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都城在哪里,唐代航海的问题 30分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8-13 11:40
- 提问者网友:轮囘Li巡影
- 2021-08-13 06:58
元朝的都城在哪里,唐代航海的问题 30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如潦草
- 2021-08-13 07:28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它经历了初年唐太宗(公元626—649年在位)的励精图治,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安定局面,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到了唐玄宗(公元712—756年在位)时,出现了“开元盛世”。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国家富强,科学技术文化发展,对海外亚非各国的贸易及其他各种性质的海外交往也加强了,促进了造船和航海业的进一步发展。
唐朝有很多造船基地。如宣(今安徽宣城)、润(今江苏镇江)、常(今江苏常州)、苏(今江苏苏州)、湖(今浙江湖州)、杭(今浙江杭州)、越(今浙江绍兴)、台(今浙江临海)、婺〔wù务〕(今浙江金华)、江(今江西九江)、洪(今江西南昌)、扬(今江苏扬州)等地。南方沿海的福州、泉州、广州,东方沿海的登州(今山东烟台)。这些造船基地设有造船工厂,能造各种大小船只、海船、战舰等。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太宗以高丽不听勿攻新罗谕告,决意兴兵击高丽。命洪、饶(今江西波阳)、江三州造船400艘以运军粮。命张亮率兵四万,战舰500艘自莱州泛海取平壤。唐代肃宗、代宗时,理财家刘晏为诸道盐铁转运使时,在扬子(江苏仪征)设10个造船工场,置专知官督办造千石大船,说明唐时有极强的造船能力。每年建造的船只越来越多,仅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南)、温州两地就每年可造各类船只600艘,不但造船数量日益增多,而且造船的工艺水平日益先进。大历贞元年间(公元766—805年)富商俞大娘有大船,这种船称“俞大娘”。江湖语曰:“水不载万”,意思是说大船不过载八九千石。然而“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溥〔pǔ普,广大之意〕,此则不啻载万也。洪鄂之水居颇多,与邑殆相半,凡大船必为富商所有”(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不啻载万”,就是说差不多达到一万石的载重量了。“开巷为圃”是说船上可以种花果、蔬菜。驾驶船只的工人就有数百人之多,我们可以想象“俞大娘”航船规模之大,真像水上居民之乡了。
唐昭宗(公元889—904年)时,久居广州的刘恂〔xún循〕在其所著《岭表录异》中说,岭南制造的“贾人船不用铁钉,只使桄〔guāng光〕榔须系缚,以橄榄糖泥之,糖干甚坚,入水如漆”。制造商船,不用铁钉,只用桄榔须制的绳索缚系船板,再用橄榄糖涂抹,糖干后,船板很坚固光滑。什么是“桄榔须”?刘恂自注云:“桄榔树枝叶并蕃茂,与枣槟榔等小异,然叶有须,如粗马尾,……其须尤宜咸水浸渍,即粗胀而韧。故人以此缚舶,不用钉线。”什么是“橄榄糖”?刘恂自注云:“橄榄树枝叶上生脂膏,如桃膏,南人采之,和其皮叶煎之,谓如墨锡,谓之橄榄糖,用泥船舶,干后,坚如胶漆,着水盖干耳。”这种不用铁钉的造船法确有创造性。在缺乏铁钉和桐油的地方更有实际意义。这种情况一说是阿拉伯船只的造船法,一说是两广船只的造船法。也可能外国中国都有这种造船法或类似的造船法。所造船只能航行于南海、印度洋海域中。
唐朝的造船技术在当时可称得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最突出的是在造船工艺上已广泛使用了榫接钉合(又称钉接榫合)的木工艺和水密隔舱等先进技术。
榫接钉合的木工艺比不用铁钉的造船法要优越、坚固得多。1960年3月,在江苏省扬州市施桥镇出土了一条唐代木船。1973年在江苏省如皋县又出土了一条唐代木船,这两条唐代木船都采用了榫接钉合技术,而扬州出土的船更采用了斜穿铁钉的平接技术,比如皋出土的木船采用的垂穿铁钉的搭接技术更先进。唐代大海船还建有水密隔舱,如皋出土的唐代木船就有九个水密隔舱。这就增强了船的抗沉力。水密隔......余下全文>>
唐朝有很多造船基地。如宣(今安徽宣城)、润(今江苏镇江)、常(今江苏常州)、苏(今江苏苏州)、湖(今浙江湖州)、杭(今浙江杭州)、越(今浙江绍兴)、台(今浙江临海)、婺〔wù务〕(今浙江金华)、江(今江西九江)、洪(今江西南昌)、扬(今江苏扬州)等地。南方沿海的福州、泉州、广州,东方沿海的登州(今山东烟台)。这些造船基地设有造船工厂,能造各种大小船只、海船、战舰等。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太宗以高丽不听勿攻新罗谕告,决意兴兵击高丽。命洪、饶(今江西波阳)、江三州造船400艘以运军粮。命张亮率兵四万,战舰500艘自莱州泛海取平壤。唐代肃宗、代宗时,理财家刘晏为诸道盐铁转运使时,在扬子(江苏仪征)设10个造船工场,置专知官督办造千石大船,说明唐时有极强的造船能力。每年建造的船只越来越多,仅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南)、温州两地就每年可造各类船只600艘,不但造船数量日益增多,而且造船的工艺水平日益先进。大历贞元年间(公元766—805年)富商俞大娘有大船,这种船称“俞大娘”。江湖语曰:“水不载万”,意思是说大船不过载八九千石。然而“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溥〔pǔ普,广大之意〕,此则不啻载万也。洪鄂之水居颇多,与邑殆相半,凡大船必为富商所有”(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不啻载万”,就是说差不多达到一万石的载重量了。“开巷为圃”是说船上可以种花果、蔬菜。驾驶船只的工人就有数百人之多,我们可以想象“俞大娘”航船规模之大,真像水上居民之乡了。
唐昭宗(公元889—904年)时,久居广州的刘恂〔xún循〕在其所著《岭表录异》中说,岭南制造的“贾人船不用铁钉,只使桄〔guāng光〕榔须系缚,以橄榄糖泥之,糖干甚坚,入水如漆”。制造商船,不用铁钉,只用桄榔须制的绳索缚系船板,再用橄榄糖涂抹,糖干后,船板很坚固光滑。什么是“桄榔须”?刘恂自注云:“桄榔树枝叶并蕃茂,与枣槟榔等小异,然叶有须,如粗马尾,……其须尤宜咸水浸渍,即粗胀而韧。故人以此缚舶,不用钉线。”什么是“橄榄糖”?刘恂自注云:“橄榄树枝叶上生脂膏,如桃膏,南人采之,和其皮叶煎之,谓如墨锡,谓之橄榄糖,用泥船舶,干后,坚如胶漆,着水盖干耳。”这种不用铁钉的造船法确有创造性。在缺乏铁钉和桐油的地方更有实际意义。这种情况一说是阿拉伯船只的造船法,一说是两广船只的造船法。也可能外国中国都有这种造船法或类似的造船法。所造船只能航行于南海、印度洋海域中。
唐朝的造船技术在当时可称得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最突出的是在造船工艺上已广泛使用了榫接钉合(又称钉接榫合)的木工艺和水密隔舱等先进技术。
榫接钉合的木工艺比不用铁钉的造船法要优越、坚固得多。1960年3月,在江苏省扬州市施桥镇出土了一条唐代木船。1973年在江苏省如皋县又出土了一条唐代木船,这两条唐代木船都采用了榫接钉合技术,而扬州出土的船更采用了斜穿铁钉的平接技术,比如皋出土的木船采用的垂穿铁钉的搭接技术更先进。唐代大海船还建有水密隔舱,如皋出土的唐代木船就有九个水密隔舱。这就增强了船的抗沉力。水密隔......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