水浊不可饮”的细节来表现,是因为这细节最具水上劳动生活的特征;不仅如此,水浊如泥浆,足见天热水浅,又交待出“拖船一何苦”的另一重原因。
以下两句写纤夫的心境。但不是通过直接的心理描写,而是通过他们的歌声即拉船的号子来表现的。称其为“都护歌”,不必指古辞,乃极言其声凄切哀怨,故口唱心悲,泪下如雨,这也照应了题面。
以上八句就拖船之艰难、生活条件之恶劣、心境之哀伤一一写来,似已尽致。不料末四句却翻出更惊心的场面。“万人系磐石”,结合首句“云阳上征”的诗意看,概指采太湖石由运河北运。云阳地近太湖,而太湖石多孔穴,为建筑园林之材料,唐人已珍视。
船夫为官吏役使,得把这些开采难尽的石头运往上游。“磐石”大且多,即有“万人”之力拖“系”之,亦断难达于江边。此照应“拖船一何苦”句,极言行役之艰巨。“无由达”而竟须达之,更把纤夫之苦推向极端。为造成惊心动魄效果,作者更大书特书“磐石”之多之大,“石芒砀”三字形象的表明:这是采之不尽、输之难竭的,而纤夫之苦亦足以感伤千古矣。
--------------------------------------------------------------
【简评】:
李白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作不如杜甫多,此诗写纤夫之苦,却是很突出的篇章。全诗层层深入,处处以形象画面代替叙写。篇首“云阳”二字预作伏笔,结尾以“磐石芒砀”点明劳役性质,把诗情推向极致,有点睛的奇效。通篇无刻琢痕迹,由于所取形象集中典型,写来自觉“落笔沉痛,含意深远”,实为“李诗之近杜者”(《唐宋诗醇》)。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乐府
--------------------------------------------------------------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
万人系盘石,无由达江浒。
●○●○●,○○●○▲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
--------------------------------------------------------------
【注释】:
1. 云阳:秦以后为曲阿,天宝初改丹阳,属江南道润州,是长江下游商业繁荣区,有运河直达长江。即今江苏丹阳县。
2. 吴牛:指江淮间的水牛。
3. 系:一作“凿”。
4. 江浒:江边
--------------------------------------------------------------
【前言】:
《丁都护歌》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据传刘宋高祖的女婿徐逵之为鲁轨所杀,府内直督护丁旿奉旨料理丧事,其后徐妻向丁询问殓送情况,每发问辄哀叹一声“丁都护”,至为凄切。后人依声制曲,故定名如此。(见《宋书·乐志》)李白以此题写悲苦时事,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了。
--------------------------------------------------------------
【赏析】:
首二句说自云阳乘舟北上,两岸商贾云集。把纤夫生活放在这商业网点稠密的背景上,与巨商富贾们的生活形成对照,造境便很典型。“南土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这里巧妙点出时令,说“吴牛喘月时”比直说盛夏酷暑具体形象,效果好得多。
写时与写地,都不直截、呆板,而是配合写境传情,使下面“拖船一何苦”的叹息语意沉痛。“拖船”与“上征”照应,可见是逆水行舟,特别吃力,纤夫的形象就突现纸上。读者仿佛看见那褴褛的一群,挽着纤,喘着气,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步一颠地艰难地行进着……
气候如此炎热,劳动强度如此大,渴,自然成为纤夫们最强烈的感觉。然而生活条件如何呢?渴极也只能就河取水,可是“水浊不可饮”呵!仅言“水浊”似不足令人注意,于是诗人用最有说服力的形象语言来表现:“壶浆半成土”,这哪是人喝的水呢。只说“不可饮”,言下之意是不可饮而饮之,控诉的力量尤为含蓄。纤夫生活条件恶劣岂止一端,而作者独取“水浊不可饮”的细节来表现,是因为这细节最具水上劳动生活的特征;不仅如此,水浊如泥浆,足见天热水浅,又交待出“拖船一何苦”的另一重原因。
以下两句写纤夫的心境。但不是通过直接的心理描写,而是通过他们的歌声即拉船的号子来表现的。称其为“都护歌”,不必指古辞,乃极言其声凄切哀怨,故口唱心悲,泪下如雨,这也照应了题面。
以上八句就拖船之艰难、生活条件之恶劣、心境之哀伤一一写来,似已尽致。不料末四句却翻出更惊心的场面。“万人系磐石”,结合首句“云阳上征”的诗意看,概指采太湖石由运河北运。云阳地近太湖,而太湖石多孔穴,为建筑园林之材料,唐人已珍视。
船夫为官吏役使,得把这些开采难尽的石头运往上游。“磐石”大且多,即有“万人”之力拖“系”之,亦断难达于江边。此照应“拖船一何苦”句,极言行役之艰巨。“无由达”而竟须达之,更把纤夫之苦推向极端。为造成惊心动魄效果,作者更大书特书“磐石”之多之大,“石芒砀”三字形象的表明:这是采之不尽、输之难竭的,而纤夫之苦亦足以感伤千古矣。
--------------------------------------------------------------
【简评】:
李白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作不如杜甫多,此诗写纤夫之苦,却是很突出的篇章。全诗层层深入,处处以形象画面代替叙写。篇首“云阳”二字预作伏笔,结尾以“磐石芒砀”点明劳役性质,把诗情推向极致,有点睛的奇效。通篇无刻琢痕迹,由于所取形象集中典型,写来自觉“落笔沉痛,含意深远”,实为“李诗之近杜者”(《唐宋诗醇》)。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