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美学美感与生理的快感一样吗?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7 23:13
美学美感与生理的快感一样吗?
最佳答案
“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的发展,随着自然不断被人类的劳动所征服,人类的社会意识也日益审美化。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丰富关系逐渐展开,自然对人来说,逐渐摆脱
了以前那种狭隘的实用功利关系的束缚,而取得了远为广泛同时也远为曲折的生活意义而成为美的对象了。”(8)(按:请注意这里面的“远为曲折的生活意
义”,它将说明生理快感——包括视、听、味、触、嗅五种感官产生的生理快感——虽然起初与美感紧密相关,但后来却需要排除视觉与听觉之外的其他生理快感,
而且即使是视觉与听觉的生理快感也不再是美感的核心成分。上一句话里的“起初”既指人类美感形成的初期也指每个人一生中美感形成的初期。)
“关于审美态度区别于非审美态度的心理特性,以往的西方美学主要是围绕审美鉴赏中的功利性欲望问题来展开讨论的,一种意见认为,审美非关功利性欲望,这是
审美态度区别于非审美态度的根本标志。另一种意见则相反,认为审美活动中必然包含一定的功利性。本书将分别予以介绍,并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1)

“在西方美学史上,主张审美非功利性的第一位美学家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源与古希腊的这种审美非功利性的观点在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的英国经验
论美学家那里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审美非功利的这一美学思想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得到了最自觉最系统的表述。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把‘无利害关系’视为审
美鉴定的‘第一个契机’。康德认为,与一个对象的实在结合起来的快感(按:对象的实在指对象的内容,如梨子的实在指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的物质存在,对人
来说它构成营养或毒素;对他们产生的快感则是触觉、味觉、嗅觉三方面的舒服感)谓之利害关系,而与一个对象的表象结合起来的快感谓之纯粹的观照。”
(24)(按:据科学出版社1986年7月版荆其诚、林仲贤著《心理学概论》第308页,表象的定义是: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
所以表象就已经与真实对象有了距离,对表象产生的快感就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对真实对象产生的实用功利性快感。)
“从康德的观点中可以直接引申出这样的结论,即能否以非功利性的态度去静观一个对象,使人与动物的分水岭之一。人之所以是理性的生物,就在于它能扬弃动物
性欲望和占有欲望而成为审美观照的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就曾极力地发展这一思想,……黑格尔……费尔巴哈……”(25)
“在德国古典美学之后出现的其他许多美学理论,如斯宾塞的游戏说,康拉德·朗格的幻觉说,叔本华的静观说,闵斯特堡的孤立说,立普斯的移情说,布洛的距离说等都是主张审美非功利的审美态度理论。……
认为审美态度能用非功利性来界定,也为一些当代西方美学家所深信不疑,如美国当代美学家斯托尔尼茨……无论是克莱夫·贝尔的理论,克罗奇的理论或是主张
‘美的艺术’要和‘巫术艺术’‘娱乐艺术’相区别的克林伍德的艺术理论,它们都是以‘审美非功利性’为其核心的。哈罗德·奥斯本也认为,……审美活动是自
足的,我们只是为了观察而观察,而不在于未来的行动方面的利害关系,……”(26)

“与此相比,主张审美离不开功利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上也是古已有之,而今仍然很有势力。早在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就率先指出:‘任何一件东西如果它能很好
地实现它在功用方面的目的,它就同时是善的又是美的,否则它就同时是恶的又是丑的。’……但由于这种思想萌芽是统一在美善相济,寓教于乐的理论之中的,因
而不足以与当时的审美非功利性学说相抗衡。
真正向审美非功利性的静观理论提出有力挑战的还是到了近代以后的事情。……尼采第一个站出来批判审美静观的理论,……尼采认为,审美决不是一种景观的境
界,而是生命力激情奔放的状态。他说:‘美在什么地方?在我必须以全意志去意欲的地方。’尼采对美的要求如同对人生的要求一样,即必须表现生命和力(按:
既然各种感觉器官的快感都是生命力的表现,那么各种感觉的快感都可以成为美感)。……
在尼采之后,弗洛伊德可谓是最明确地阐明审美与生理欲望的关系的美学家之一了。弗洛伊德认为,审美(包括创作和鉴赏)的深层心理动因在于主体的潜意识欲望
(性欲),审美是这种欲望的象征性表现或替代性满足。他说:‘……美导源于性感的范围看来是完全确定的。对美的爱也就是一种带有强烈的抑制性的性感的典型
例子,美和吸引力首先是要归因于性的对象的原因。’
诗人兼哲学家居约也从工艺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对审美非功利性的命题提出了尖锐批评。……在居约看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的美,正是由于它们符合人的欲
望和需要,符合于生活的目的,才能作为一种审美特质而发生。……在居约看来,审美活动既然是对象刺激主体的生命所产生的知觉活动,因此所有的快感,从低级
感官的活动,从我们营养功能和生殖功能的满足中所获得的享受,与从欣赏最高贵的艺术作品所获得的快乐,便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而应该同样包括在美感经验之
中(按:即是说,视听味触嗅各种感官快乐都可以是美感)。……他预言在未来的发展阶段中,快乐和美将再一次在美的领域趋向统一,生活本身将变得愈来愈和
谐,人类的一切快乐都将作为美的一种特征而存在。
在现代美学家中,桑塔耶那也是最为坚决地主张摒弃‘审美非功利性’概念的。……桑氏还专门论证了人体的一切机能(包括低级感官和恋爱的激情)都对美感有贡献。……
美国当代美学家乔治·迪基也非常强烈地反对用非功利性去界定审美态度。……
杜威则明确指出:审美经验和日常经验之间只有程度的区别而没有类的区别(按:没有类的区别即没有本质的区别),审美经验之所以奇异于实践的或其他的经验,
并不在于它是无关利害的,而是在于,在审美经验中,欲望和知觉经验完全结合成为一种整体的经验(按:意思是说:美感是包括着生理欲望和超功利的知觉经验的
整体)。……推而广之,一切日常生活经验也同样可以具有审美的性质。因此,杜威认为,如果一种经验具有审美的性质,它不必去排除日常生活经验的各种要素
(按:那就包括着五种感觉要素),它可能是一种比日常生活经验更加容易理解的,而且是把日常经验中显得凌乱分散的感觉因素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来呈现。
此外,同是实用主义美学家的佩珀也认为,……‘……即使是纯粹的音乐也决不是与人类的行为和欲望毫不相干的。’此外,还有一些当代美学家极力寻找审美的功利性特征,……”(27-31)

“审美欣赏中主体的心理态度究竟关不关功利欲望呢?审美态度的心理特征究竟是什么呢?本书提出如下看法:
(1)……非功利论者把人理解为理性的人,在他们看来,感性欲望是人与动物都具有的,只有理性才是人所特有的。因此,人和动物的根本分水岭就在于能否以理
性的、非功利的态度来对待对象。……从上述立论出发,非功利论者强调审美对象的形式在审美欣赏活动中的重要意义,而否定对象的实在(按:即所具有的内容)
对审美的价值。……显然,他们看到了审美对象的形式因素对欣赏者的注意心理的直接作用(但否定了对象的内容因素对主体深层心理的间接影响)。……顺着这个
思路,自然还可以推论出:在人的各种感官中,只有视听感官才是审美的感官。……视听感官只系于对象表象,而不消耗对象的实在。反之,味、嗅、触觉等则是为
欲望服务,与对象直接接触的,系于对象的实在的,因而是非审美的感官。……”(31-33)
“下面再看功利说。……他们认为,人的天性不是理性,而是感性或非理性,……因此,……审美绝不可能是纯然淡漠的静观,与人的欲望绝缘的对象绝不可能成为
人的审美对象。或者说,欣赏不可能停留于对象表象的关照上,而必须系于对象的内容是否表现或满足人的欲望,……”(33-34)
“从上述分析来看,非功利论与功利论各执一端,各不相让。因此,必然陷于一场永远也打不完的官司之中。”(34)
“(2)本书认为,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全面的观点来看,人决不仅仅具有理性,也决不仅仅具有感性。……人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体。因此,
审美的心理态度必然是理性观照与感性欲望的有机统一。其中的理性观照,是包含着深层欲望于其中的观照;其中的欲望,又是经过理性净化的欲望。以这种感性与
理性统一的审美态度来欣赏对象,是一种总体性的快感,本书称之为审美人格心理所产生的综合性美感。反之,凡是与人的感性欲望绝然无关,或仅仅是为了满足人
的感性欲望的对象,都不可能成为审美态度的对象。
审美主体固然以其审美静观的注意力停留在对象的表象上,但仅有表象还不行。对象的内容还会从深层影响我们的人格心理。……
……以往的美学之所以偏执于审美有关欲望或审美不关欲望,毛病在于把审美态度视为一种平面的心理态度,或仅仅把审美态度归为人格心理,或仅仅把审美态度归
为注意心理。而本书认为,审美态度的心理结构是立体的多层面的。其中在浅层的注意心理里,审美是不关欲望的。否则,欣赏态度就不可能转换(按:参见后文
(3)中所提到的转换,意思是:如果在对对象的注意中,执著于其实用层面,那就会停留在日常的一般认知时空,而不能转换为审美认知时空,也就是停留在注意
其内容方面的实用价值,而不能变为注意其形式方面的审美价值)。然而,在深层的人格心里中,审美是包含着一种经过理性过滤的欲望的。否则,审美鉴赏也不可
能有动力。……”(34-35)
“(3)审美态度的心理特性不能笼统地从无欲望或有欲望的角度来界定,而必须在对审美态度的各层心理结构做出深入研究之后逐一界定。……
本书赞同当代现象学美学家R·英迦登的意见。英迦登指出:‘审美经验并不是人们常说的那种作为对某些感觉材料的反映的短暂的经验……而是一种多方面的复合
过程,它的发展别具一格,包含了许多异质的要素。’本书认为,审美态度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审美经验,它的心理结构也是复合的,它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心理层
面:
第一,审美情境注意:……审美情境注意是最表层的心理层面,它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最直接的心理中介,是审美主体的心意活动对特定情境中的具体对象的
指向与集中。任何一个事物,只有首先进入审美情境注意的心理阈,才构成现实的审美对象;同样道理,只有进入审美情境注意状态的主体,才是真正的审美主体。
审美情境注意促使现实的审美活动得以发生。
第二,审美心理时空:……审美心理时空是第二个层面。审美的心理时空是不同于一般认知心理时空的特殊时空表象,是美感活动的感性直观形式,它在审美活动中
具有整合对象感性材料与主体心理要素的功能。人们由日常注意活动过渡到审美注意活动,要伴随由一般认知心理时空向审美心理时空的转换。进入主体审美注意阈
的对象,经过审美心理时空的整合,才能形成主客体融合的审美意象。
第三,审美人格倾向:审美人格倾向是审美态度复合结构中最深层的心理层面。审美主体的人格倾向是主体的各种心理——心理功能的有机整合之后所产生的内在身
心组织和总体性的心理倾向。它是主体先在经验中比较稳定的审美心理定向,是主体在审美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为审美活动提供心理动力,选择心理趋向,转
换心理时空,并在审美过程中统摄各种具体心理功能。
审美态度的这三个层面是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35-37)

对审美态度第一层面“审美情境注意”特征与意义的阐述:
“审美主体的注意力是一种特殊的注意力,这种特殊的注意力在于能以一种非功利的关系去看待对象。……日常注意在于感知一个对象时,很快把注意力过渡到主体
单一的理性思索(按:此时属于认知性的注意,以了解事物的物理、化学、生物或社会等方面的客观性质为目的,比如科学观察;它是科学态度的要素)或意志欲求
上(按:此时属于实用性的注意,以了解事物对自己的实用价值为目的,比如经济、政治、社交、饮食起居等活动中的观察;它是道德态度、政治态度、生活态度的
要素),思索或欲求对象形式以外的东西上(按:这句话里的思索、欲求两个词都是动词,意思是,认知性的或实用性的注意,目的集中在对象的内容及其对自己的
价值,而对其形式不太注意。但这种说法不妥:这两类注意有时关注的也是对象的形式,比如几何研究、对服装款式或色彩的注意、作战对方的阵形等。看来,区分
是否审美态度,该看主体的心理需要是什么及关注的是对象的何种价值:科研满足认知需要,关注认识价值;伦理满足交往需要,关注道德价值;生活实践满足个人
身心发展需要,关注生理的、经济的、政治的等实用价值;审美满足美感需要,关注对象形式中的情感意味。当然任何实践活动都是认知、快感-情感、意向三要素
的统一体,但不同活动的核心需要与核心关注对象不同;而且审美活动中的快感-情感也不是一般的快感-情感,而是以别种快感-情感作基础与前提的、高级的、
综合的、升华的美感);而审美注意则是在观照一个对象时,只将注意力停留在对象形式的感知这个层面,主体的其他诸种心理功……都汇入其中。”
(42-43)
“与审美人格倾向这个稳定的心理定向相比,审美注意只是一种短暂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的焦点通常总是在大脑皮层中不断移动的。……所以谁也不
能整天整日地对任何事物都保持审美注意,艺术家也不例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用一种日常注意去接受外部信息。这种情况表明,审美注意是日常生活中
美的瞬间。正因为如此,艺术家都十分珍惜并努力把握这种美的瞬间。”(44-45)(按:那么在艺术课堂中,就更应该尽力激发、保持、扩展这一美的瞬
间。)
“良好的审美情境注意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全神贯注的集中性
……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对象形式本身(如线条、形状、色彩、声音、节奏、韵律等等),……将自己主观方面的各种心理功能(如情感、想象、理解、联想等)也调动起来,投入其中去,以加强对形象形式的感受。(按:我们很多音美课欣赏环节的最大缺点就是没这么做。)……
(2)反复玩索的持续性
……审美主体的注意力不仅能有选择性地集中于某个审美对象,而且这种选择性集中还能在意识中保持一个较长时间,并随时对偏离审美注意方向的心理活动加以调整、纠正,从而使审美欣赏沿着正常的方向发展,直至完成欣赏活动为止。……
(3)分布有效的协调性
……在注意的总方向不变的情况下,主体把注意力合理地分配在各种心理功能上,以求取得最大的审美注意心理效能。……有时,以感知为注意中心,而以其他心理功能为注意边缘;有时以想象为注意中心,而以其他心理功能为注意边缘,凡此等等。……“(51-55)

对审美态度第二层“审美心理时空”特征与意义的阐述:
“与认知心理时空相比较,审美心理时空有什么特殊性呢?大致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心理时空的超越性:……在审美心理时空中,主体则可以超越和突破客观时空的束缚,‘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2)审美心理时空的有机性:……认知心理时空主要整合对象给我们的感官提供的感觉材料,而审美心理时空则不仅整合这些感觉材料,而且还要整合主体的多种
经验因素,并将主体的各种经验因素与客体的感觉材料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有机的‘时空意象’。……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潜意识状态中完成的,审美主体未必能在
当时意识到这一过程。(按:这提醒我们,教师的责任是激发这一潜意识状态及其能量,而不是说教式灌输。)……
(3)审美心理时空的互渗性:……时间感和空间感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其中,又可细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空间感向时间感的生成;其二是时间感向空间感的
转换。……通感现象便是其突出的表现。(按:对建筑静止结构的感受会诱发时间上的节奏感,而对乐曲进行中旋律变化的感受会诱发空旷、辽阔、奔流或与其相反
的空间感,——这就是常说的视觉与听觉之间的通感现象。其他感觉之间也存在通感现象,比如欣赏雕塑时,视觉所见作品的肌理、色彩、块面结构可以诱发硬度、
温度、光滑度等触觉感受,等等。)……
……发达的审美心理时空结构终究要以丰富的认知心理时空为表象、为基础,离开了日常生活中大量普遍时空表象的积累,也就不可能形成特殊的审美心理时空。”(60-69)

对审美态度第三层“审美人格倾向”特征与意义的阐述:
……人格指的是一个人多层次的表里统一的身心组织和某种有序化的信息倾向。这种身心组织和心理倾向由主体的全部生理——心理功能组合而成,又反过来对它的各种具体心理功能和生理行为加以统摄。
那么,审美人格与非审美人格有何区别呢?二者的区别很复杂。其中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二者的内在组织是不同的。相对来说,在一般主体的人格系统中,某一个别
的生理、心理功能(如生物本能、理性思维)绝对压倒甚至排斥其他诸种功能,从而产生一种单维的心理倾向(如占有欲、求知欲);而在审美主体的人格系统中,
多种身心功能都高度活跃,协调活动,从而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总体心理倾向(按:正如我前面说过的,审美活动中的快感-情感综合着多种快感-情感)。
审美人格倾向作为主体深层的心理定向,还具有如下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审美人格倾向的自失与自律。所谓‘自失’是指,当主体的审美人格倾向投射到对象中去的时候,他就好像是‘失落’在这对向里面,忘却了自己的个体和意
志。……在观赏文艺作品的时候……常常化身为其中的某一个角色,设身处地地体验其心理活动。这便是通常所说的‘艺术欣赏中的共鸣’。……这种‘自失’的心
理原因是,投射是在无意识状态进行的,主体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失控’。当然,这种‘失控’是相对的,因为意识与无意识不可截然分割。……
……这种心理投射只服从自律原则。……这也就是说,审美人格倾向的投射,不是为了获取或占有心理活动之外的外在目标,不因外在目标而满足;二是这种活动本身便给主体的人格带来一种‘自我满足’。……
(2)审美人格倾向的充实与空灵。所谓‘充实’是指,在审美人格倾向中,包容了主体的各种生理——心理功能,如本能、知觉、情感、想象、潜意识……等等。
所以,具有审美人格倾向的人,往往是内心世界极为丰富、饱满和充实。……当然,审美人格倾向的充实,并不是说其中填满了各种具体的杂七杂八的意欲和情绪,
而是指它消解了各种具体心理功能于其中。……它是一种经过整合的审美意向,具有为各种具体心理功能所没有的形而上的‘格式塔’特质,即一种空灵、淡远、清
澈、虚静的特质。……
审美人格倾向的空灵,主要表现在消解了主体的各种具体的占有欲、求知欲以及其他功利性情绪、情感。(按:请注意:在审美人格的第一层,讲究超功利性,在第
三层又讲究超功利性。虽然第三层里包括了各种功利性的东西,但必须在最后又扬弃它们,否则就是认知人格或实用人格而不是审美人格了。可见,审美心理中,功
利性的东西有作用,但不是核心作用。)……
(3)审美人格倾向的恒久与适度。……审美人格倾向是主体的一种恒定的深层心理追求,它不象日常生活中某种具体的单维的意动那么短暂,那么容易满足。……
当然,所谓‘恒久’,并不是说这种心理倾向越强烈越好。日常生活中的非审美欲求才是强烈而短暂的,而审美人格倾向则是恒久而适度的。它在心理紧张水准上,
是一种中等强度的意向。太强了,就可能产生非审美的负效应。比如,唐·吉珂德看武侠小说,沉溺于其中而不能自拔,以至于还要出走行侠。……
审美人格倾向,在具体的审美创作或审美鉴赏中,主要表现为三个分层次,即审美需要、审美兴趣、审美理想。它们由低到高,组成一个有序化的多层面的审美心理定向。”(80-87)

审美态度的心理流程(即在审美态度拉动下审美活动的流程):
“我们可以将审美态度的心理流程划分为初始阶段、展开阶段和效应阶段等三个阶段,……
一、初始阶段
……审美鉴赏活动都是从一定的审美情境注意开始的。在鉴赏之前,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必定是在想些、干些什么别的非审美活动。这也就意味着,主体的审美意向是
潜伏在心灵深处的。……当适当的审美对象作为一种刺激物出现在主体的眼前时,……主体的审美注意会主动迎上前去,……经历一系列的中介环节,如注意的引
起、注意的冲突、注意的转换和注意的扩散等,……完成了由日常非审美活动向审美活动的转变。(按:可见为启动审美活动,须消解认知性或实用性人格倾向,也
就是说将味、嗅、触等感觉渐渐消解而使之转换为视觉或听觉。)……
二、展开阶段
……第二阶段则主要完成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彼此对话的任务……
……如果说在欣赏的初始阶段,我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由直接的感知所支配,那么,到了审美态度的展开阶段,我们……还要向纵深发展,即主体的其他诸种心理功
能如记忆、联想、想象、情感、理解以及无意识欲望都纷纷被调动起来,一齐与感知发生了联系。……并且主体人格心理中所蕴含的心理能开始向外投射。
……经过整合,对象滤去了具体的物理化学属性而成为一种纯粹的审美图式(按:你看这时又需要消解认知或实用倾向即消解除视觉和听觉之外的其他感觉),……
三、效应阶段
……此时,人已经被对象化,对象已被人化(按:即物我同一、产生艺术共鸣——正像李白说的,‘唯有敬亭山,相看两不忘’),……在这样的境界中,主体的经
验世界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更新。”(110-119)(按:这里的‘经验’一词是动词,即成功的鉴赏者通过鉴赏活动某种程度上改造、更新了自己的精神
世界,获得了审美活动应有的效应。)

我基本同意这本书的见解,尽管在某些问题上(主要是审美的本质究竟在于关注对象的形式还是在于关注的美感目的这个问题上)与作者持不同看法。
以下的看法我同意作者的见解:
味觉、触觉、嗅觉更多的是关注对象的内容,关注对象的实用价值,因此:在审美活动中,尽管它们作为一个人整个心理结构不可分割的要素也会起作用,比如对审
美需要有潜在的影响、对激发审美动机有拉动作用,但毕竟不是核心的感知活动。具体对一节艺术课来说,起始阶段可以运用他们来启动审美需要、激发审美动机,
但切不能停留,应该尽快过渡到运用视觉或听觉的审美注意阶段。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全部回答
美感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愉悦,它和生理快感是不同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请问EXCEL如何查找显示多行匹配数据?即返回
石苟村怎么去啊,有知道地址的么
【教育形式】高等教育采用()教育形式。
街篮手游熙贞和兰尼斯特哪个厉害
五华区学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个地址在什
现在的win7系统在哪里下载的比较好一点?
鑫缘印务在哪里啊,我有事要去这个地方
韩后茶蕊和雪玲珑哪个好?
【变质】怎么检验NaOH是否变质和变质程度?是
人民币换美元 哪个银行 划算 知乎
谁知道甜酸苦辣的色调是怎么样的?
若多村在哪里啊,我有事要去这个地方
CAS是哪个专业的缩写??
所有昆虫的足和触角都分节√
牛皮包包脏了怎么清洗
推荐资讯
淇县鹤壁天工电脑刻绘地址是什么,有没有知道
亲贤西街/寇庄西路(路口)地址在哪,我要去那
求红铜色铝材.双层玻璃.中放隔条.
珍奥核酸百花专营店这个地址在什么地方,我要
姿立方地址在什么地方,想过去办事
王静在2012年10月接种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
名侦探柯南黑衣组织那两个狙击手是在那集出场
睡觉被子总往下掉,每天都掉。。怎么弄一哈。
手机连接wifi告诉已断开连接
明明的房间是一个长4米,宽3米的长方形.用右面
银行卡上面的那一层膜被撕掉了可以去补卡吗?
【明亮的月亮称什么月】明亮的月亮称()月;月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