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道白有几种﹖
- 提问者网友:酱爆肉
- 2021-01-29 04:11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河有幸埋战骨
- 2021-01-29 04:57
京白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并使其节奏化、韵律化后,语调清脆、活泼、流畅,通俗易懂。京剧中的彩旦、花旦和丑行,多是以念京白为主的。
韵白,主要是靠语言四声的高低变化,形成抑扬顿挫、韵律性很强的念白。京剧中的老生、青衣、花脸、武生、小生和老旦,都是以念京白韵为主的。
方言白,主要是为了突出地方色彩和人物性格而使用的念白。如《玉堂春》中的沈燕林念的山西话,《连升殿》中的崔老爷说的绍兴话等都是方言白。
- 1楼网友:渡鹤影
- 2021-01-29 08:18
- 2楼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01-29 07:00
京剧的念白来源于地方方言( 湖广音、中州韵) , 经过长时间的变迁, 使得这种独特的歌唱形式发挥着艺术魅力。
就现在京剧舞台上使用的念白来看, 除一些特定小白口( 如京白、地方性白口和韵白变形体)外, 基本上遵循了老祖宗留下的韵白法则。随着时代的变革和普通话的普及以及现代通讯的快速发展, 有必要对个别情况提出质疑。
众所周知, 京剧的传授历来是以口传心授为主, 大部分演员是靠长时间的积累使他们自觉地掌握了韵白的规律, 达到了阅读文字即可生成京剧韵白的能力。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 京剧韵白和普通话有一定的转换规律, 掌握了这个规律就能自如地运用。观众在欣赏京剧时, 也自然遵循这个转换规律对韵白进行翻译, 达到理解的目的。但是, 由于一些个别字违反了其转换规律给现在的演员造成了概念上的模糊, 不但造成了观众在理解上错觉, 也影响了唱腔旋律。如: “杀”字。现代汉语是一声, 在很多的念白和唱腔中反映起来的却是二声( 如奚派的白帝城托孤中坐场和甘露寺的乔玄唱腔等等) , 倒是马连良先生的“劝千岁杀字休出口”唱的是一声。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 是习惯性的误读。如: 服我何来呀?”。这句道白, 如果没有“呀”字,就不会出现倒字(如马先生的读法), 如果加“呀”字, 很容易把来 ”字读成四声“赖”,我看过李和曾老先生的《借箭》就是这样读的。类似这样的情况在京剧里每每出现, 可谓白璧微瑕。
还有一种是公认的其实是错误的唱法在此顺便提及,供参考:《定军山》“二六”中的“不由得黄忠怒气发”的“发”字, 应为一声, 误为二声;《空城计》中的“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山”字, 应为一声, 误为三声; 奚派的《二堂舍子》的“ 左难右难难坏了我 ”的“坏”字, 应为四声, 误为三声, 等等。
对于以上的包括类似错误, 我的观点是, 应该承认其错误,如果哪位艺术家纠正了错误, 一定要给予肯定和支持, 最终以观众的认可为目的。
除此之外, 一些和现代普通话距离很远的字要不断纠正, 如“钥匙”、“脸”、“拼命”、“握”等。毕竟是普通话高度普及的现代, 艺术语言的传递直接关系着艺术形式的传承和普及。
- 3楼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01-29 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