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情况?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5 01:53
- 提问者网友:临风不自傲
- 2021-01-14 01:21
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情况?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雾月
- 2021-01-14 02:13
中国当代诗歌发展: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当代诗歌整体上极为突出的政治化特征。
2、中国当代诗歌开始了全方位的艺术性回归,真正进入到了一个文学史意义上的历史“新时期”。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先锋诗的写作一度呈现出某种耐人寻味的“断裂”与转向。
知识链接:
1、关于20世纪的中国文学的分期,传统的分法一般按照历史学的概念来划分,即1917年上溯至鸦片战争称“近代文学”;1917----1949年称“现代文学”;1949年建国以来称“当代文学”。
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当代诗歌整体上极为突出的政治化特征。具体说来,在1949年至1976年近30年的时段里,中国当代诗歌的集体化写作倾向十分鲜明,诗人们在奉表现时代精神为圭臬的创作原则的强大规范下,对自己的诗歌写作在题材、主题以及语言形式和审美风格等各个层面,几乎均作出了自觉而趋同性的调整与处理。譬如:一是以郭小川、贺敬之等诗人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二是以闻捷、李季、张志民、傅仇、严阵等诗人为代表的“生活抒情诗”;三是以李瑛、公刘、顾工、韩笑、张永枚等诗人为代表的“军旅诗”。这三种写作向度盛行其道,建构了此一时期的当代诗歌秩序,成为当时的诗歌主流。
3、进入“新时期”(以1978年为开端)。新时期的诗坛初步体现出诗歌的多样化特征,但真正给20世纪80年代诗坛带来诗学观念与美学趣味巨大冲击和“革命”性变化的,以青年诗人为主体的具有探索性、实验性、先锋性特质的诗歌潮流,它们就是当代诗歌批评界所指认的“朦胧诗”与“第三代诗”。
一是以艾青、牛汉、黄永玉等“归来诗人”,有效地恢复了诗歌与诗人的真诚品质,摆脱了此前诗坛流行的“假、大、空”的恶劣诗风。
二是以雷抒雁、骆耕野、叶文福、张学梦等“现实诗人”,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与对未来的“呼唤”,体现了他们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现代化进程普遍持有强烈的诗性诉求。
三是以叶延滨、梅绍静、刘犁、刘益善等青年诗人以“知青视角”表现对昔日生活的追忆与思考、着力表现其熟悉的乡土生活,在审美性的乡土情结中试图揭示广大乡村在中国社会的改革潮流中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四是少数民族中青年诗人吉狄马加、查干、晓雪等致力于对本民族的历史、现状及其文化心理情感的展示与表现,刻画出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本民族的精神境况。
4、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先锋诗的写作一度呈现出某种耐人寻味的“断裂”与转向。随着中国社会多元文化格局的生成定型及环境的日益宽松,诗歌写作在语言风格、表现手法、题材取向、美学形态等方面呈现出新时期以来罕见的丰富性与驳杂性。
一是从语言角度来看。“书面语写作”、“口语写作”以及“书面语”加“口语”的“复合型写作”并行不悖,且持各种语言写作向度的诗人人数众多,蔚为大观。
二是从诗歌的内容来看。体现人性化写作倾向,“人性化写作”在诗歌的内容上普遍增强人性体验的深度与广度,显示出对人的日常生存境遇与生命本身的关注。除了“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性诗人写出一批力作之外,独立于“两大诗歌阵营”之外的一大批诗人均创作出了“人性化写作”的文本。
三是从诗的结构来看。新世纪以来,许多诗人投入大量精力与心血进行着长诗的创作,意图通过营造在结构上较具规模与难度的诗歌文本来实现自己某种宏大的艺术追求。
4、从诗的展示平台空间来看。由于网络的出现,诗的展示平台更多元化、个人化和自由化。诗坛的激烈论战以及网络诗歌的崛起,把世纪末的诗坛搅得沸反盈天。然而,诗歌的面目和未来,却越来越混沌了。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当代诗歌整体上极为突出的政治化特征。
2、中国当代诗歌开始了全方位的艺术性回归,真正进入到了一个文学史意义上的历史“新时期”。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先锋诗的写作一度呈现出某种耐人寻味的“断裂”与转向。
知识链接:
1、关于20世纪的中国文学的分期,传统的分法一般按照历史学的概念来划分,即1917年上溯至鸦片战争称“近代文学”;1917----1949年称“现代文学”;1949年建国以来称“当代文学”。
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当代诗歌整体上极为突出的政治化特征。具体说来,在1949年至1976年近30年的时段里,中国当代诗歌的集体化写作倾向十分鲜明,诗人们在奉表现时代精神为圭臬的创作原则的强大规范下,对自己的诗歌写作在题材、主题以及语言形式和审美风格等各个层面,几乎均作出了自觉而趋同性的调整与处理。譬如:一是以郭小川、贺敬之等诗人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二是以闻捷、李季、张志民、傅仇、严阵等诗人为代表的“生活抒情诗”;三是以李瑛、公刘、顾工、韩笑、张永枚等诗人为代表的“军旅诗”。这三种写作向度盛行其道,建构了此一时期的当代诗歌秩序,成为当时的诗歌主流。
3、进入“新时期”(以1978年为开端)。新时期的诗坛初步体现出诗歌的多样化特征,但真正给20世纪80年代诗坛带来诗学观念与美学趣味巨大冲击和“革命”性变化的,以青年诗人为主体的具有探索性、实验性、先锋性特质的诗歌潮流,它们就是当代诗歌批评界所指认的“朦胧诗”与“第三代诗”。
一是以艾青、牛汉、黄永玉等“归来诗人”,有效地恢复了诗歌与诗人的真诚品质,摆脱了此前诗坛流行的“假、大、空”的恶劣诗风。
二是以雷抒雁、骆耕野、叶文福、张学梦等“现实诗人”,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与对未来的“呼唤”,体现了他们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现代化进程普遍持有强烈的诗性诉求。
三是以叶延滨、梅绍静、刘犁、刘益善等青年诗人以“知青视角”表现对昔日生活的追忆与思考、着力表现其熟悉的乡土生活,在审美性的乡土情结中试图揭示广大乡村在中国社会的改革潮流中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四是少数民族中青年诗人吉狄马加、查干、晓雪等致力于对本民族的历史、现状及其文化心理情感的展示与表现,刻画出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本民族的精神境况。
4、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先锋诗的写作一度呈现出某种耐人寻味的“断裂”与转向。随着中国社会多元文化格局的生成定型及环境的日益宽松,诗歌写作在语言风格、表现手法、题材取向、美学形态等方面呈现出新时期以来罕见的丰富性与驳杂性。
一是从语言角度来看。“书面语写作”、“口语写作”以及“书面语”加“口语”的“复合型写作”并行不悖,且持各种语言写作向度的诗人人数众多,蔚为大观。
二是从诗歌的内容来看。体现人性化写作倾向,“人性化写作”在诗歌的内容上普遍增强人性体验的深度与广度,显示出对人的日常生存境遇与生命本身的关注。除了“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性诗人写出一批力作之外,独立于“两大诗歌阵营”之外的一大批诗人均创作出了“人性化写作”的文本。
三是从诗的结构来看。新世纪以来,许多诗人投入大量精力与心血进行着长诗的创作,意图通过营造在结构上较具规模与难度的诗歌文本来实现自己某种宏大的艺术追求。
4、从诗的展示平台空间来看。由于网络的出现,诗的展示平台更多元化、个人化和自由化。诗坛的激烈论战以及网络诗歌的崛起,把世纪末的诗坛搅得沸反盈天。然而,诗歌的面目和未来,却越来越混沌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怙棘
- 2021-01-14 03:22
不得不加上:顾城!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