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某研究者据此得出“名正言顺、礼乐刑罚”思想即“仁”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0 23:59
- 提问者网友:欲劫无渡
- 2021-04-10 20:24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某研究者据此得出“名正言顺、礼乐刑罚”思想即“仁”与“礼”协调发展的思想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的人与人、人与社会无序问题”的结论。该判断A.材料理解准确,结论合理B.材料理解不准确,结论合理C.材料理解准确,结论不合理D.材料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冷風如刀
- 2021-04-10 21:17
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主要讲的是礼乐兴,然后刑罚才能中正,民众才能安心。最终是落脚到刑罚公正上。因此材料中的结论是不准确的,理解材料有误。故选D。其它各项说法都是不对的。考点:儒家思想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知识。儒家思想是产生于春秋时期的思想流派,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实行仁和礼,政治上强调为政以德,奉行中庸之道。战国时期这种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4-10 21:57
正好我需要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