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的被遗忘的天下第一坛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2 20:50
- 提问者网友:聂風
- 2021-11-22 13:18
天坛的被遗忘的天下第一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逐風
- 2021-11-22 14:32
一千多年前,大唐的天子们在这里一步一步登上坛顶,虔诚地把祭品献到“昊天上帝”的牌位前,他们自称是天的儿子,对上天无比尊敬和崇拜,在他们的都城南面,有一处供天子们与上天沟通的地方——天坛,它曾是国家至高无上的礼仪重地,皇帝们在这里为国家的康泰繁荣祭天祈福。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这座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坛”,默默地安坐在西安南郊一隅,诉说着千年沧桑的历史
西安天坛是北京天坛之祖
1999年3月到5月,在陕西师范大学南侧的荒土坡上辛勤发掘了整整两个半月,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唐城工作队的专家们终于将现存年代最久远、级别最高的唐代天坛遗址,从厚厚的黄土中剥了出来。当时参加发掘工作的贺岁利先生介绍:“西安天坛遗址在上世纪50年代末的文物普查中被确认,然而一直没有进行过发掘,直到1999年才被列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城工作队的发掘计划中。”此事在当时的影响不小,甚至很多外地媒体都做了报道,然而,事隔十年后的今天,提起这座“天下第一坛”,很多西安人都会瞪大双眼:“西安也有天坛?”
西安不仅有天坛,而且还被专家称为“天下第一坛”。这个“第一”的名号,并不是西安人往自己脸上贴金,而是名副其实、响当当的。其实,西安天坛的真正名字叫“圜(huan)丘”,一千多年前的史书中都这么叫它,而把祭祀上天的多层圆台形建筑称作“天坛”,则是明清的事了。虽然名字不同,但西安圜丘却是北京天坛的老祖宗。西安圜丘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比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的北京天坛早了近一千年,从隋初到唐末,圜丘沿用了314年,隋文帝以及唐代的21位皇帝都曾在此进行过隆重的祭天礼仪。西安圜丘共有四层,而北京天坛则只有三层,所以,“无论从规格级别,还是历史年代来看,西安天坛都无愧于‘天下第一坛’称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何岁利说。
它的雄伟超乎想象
第二次探访天坛,当然轻车熟路,正值开学第一天,校园中一派生机。刚升大二的许璐雯是生命科学院的理科生,她说:“天坛啊,会不会就是南边操场的那个圆土堆。去年军训在老操场看到过,好像年代挺久远的。”然而和她同行的其他几位女生都满脸疑惑:“我怎么没看见啊!”有一位男生下了这样的结论:“师大有天坛的说法可能是传言,从进校到现在,我只偶尔听说,但从来没见过。”他旁边的同伴则摇着头说:“不知道。”在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的史红帅老师眼里,西安天坛的名气不小:“大家都知道那是唐代天坛。”不过史老师的这个“大家”仅限于“业内人士”,“虽然陕师大的宣传资料里都会提到唐代天坛,但是除了历史学科的学生外,知道唐代天坛的(学生)很少。”史老师如是说。
68岁的李振远老人管着天坛大门的钥匙,平时天坛遗址的铁门总是锁着,想进去参观必须要请老人来开门。进得门去,站在天坛脚下,才发现它远比照片上看到的高大雄伟,四层高台层层叠上去,对面的第一层台体有两米多高,一道宽阔的阶梯直通上顶,仿佛一条天梯,这便是“陛”,西安天坛共有12陛,将整个坛体分为12个扇形,唐代文献中称12陛为“十二辰”,即子、丑、寅、卯等,暗指天上的十二个方位,其中正南方向的“午陛”最宽最长,是皇帝登坛的阶道。踩着天子们曾踏过的台阶步步登坛,也能体验一把当年皇帝的感觉,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玄宗李隆基这些有名的皇帝,都曾走过这条台阶呢。
天坛与天子的那些事儿
站在圜丘之顶,视野开阔,仰望苍穹如盖。一千多年的唐代,以天坛为中心,方圆150米左右以内都不允许有任何建筑存在。皇帝站在坛顶,长安城和关中沃野就在眼底,而他站在这里,为国家的康泰祭天祈福,他面前是“昊天上帝”的牌位,手中捧着为上天献纳的玉璧,此刻,天坛的每一阶上都站着礼部的官员,祭祀与他们位置相对应的28星宿,“天坛以外应该有三道环形的矮墙,将天坛层层围住,祭天时,除了皇帝和一些重要的大臣外,其他人等都是不能进入最里面一道墙,礼乐队、外国使节等都在内墙的外面。”何岁利先生说。
作为“天子”的皇帝,当然极为重视祭天,所以每年都要来天坛,祭天的日子要选好,“冬至”是白天时间最短的一日,又是“三阳开泰”——白天时间逐渐加长的开始。每年的冬至就是国家盛大的祭天日,皇帝必须亲自完成这一艰苦而神圣的任务。祭前七日,皇帝与参加祭祀的官员便要开始沐浴斋戒,洁身静心,同时,司礼官还要安排好一系列繁琐的准备工作,等到冬至日那天,皇帝天不亮就要起床,从远在长安城北的寝宫往南郊的天坛赶。皇帝出行排场很大,颇为壮观,一行人马浩浩荡荡,沿着朱雀大街往南出明德门,再向东拐,就来到了天坛,这一路实在算不得短,皇帝的车马大概要走两个小时才能到达。等到鼓乐、大臣,以及所有相关人员都各就各位了,祭天仪式便正式开始。于是,皇帝按照司礼大臣的指引登坛、献礼、退坛、再登坛……如此经过一个复杂的祭天过程。期间,献给昊天的牺牲、玉帛等祭品要在天坛东南方向的燎坛内焚烧,烟火升腾达上天,使天帝及诸神闻到气味,享用祭品。唐代,除了冬至祭天外,正月上辛祈谷、孟夏雩祀,都在圜丘举行。
如今,我们已不可能感受到一千多年前祭天的那种隆重和庄严,曾经高大雄伟的天坛已淹没在一片高楼中,坛下北边的一块地方被开辟成了菜地,西边的陛阶也被削掉了一截,坛上长了些荒草和苔藓。天坛的东边,是瓦胡同村的西边缘,村民王小琴从小就知道那个“荒坡子”是天坛,2003年和2004年发掘时考古队员们还在她家住过,“(天坛)现在比以前好看多了。”她说。如今,西安天坛已被列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中,西安市文物局和雁塔区正在联手酝酿对天坛周围的环境进行整治,不久的将来,希望天坛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向游人开放。
西安天坛是北京天坛之祖
1999年3月到5月,在陕西师范大学南侧的荒土坡上辛勤发掘了整整两个半月,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唐城工作队的专家们终于将现存年代最久远、级别最高的唐代天坛遗址,从厚厚的黄土中剥了出来。当时参加发掘工作的贺岁利先生介绍:“西安天坛遗址在上世纪50年代末的文物普查中被确认,然而一直没有进行过发掘,直到1999年才被列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城工作队的发掘计划中。”此事在当时的影响不小,甚至很多外地媒体都做了报道,然而,事隔十年后的今天,提起这座“天下第一坛”,很多西安人都会瞪大双眼:“西安也有天坛?”
西安不仅有天坛,而且还被专家称为“天下第一坛”。这个“第一”的名号,并不是西安人往自己脸上贴金,而是名副其实、响当当的。其实,西安天坛的真正名字叫“圜(huan)丘”,一千多年前的史书中都这么叫它,而把祭祀上天的多层圆台形建筑称作“天坛”,则是明清的事了。虽然名字不同,但西安圜丘却是北京天坛的老祖宗。西安圜丘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比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的北京天坛早了近一千年,从隋初到唐末,圜丘沿用了314年,隋文帝以及唐代的21位皇帝都曾在此进行过隆重的祭天礼仪。西安圜丘共有四层,而北京天坛则只有三层,所以,“无论从规格级别,还是历史年代来看,西安天坛都无愧于‘天下第一坛’称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何岁利说。
它的雄伟超乎想象
第二次探访天坛,当然轻车熟路,正值开学第一天,校园中一派生机。刚升大二的许璐雯是生命科学院的理科生,她说:“天坛啊,会不会就是南边操场的那个圆土堆。去年军训在老操场看到过,好像年代挺久远的。”然而和她同行的其他几位女生都满脸疑惑:“我怎么没看见啊!”有一位男生下了这样的结论:“师大有天坛的说法可能是传言,从进校到现在,我只偶尔听说,但从来没见过。”他旁边的同伴则摇着头说:“不知道。”在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的史红帅老师眼里,西安天坛的名气不小:“大家都知道那是唐代天坛。”不过史老师的这个“大家”仅限于“业内人士”,“虽然陕师大的宣传资料里都会提到唐代天坛,但是除了历史学科的学生外,知道唐代天坛的(学生)很少。”史老师如是说。
68岁的李振远老人管着天坛大门的钥匙,平时天坛遗址的铁门总是锁着,想进去参观必须要请老人来开门。进得门去,站在天坛脚下,才发现它远比照片上看到的高大雄伟,四层高台层层叠上去,对面的第一层台体有两米多高,一道宽阔的阶梯直通上顶,仿佛一条天梯,这便是“陛”,西安天坛共有12陛,将整个坛体分为12个扇形,唐代文献中称12陛为“十二辰”,即子、丑、寅、卯等,暗指天上的十二个方位,其中正南方向的“午陛”最宽最长,是皇帝登坛的阶道。踩着天子们曾踏过的台阶步步登坛,也能体验一把当年皇帝的感觉,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玄宗李隆基这些有名的皇帝,都曾走过这条台阶呢。
天坛与天子的那些事儿
站在圜丘之顶,视野开阔,仰望苍穹如盖。一千多年的唐代,以天坛为中心,方圆150米左右以内都不允许有任何建筑存在。皇帝站在坛顶,长安城和关中沃野就在眼底,而他站在这里,为国家的康泰祭天祈福,他面前是“昊天上帝”的牌位,手中捧着为上天献纳的玉璧,此刻,天坛的每一阶上都站着礼部的官员,祭祀与他们位置相对应的28星宿,“天坛以外应该有三道环形的矮墙,将天坛层层围住,祭天时,除了皇帝和一些重要的大臣外,其他人等都是不能进入最里面一道墙,礼乐队、外国使节等都在内墙的外面。”何岁利先生说。
作为“天子”的皇帝,当然极为重视祭天,所以每年都要来天坛,祭天的日子要选好,“冬至”是白天时间最短的一日,又是“三阳开泰”——白天时间逐渐加长的开始。每年的冬至就是国家盛大的祭天日,皇帝必须亲自完成这一艰苦而神圣的任务。祭前七日,皇帝与参加祭祀的官员便要开始沐浴斋戒,洁身静心,同时,司礼官还要安排好一系列繁琐的准备工作,等到冬至日那天,皇帝天不亮就要起床,从远在长安城北的寝宫往南郊的天坛赶。皇帝出行排场很大,颇为壮观,一行人马浩浩荡荡,沿着朱雀大街往南出明德门,再向东拐,就来到了天坛,这一路实在算不得短,皇帝的车马大概要走两个小时才能到达。等到鼓乐、大臣,以及所有相关人员都各就各位了,祭天仪式便正式开始。于是,皇帝按照司礼大臣的指引登坛、献礼、退坛、再登坛……如此经过一个复杂的祭天过程。期间,献给昊天的牺牲、玉帛等祭品要在天坛东南方向的燎坛内焚烧,烟火升腾达上天,使天帝及诸神闻到气味,享用祭品。唐代,除了冬至祭天外,正月上辛祈谷、孟夏雩祀,都在圜丘举行。
如今,我们已不可能感受到一千多年前祭天的那种隆重和庄严,曾经高大雄伟的天坛已淹没在一片高楼中,坛下北边的一块地方被开辟成了菜地,西边的陛阶也被削掉了一截,坛上长了些荒草和苔藓。天坛的东边,是瓦胡同村的西边缘,村民王小琴从小就知道那个“荒坡子”是天坛,2003年和2004年发掘时考古队员们还在她家住过,“(天坛)现在比以前好看多了。”她说。如今,西安天坛已被列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中,西安市文物局和雁塔区正在联手酝酿对天坛周围的环境进行整治,不久的将来,希望天坛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向游人开放。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