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剧剧作家陈开曦剧作的内容特色、人物形象、语言风格?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3 09:57
- 提问者网友:愿为果
- 2021-04-12 10:45
我是写论文要用的,但是陈开曦的资料实在很少,希望大家帮忙下,如果是摘抄的,请注明出处,谢谢。我急用,要是回答详细,分数可以追加。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04-12 11:31
呵呵,很遗憾,关于他的品析很少,我只能找到这些!
评陈开曦新编历史剧《黄道周》
来源: 闽南日报 2009-06-30 文化走廊 ⊙郑晨寅
陈开曦先生(1913-1988)是漳州著名的剧作家,也是福建话剧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上世纪三十年代即投身于戏剧事业,积极参与创办抗日救国的进步文艺团体——漳州芗潮剧社,解放后参与抢救、发掘、整理闽南戏曲艺术遗产,与邵江海先生等人一起把芗剧(歌仔戏)纳入剧本文学规范化的轨道。新编历史剧《黄道周》是陈开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原由龙溪专区芗剧团首演,曾到华南、华东等地区巡回演出,均获得很高的评价。余生也晚,未睹斯剧之盛况,本文只就剧本的文学层面进行探讨。
作为晚明杰出的政治人物,黄道周以其一往孤忠、节义千秋而载入史册,成为漳州史上屈指可数的历史文化名人。要在短短的五幕剧中表现这样一个人物,陈开曦先生在时间、场景的设置上颇费苦心。黄道周的少年多才、为官时的平台抗辩、入狱时的写作不辍等都具备戏剧化的因素,但本剧主旨在表现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故陈开曦先生将剧情时间限定在隆武元年(1645年)黄道周自闽出师至次年尽节南京(1646年)这一年内,让人物在最后一段峥嵘岁月中绽放其生命之花。在舞台场景安排上主要设置了这几个地方:于福州黄家小院让正面人物集体亮相,以福州城外大校场誓师出征制造第一次高潮,于婺源城内总兵府大堂上让群丑现身,在南京尚膳监与洪承畴的正面交锋集中展现黄道周的民族气节,最后于东华门外黄道周与门人之殉节将全剧推向高潮。
新编历史剧《黄道周》最突出的特点,我认为是在全方位的对比及因此产生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黄道周正气凛然、百折不屈的英雄形象。
首先是己方阵营中的对比与矛盾冲突。隆武帝倚为左膀右臂的黄道周、郑芝龙将相失和,史已有载,在剧中则以校场誓师这一场景让双方直接对话。“投机革命”、只图保存实力的郑芝龙极力阻挠黄道周出师北进,不给黄道周一兵一饷,而学生自募兵士、乡亲捐送粮饷诸义举,使黄道周得以挫败郑芝龙的阴谋而顺利出师。
其次是敌我双方的对比与矛盾冲突,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满汉冲突,即黄道周与清兵主帅博洛的冲突。在《唐王监国笺》(《黄漳浦集》卷七)中,黄道周曾引用诸葛亮的“汉贼不两立”之语以表明民族立场,黄道周被俘后,博洛极力想劝降,竭尽威逼利诱之能事,甚至许诺说“阁老能投降本朝,职位当在洪承畴之上”;而黄道周则针锋相对:“你能投降本朝,让你生还出山海关。”这也是本剧中最精彩的台词之一。其二是黄道周与福建同乡、曾经的明朝重臣洪承畴的对比与矛盾冲突。松锦大败后,崇祯帝以为洪承畴已不屈殉国,为他设坛建祠,并誉之为“节烈弥笃”,不料洪承畴却变节事敌,为虎作伥,精忠报国的黄道周极其看不起这样的贰臣,剧作家选取了《广阳杂记》、《台湾外志》等史书有载的黄道周书写对联“史笔传芳,未能平虏忠可法;洪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个别字有异)这一情节,来表现洪承畴的可耻叛国与黄道周的爱国精神。
第三是门人弟子的两极分化。在第一场,矢志报国的弟子赵渊卿、毛玄水、赖敬儒、蔡绍谨(即后人所称“四君子”,蔡绍谨实为蔡春溶,字时培)、女儿明琛、儿子子中这些正面群像与一心想混个一官半职以至最终变节投敌的弟子郑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三场中,另一个弟子许汉鼎则由其上场诗直接揭示其面目:“机变又灵精,两朝都称臣,非但保自家,副将升总兵。”因此剧作家安排许汉鼎、郑先两人在明堂里一战中被子中、明琛所杀,以大快人心。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许汉鼎、郑先的软弱以至变节并无损黄道周的形象,而赵渊卿等人的英勇就义则更衬托了黄道周的人格感染力与凛然之气节。
正是在这样全方位的对比与冲突中,黄道周的忠义节烈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当然剧中有些地方的处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如黄道周女儿明琛(原名黄子本)这一角色的安排显然是为了增加女角的戏份,使剧情更“热闹”些,但拙意以为不如增加蔡夫人的戏份更为合适;而且,历史上黄道周的女婿确实是黄道周弟子,但名为朱桓,而非剧中的赵渊卿;黄道周见洪承畴情绪激动是可以理解的,但剧中多次出现黄道周及弟子动手打洪承畴之情节,看似痛快解气,实则有损其形象。不过瑕不掩瑜,芗剧《黄道周》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宣传黄道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