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探月的过程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5 21:16
- 提问者网友:最美的风景
- 2021-03-05 08:38
人类探月的过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03-05 09:40
从1958年美国和苏联启动探月计划开始,世界发达国家和航天大国都先后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深空探测活动。
中国卫星专家、中科院院士叶培建院士介绍说,截至目前,全世界进行过月球探测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俄罗斯(前苏联)、欧洲和日本,已经开展的月球探测活动123次。
在近50年的月球探测史上,人类为了这个执著的梦想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成功率不到50%。”“嫦娥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美国进行的56次探月试验失败43次,俄罗斯(前苏联)也有19次失败的记录。
在早期探月活动中,高发的火箭故障率是导致探测行动失败的主要原因,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近年来探月活动的大部分故障主要集中在探测器上。
1959年,前苏联的无人登月器“月球2号”成为第一个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
5年以后,美国的“徘徊者7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成功硬着陆。
1969年7月20日,人类迎来了航天史上的重要一刻。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奥尔德林成功登上了月球,并留下了人类在外太空的第一个脚印。从1969年开始的3年中,共有12名美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
在那个年代,美国和前苏联都在这场狂热的登月竞赛中投入了天文数字的资金和设备。当狂热开始降温以后,随即而来的,是长达20多年的沉寂。
直到1994年,美国宇航局再次发射了“克莱门汀”号环月探测器,重新启动探月计划。进入21世纪,日本、印度也加快了进军月球的步伐。
中国人一路走来
1978年,当一块1克重的月岩样品作为美方礼物送到北京后被一分为二,当时43岁的科学家欧阳自远拿到了0.5克。
“我的研究,就是从那一块0.5克的月球岩石样品开始的。”如今,72岁的欧阳自远成为中国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
早在1962年,中国人就开始了对月球的探索。其中的艰难和曲折,却很少有人知晓。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研究机构只能收集研究国外公开的数据资料,但中国科学家们不懈坚持,几十年来,形成了一批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基础研究队伍,为今天的探月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4年,中国科学家的探月构想正式提出。在将近10年的过程中,围绕“探月有没有必要,是否可行”等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反复的论证。
“当然有必要。”叶培建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说,在他看来,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总是生活在摇篮中,可见外层空间总有一天会变成人类的第四个生存空间。
“10年中,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呼吁和说服。”欧阳自远说,“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不能因为美国能造汽车,我们就不需要自己的汽车工业。”
2000年10月,时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的栾恩杰在“世界空间周”庆祝大会上宣布:“在空间探测方面,将实现月球探测……”这是中国高层首次向外界表露了探月的决心。
一个月后,中国政府以航天白皮书的形式表示要“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2003年,“嫦娥工程”正式上马。
4年以后,世界的目光汇聚到了中国西昌。在这个有着“月亮城”之称的川西小城,“嫦娥奔月”将从传说成为现实。 摘自《广州日报》
中国卫星专家、中科院院士叶培建院士介绍说,截至目前,全世界进行过月球探测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俄罗斯(前苏联)、欧洲和日本,已经开展的月球探测活动123次。
在近50年的月球探测史上,人类为了这个执著的梦想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成功率不到50%。”“嫦娥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美国进行的56次探月试验失败43次,俄罗斯(前苏联)也有19次失败的记录。
在早期探月活动中,高发的火箭故障率是导致探测行动失败的主要原因,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近年来探月活动的大部分故障主要集中在探测器上。
1959年,前苏联的无人登月器“月球2号”成为第一个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
5年以后,美国的“徘徊者7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成功硬着陆。
1969年7月20日,人类迎来了航天史上的重要一刻。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奥尔德林成功登上了月球,并留下了人类在外太空的第一个脚印。从1969年开始的3年中,共有12名美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
在那个年代,美国和前苏联都在这场狂热的登月竞赛中投入了天文数字的资金和设备。当狂热开始降温以后,随即而来的,是长达20多年的沉寂。
直到1994年,美国宇航局再次发射了“克莱门汀”号环月探测器,重新启动探月计划。进入21世纪,日本、印度也加快了进军月球的步伐。
中国人一路走来
1978年,当一块1克重的月岩样品作为美方礼物送到北京后被一分为二,当时43岁的科学家欧阳自远拿到了0.5克。
“我的研究,就是从那一块0.5克的月球岩石样品开始的。”如今,72岁的欧阳自远成为中国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
早在1962年,中国人就开始了对月球的探索。其中的艰难和曲折,却很少有人知晓。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研究机构只能收集研究国外公开的数据资料,但中国科学家们不懈坚持,几十年来,形成了一批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基础研究队伍,为今天的探月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4年,中国科学家的探月构想正式提出。在将近10年的过程中,围绕“探月有没有必要,是否可行”等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反复的论证。
“当然有必要。”叶培建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说,在他看来,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总是生活在摇篮中,可见外层空间总有一天会变成人类的第四个生存空间。
“10年中,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呼吁和说服。”欧阳自远说,“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不能因为美国能造汽车,我们就不需要自己的汽车工业。”
2000年10月,时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的栾恩杰在“世界空间周”庆祝大会上宣布:“在空间探测方面,将实现月球探测……”这是中国高层首次向外界表露了探月的决心。
一个月后,中国政府以航天白皮书的形式表示要“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2003年,“嫦娥工程”正式上马。
4年以后,世界的目光汇聚到了中国西昌。在这个有着“月亮城”之称的川西小城,“嫦娥奔月”将从传说成为现实。 摘自《广州日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03-05 09:46
额,这和炫舞有啥关系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