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报燕惠王书(节选)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7 02:37
- 提问者网友:杀生予夺
- 2021-03-26 23: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乐毅报燕惠王书(节选) “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惬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注];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余令诏后嗣之遗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注:《春秋》:古代编年史的通称。(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夷万乘之强国 夷:铲平B.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 顿:挫折,耽误,辜负C.而不察疏远之行也 疏远:冷落D.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 庶孽:庶子,妾生之子(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故吴王远迹至于郢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朝济而夕设版焉C.①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②以乱易整,不武D.①臣之上计也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临不测之罪D.烈士暮年,壮心不已(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乐毅针对燕惠王的指责,先说自己得到先王的重用,联军击齐,威震当世;再以伍子胥自比,表明对燕国忠心不二,但又不愿重返燕国。B.乐毅不愿重返燕国的主要原因是以免“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C.乐毅因担心燕惠王轻信身边近侍的话,不明白他的本意,所以写了这封长信来表明自己并没有负先王的知遇之恩。D.乐毅从剖析自己的心迹的角度出发,表白了自己对先王的感激和依恋,阐述了自己对燕国的忠诚,同时用强烈的不满和激烈的言辞反驳了燕惠王的指责。(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________________(2)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________________(3)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街头电车
- 2019-04-26 13:50
答案:1.C;2.B;3.C;4.D;解析:(1)疏远:在这里指被疏远的人,指乐毅本人。(2)(均为连词,表转折;A.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介词,“对”;C.连词,表目的/介词,“用”;D.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不测:不可预测,古今义相同。A.秀才:古义是优秀的人才;今义泛指读书人或有一定文化的人。B.东道主:古义为东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为招待客人的主人。D.烈士:古义为有杰出功业的人;今义指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人。(4)“用强烈的不满和激烈的言辞反驳了燕惠王的指责”错,应是“用深沉的幽怨和婉转的言辞反驳了燕惠王的指责”。(5) 答案:(1)臣不才,自认为接受命令,秉承教导,可以侥幸地无罪了,所以接受封爵的命令没有推辞。 (2)臣听说贤明的君主,成就功业不会半途而废,所以才能名垂青史;有先见之明的人,成就功名不会使它遭到毁坏,所以才能流芳百世。 (3)臣听说善于开创事业的人,不一定善于完成事业;善于创始的人,不一定善于终结。 参考译文: “自从五伯以来,功业没有赶得上先王的。先王认为满足了他的意愿,认为臣不废他的命令,所以封地给臣,使臣得以跟小国诸侯相比。臣不才,自认为接受命令,秉承教导,可以侥幸地无罪了,所以接受封爵的命令时没有推辞。 “臣听说贤明的君主,成就功业不会半途而废,所以才能名垂青史;有先见之明的人,成就功名不会使它遭到毁坏,所以才能流芳百世。至于先王完成报仇雪恨的大业,铲平军队强大的齐国,收缴齐国八百年的积蓄,以及先王去世的时候诏谕后代及执政大臣的遗训,这些遗训是用来教人遵循法度、理顺关系、恩及百姓的,这些都可以成为后世效法的榜样。 “臣听说善于开创事业的人,不一定善于完成事业;善于创始的人,不一定善于终结。从前伍子胥的计谋得到吴王阖闾的采纳,所以吴王能攻到楚国的郢都;吴王夫差听不进伍子胥的话,赐给他革囊,让他的尸体在江里飘浮。吴王夫差不明白伍子胥的预见可以立功,所以把伍子胥沉在江里而不后悔。伍子胥不能及早看出两代君主的气度不同,所以被投入江中仍不改变他对吴国的忠心。使自身免于祸患,保全功名,来彰明先王的业绩,这是我的上策;遭受毁辱的惩罚,毁坏先王的声名,这是我非常担心的;面临不测的罪行,把先王的亲信当成谋取私利的机会,这是我按照道义绝对不敢做的。 “我听说古代的君子,绝交时也不发出恶毒的声音;忠臣离开本国时,不会为自己进行辩解。我虽然无德无才,也曾多次受到君子的教诲。我担心大王您轻信身边近侍的话,不明白我这个被疏远者的心迹,所以冒昧地用书信来作答,只希望您留心一下。”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像个废品
- 2019-11-14 23:09
收益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