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人间得意,问谁是、骑鹤扬州。君知我,从来雅意,未老已沧州。能否翻一下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6 07:10
- 提问者网友:泪痣哥哥
- 2021-11-16 03:44
屈指人间得意,问谁是、骑鹤扬州。君知我,从来雅意,未老已沧州。能否翻一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11-16 04:33
西崦斜阳,东江流水,物华不为人留。铮然一叶,天下已知秋。屈指人间得意,问谁是、骑鹤扬州。君知我,从来雅意,未老已沧州。
无穷身外事,百年能几,一醉都休。恨儿曹抵死,谓我心忧。况有溪山杖屦,阮籍辈、须我来游。还堪笑,机心早觉,海上有惊鸥。
赏析:
全词自我排遣,而以隐居为乐,兼以表达自己饮酒忘世、怡情山水的暮年情怀,也表现出他归隐后不能真正忘世的矛盾和苦恼。
上片归趣在于沧州之乐。起韵就斜阳、流水立言,叹息时光难留、美景易逝。斜阳和流水,一静一动,一西去一东来,包拢了天地之间的存在,它们有兼容所有生命的意味。同时,斜阳和流水,又是两个意义相近的时间迁逝的意象,它们本身展示的,就是“物华不为人留”的时间特性。这一韵,包容万有,显示出词人立足于时间高度观察人间的姿态。接韵又是一层意思,言通过人静时分的一叶落地之声,自己就已经知道了全天下秋天的到来。这一韵,既是对于他的自我生命苍老的敏感,也是对于天下事不可为的曲折言说。三韵再转过一意。他以“屈指人间”为辞,表明从古到今、从人到我,仔细推算起堪称得意美满即“骑鹤扬州”的人物,竟然一个都没有。这种全然的否定,从“问谁是”的反问里可以见出。因为有了这样的全然否定,他就在心里消除了人间相对差异的意义,达到了“齐物”的境界,如此自己的失志之痛也就可以暂时放在一边了。于是,在歇拍中,他放情高唱,完全认同了无功利价值的归隐人生。他在此处说自己“从来雅兴,未老已沧州”,与其说是反映了客观的真实,不如说是反映了他心灵的真实。因为这是他现在参悟了人生处处充满了缺憾、认为物我可齐之后,才具有的暂时境界,而不是他从来就具有的境界。要是那样,辛弃疾就不是一个矢志抗金复国、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悲剧英雄了,他就与其他的隐士之间真的失去区别了。
上片从良辰易逝、秋意已来、人事难全三个角度出发立言,表明自己坚定的归隐之心。下片则以跳跃灵动的笔致,表达自己饮酒忘世、乐在山水的隐士情怀。过片表达他的饮酒忘世之情。世事无穷而人生有限,这样的对比中,包含着他的无奈和他意欲求得解脱的潜台词。在他眼中,饮酒而沉醉,是解脱的良策。只要一醉,什么烦恼、什么身内身外、世事人我,都彻底忘怀了。这是酒的妙处。接韵忽然一转,言我既已这样解脱潇洒,可恨小子不知,总是说我未能忘却尘世,心中藏有忧恨。这样感情外流的措辞,是责备儿辈的不能知己,也是在摆脱“心忧”和自己的关系。则他对于“心忧”的在意与恐惧,也可以感觉。“况有”一韵,正接“一醉都休”,逆接“谓我心忧”,言何况有山水可以杖屦流连,有意气相投的诗朋酒友与我为游伴,我既不孤寂也不清苦,过得十分惬意。此韵所写,简直潇洒出尘,意态飞扬。结拍却又是一转,化用海鸥典故,以海鸥见自己尚惊飞不下为标准,测试出自己还有没除尽的尘世机心,并对此加以自我嘲讽。则他“尘缘未了”的事实,和期盼心灵真正脱离尘网的心思,都由他的设喻和自笑情状显露出来。
本词层次清晰,笔致灵活,抒情表意在顺势而下的同时,又显出一波三折的形态。本词在以散文化语言立说抒情的同时,又具有用典浑化的特色。精练深稳和舒张萧放这两种抒情风格的结合,由此造成。
无穷身外事,百年能几,一醉都休。恨儿曹抵死,谓我心忧。况有溪山杖屦,阮籍辈、须我来游。还堪笑,机心早觉,海上有惊鸥。
赏析:
全词自我排遣,而以隐居为乐,兼以表达自己饮酒忘世、怡情山水的暮年情怀,也表现出他归隐后不能真正忘世的矛盾和苦恼。
上片归趣在于沧州之乐。起韵就斜阳、流水立言,叹息时光难留、美景易逝。斜阳和流水,一静一动,一西去一东来,包拢了天地之间的存在,它们有兼容所有生命的意味。同时,斜阳和流水,又是两个意义相近的时间迁逝的意象,它们本身展示的,就是“物华不为人留”的时间特性。这一韵,包容万有,显示出词人立足于时间高度观察人间的姿态。接韵又是一层意思,言通过人静时分的一叶落地之声,自己就已经知道了全天下秋天的到来。这一韵,既是对于他的自我生命苍老的敏感,也是对于天下事不可为的曲折言说。三韵再转过一意。他以“屈指人间”为辞,表明从古到今、从人到我,仔细推算起堪称得意美满即“骑鹤扬州”的人物,竟然一个都没有。这种全然的否定,从“问谁是”的反问里可以见出。因为有了这样的全然否定,他就在心里消除了人间相对差异的意义,达到了“齐物”的境界,如此自己的失志之痛也就可以暂时放在一边了。于是,在歇拍中,他放情高唱,完全认同了无功利价值的归隐人生。他在此处说自己“从来雅兴,未老已沧州”,与其说是反映了客观的真实,不如说是反映了他心灵的真实。因为这是他现在参悟了人生处处充满了缺憾、认为物我可齐之后,才具有的暂时境界,而不是他从来就具有的境界。要是那样,辛弃疾就不是一个矢志抗金复国、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悲剧英雄了,他就与其他的隐士之间真的失去区别了。
上片从良辰易逝、秋意已来、人事难全三个角度出发立言,表明自己坚定的归隐之心。下片则以跳跃灵动的笔致,表达自己饮酒忘世、乐在山水的隐士情怀。过片表达他的饮酒忘世之情。世事无穷而人生有限,这样的对比中,包含着他的无奈和他意欲求得解脱的潜台词。在他眼中,饮酒而沉醉,是解脱的良策。只要一醉,什么烦恼、什么身内身外、世事人我,都彻底忘怀了。这是酒的妙处。接韵忽然一转,言我既已这样解脱潇洒,可恨小子不知,总是说我未能忘却尘世,心中藏有忧恨。这样感情外流的措辞,是责备儿辈的不能知己,也是在摆脱“心忧”和自己的关系。则他对于“心忧”的在意与恐惧,也可以感觉。“况有”一韵,正接“一醉都休”,逆接“谓我心忧”,言何况有山水可以杖屦流连,有意气相投的诗朋酒友与我为游伴,我既不孤寂也不清苦,过得十分惬意。此韵所写,简直潇洒出尘,意态飞扬。结拍却又是一转,化用海鸥典故,以海鸥见自己尚惊飞不下为标准,测试出自己还有没除尽的尘世机心,并对此加以自我嘲讽。则他“尘缘未了”的事实,和期盼心灵真正脱离尘网的心思,都由他的设喻和自笑情状显露出来。
本词层次清晰,笔致灵活,抒情表意在顺势而下的同时,又显出一波三折的形态。本词在以散文化语言立说抒情的同时,又具有用典浑化的特色。精练深稳和舒张萧放这两种抒情风格的结合,由此造成。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