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通识教育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4 07:56
- 提问者网友:浪荡绅士
- 2021-02-03 19:22
什么是通识教育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2-03 19:51
壹、前言─由「共同科」到「通识教育」的沿革
「通识教育」一词在国内大学场园普遍出现,还是晚近的事情。谈到「通识教育」的缘起,不能不提到早期的「共同必修科目」(简称必修科)教学。1958教育部颁布的大学「共同必修科目」主要以国文、英文、历史、国父思想等课程为主。自1984年8月我国各大学全面实施通识教育课程选修制度后,各大学院校陆续实施通识教育。如果勉强类比的话,行之多年的「共同科」教学似乎可以算是通识教育课程的前身,然而两者实有偌大差异,「共同科」教学时期,因政治环境、师资、教材等各方面的限制,在在予人「共同科」教学为洗脑、填鸭、混学分的不良印象,而这种负面评价也成为今日通识教育向前迈进的一大阻力。经过一、二十年的摸索、实践与改善后,当前在大学校园内对于什么是「通识教育」已有较一致的看法,然而对甫入大学的新生同学和社会大众而言,则仍是不甚清楚的概念。
贰、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内涵
通识教育最根本的理念,应是通识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通识思维能力即想得更深入、看得更宽阔、判断得更正确的能力。易言之,通识思维能力应包括思考力、感受力、理解力、分析力、想像力、创造力、判断力、洞察力等的综合能力的养成,而这种能力的养成又来自将不同知识贯通的训练。因此,通识教育课程的多元化与多样化可以想见,而通识教育在大学教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通识教育的实施,一方面在于赓续中等教育的教学基础─特别是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另一方面则是持续强化高等院校学生未来进入社会能独立自主、卓然自立的预备教育。为此,通识教育的内涵可由以下几个角度来叙述:
一、基础教育:通识教育乃高等院校同学进入专业教育阶段前的养成教育,可说是种广义的基础教育,其中如语文课程、跨学科入门课程等更是了解不同文化与不同知识领域的重要基础教育。
二、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意谓完整人格的教育,其用意在避免学生因过度接受科技等专业训练,而导致人格发展的偏颇。
三、终身学习教育:通识教育不仅是大学教育的一环,也应是学生离开大学校园后持续学习与成长的根本教育。
总而言之,通识教育不应是什么都学一点的普通常识教育,而应是教导学生如何将理论与生活结合、如何将各种知识会通、贯通的教育。
参、通识教育的内容
伴随大学自主化、校园民主化、教学多元化等思潮的冲击,刚从「共同科」教学解放的通识教育课程可说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甚至如「插花艺术」、「宠物饲养」、「宝石鉴定」等课程都被划入通识教育课程。至今,通识教育课程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已有较清楚的轮廓,例如以下这些主题便是常被提到的内容:
一、人文教育─尤其是文史哲艺等课程;
二、社会科学教育─包括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课程;
三、自然科学教育─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课程;
四、管理科学教育─包括信息科技等课程;
五、生命教育─包括死亡学、生命科学等课程;
六、两性教育─包括婚姻与家庭、两性平权等课程;
七、环境教育─包括生态保育、环境保护等课程;
八、公民资质教育─包括法治教育、人权教育等。
这些课程除了按领域性质规划外,多学科、多领域合开的课程,也逐渐成为各校通识教育课程中的特色。经由不同学科的集成、对话,更有助于通识教育理念的落实。
肆、对通识教育的误解
......余下全文>>
「通识教育」一词在国内大学场园普遍出现,还是晚近的事情。谈到「通识教育」的缘起,不能不提到早期的「共同必修科目」(简称必修科)教学。1958教育部颁布的大学「共同必修科目」主要以国文、英文、历史、国父思想等课程为主。自1984年8月我国各大学全面实施通识教育课程选修制度后,各大学院校陆续实施通识教育。如果勉强类比的话,行之多年的「共同科」教学似乎可以算是通识教育课程的前身,然而两者实有偌大差异,「共同科」教学时期,因政治环境、师资、教材等各方面的限制,在在予人「共同科」教学为洗脑、填鸭、混学分的不良印象,而这种负面评价也成为今日通识教育向前迈进的一大阻力。经过一、二十年的摸索、实践与改善后,当前在大学校园内对于什么是「通识教育」已有较一致的看法,然而对甫入大学的新生同学和社会大众而言,则仍是不甚清楚的概念。
贰、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内涵
通识教育最根本的理念,应是通识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通识思维能力即想得更深入、看得更宽阔、判断得更正确的能力。易言之,通识思维能力应包括思考力、感受力、理解力、分析力、想像力、创造力、判断力、洞察力等的综合能力的养成,而这种能力的养成又来自将不同知识贯通的训练。因此,通识教育课程的多元化与多样化可以想见,而通识教育在大学教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通识教育的实施,一方面在于赓续中等教育的教学基础─特别是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另一方面则是持续强化高等院校学生未来进入社会能独立自主、卓然自立的预备教育。为此,通识教育的内涵可由以下几个角度来叙述:
一、基础教育:通识教育乃高等院校同学进入专业教育阶段前的养成教育,可说是种广义的基础教育,其中如语文课程、跨学科入门课程等更是了解不同文化与不同知识领域的重要基础教育。
二、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意谓完整人格的教育,其用意在避免学生因过度接受科技等专业训练,而导致人格发展的偏颇。
三、终身学习教育:通识教育不仅是大学教育的一环,也应是学生离开大学校园后持续学习与成长的根本教育。
总而言之,通识教育不应是什么都学一点的普通常识教育,而应是教导学生如何将理论与生活结合、如何将各种知识会通、贯通的教育。
参、通识教育的内容
伴随大学自主化、校园民主化、教学多元化等思潮的冲击,刚从「共同科」教学解放的通识教育课程可说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甚至如「插花艺术」、「宠物饲养」、「宝石鉴定」等课程都被划入通识教育课程。至今,通识教育课程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已有较清楚的轮廓,例如以下这些主题便是常被提到的内容:
一、人文教育─尤其是文史哲艺等课程;
二、社会科学教育─包括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课程;
三、自然科学教育─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课程;
四、管理科学教育─包括信息科技等课程;
五、生命教育─包括死亡学、生命科学等课程;
六、两性教育─包括婚姻与家庭、两性平权等课程;
七、环境教育─包括生态保育、环境保护等课程;
八、公民资质教育─包括法治教育、人权教育等。
这些课程除了按领域性质规划外,多学科、多领域合开的课程,也逐渐成为各校通识教育课程中的特色。经由不同学科的集成、对话,更有助于通识教育理念的落实。
肆、对通识教育的误解
......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