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什么意思
答案:4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1 16:29
- 提问者网友:欲劫无渡
- 2021-04-11 00:52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4-11 01:50
这句话的有很多不同的解释:
1. 学习歪理邪说,危害很大。
2. 批评歪理邪说,它的危害就会终止。
3. 指责不同思想,是有害的。
(以下是个人见解)
4. 从偏激狭隘的思想出发去攻击别人,是非常有害的。
5. 因为别人的思想不同而攻击他,是非常有害的。
下面详细解析一下:
首先是“也已”的意思。很多人把“已”解释成“终止”。但其实《论语》《左传》等先秦经典裏面经常出现“也已”这个搭配,都是语气助词。当然也有一些人仍然坚持这里的“已”是“终止”,但我不赞同那种看法。
另外一个就是“攻乎”的“攻”。有一种解释是“学习研究”。比如韩愈说的“术业有专攻”。 结合“斯害也已”,整个句子的含义就是“学习异端,危害很大”。但字义是发展的,在孔子那个年代,“攻”有“学习研究”这个引申义麽?我是非常怀疑的。
“攻”除了进攻,还有“指责”“批评”的含义。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攻乎异端”是“指责异端”。那麽结合“斯害也已”的不同解释,会有“批评异端,它的危害就会终止”,以及“指责不同思想,是有害的”两种解释。
"乎”很怪异,因为“攻”後面可以直接跟宾语。比如“攻城”等等。那麽这个“攻乎异端”,也相当於“攻於异端”,决不是“攻异端”的意思。或者说是以异端为阵地发动攻击。就好比《孙子》的“善攻者,攻於九天之上”。那麽“攻乎异端”等同於“攻於异端”,也就是“由异端发动攻击”。或者就是所说的“剑走偏锋”,站在比较偏激狭隘的立场去攻击别人。
“异端”这个词也大有争议。孔子那时的“异端”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异端”麽?我们知道在孟子的时候,有杨朱,墨子等是被认为异端。那麽孔子的时候有什麽著名的“异端”呢?想来想去只有李耳。但孔子对李耳还是非常尊重的。所以这个“异端”不应该被解释成“歪理邪说”。孔子一向是谦虚好学的,而且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对不同的主张相当的宽容。所以我觉得上面的1,2两种解释都是站不住脚的。
另这个“端”,说明是“极端”,是一头。参照《中庸》的“各执一端,此以异己者为非,彼以异己者为非,而害成矣。”不由得联想,这个“异端”是不是“一端”呢?《中庸》的这句话是不是就是“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最好注释?
补充一种看法:既然是“攻乎一端”,那麽结合《论语》中上一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攻乎一端,斯害也已”就很明显是说,“只学不思和只思不学都是有害的”。这个解释起来非常流畅。关键是“异端”是否为“一端”。另外,“攻乎异端”之前的“子曰”也比较突兀。如果紧接著前面的“思而不学则殆”,完全不需要另外加一个“子曰”。
1. 学习歪理邪说,危害很大。
2. 批评歪理邪说,它的危害就会终止。
3. 指责不同思想,是有害的。
(以下是个人见解)
4. 从偏激狭隘的思想出发去攻击别人,是非常有害的。
5. 因为别人的思想不同而攻击他,是非常有害的。
下面详细解析一下:
首先是“也已”的意思。很多人把“已”解释成“终止”。但其实《论语》《左传》等先秦经典裏面经常出现“也已”这个搭配,都是语气助词。当然也有一些人仍然坚持这里的“已”是“终止”,但我不赞同那种看法。
另外一个就是“攻乎”的“攻”。有一种解释是“学习研究”。比如韩愈说的“术业有专攻”。 结合“斯害也已”,整个句子的含义就是“学习异端,危害很大”。但字义是发展的,在孔子那个年代,“攻”有“学习研究”这个引申义麽?我是非常怀疑的。
“攻”除了进攻,还有“指责”“批评”的含义。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攻乎异端”是“指责异端”。那麽结合“斯害也已”的不同解释,会有“批评异端,它的危害就会终止”,以及“指责不同思想,是有害的”两种解释。
"乎”很怪异,因为“攻”後面可以直接跟宾语。比如“攻城”等等。那麽这个“攻乎异端”,也相当於“攻於异端”,决不是“攻异端”的意思。或者说是以异端为阵地发动攻击。就好比《孙子》的“善攻者,攻於九天之上”。那麽“攻乎异端”等同於“攻於异端”,也就是“由异端发动攻击”。或者就是所说的“剑走偏锋”,站在比较偏激狭隘的立场去攻击别人。
“异端”这个词也大有争议。孔子那时的“异端”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异端”麽?我们知道在孟子的时候,有杨朱,墨子等是被认为异端。那麽孔子的时候有什麽著名的“异端”呢?想来想去只有李耳。但孔子对李耳还是非常尊重的。所以这个“异端”不应该被解释成“歪理邪说”。孔子一向是谦虚好学的,而且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对不同的主张相当的宽容。所以我觉得上面的1,2两种解释都是站不住脚的。
另这个“端”,说明是“极端”,是一头。参照《中庸》的“各执一端,此以异己者为非,彼以异己者为非,而害成矣。”不由得联想,这个“异端”是不是“一端”呢?《中庸》的这句话是不是就是“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最好注释?
补充一种看法:既然是“攻乎一端”,那麽结合《论语》中上一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攻乎一端,斯害也已”就很明显是说,“只学不思和只思不学都是有害的”。这个解释起来非常流畅。关键是“异端”是否为“一端”。另外,“攻乎异端”之前的“子曰”也比较突兀。如果紧接著前面的“思而不学则殆”,完全不需要另外加一个“子曰”。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4-11 04:40
详解: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攻”和“异端”。有把“攻”当成“专治”的,更有甚者,把“异端”解释成“不走中道”的,这些,都是胡解。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对《论语》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割裂去解释,真是“斯害也己。”
朱熹,宋朝大儒,他在《论语集注》里就把“攻”当成“专治”。但“攻”的古字,声“工”,从“攴”。金文“攴”,手持器械打击,相应,“攻”的本义是“攻打”。而“攻”的“专治”等意思,是从“攻打”引申为“加工”再引申为“研究”才出现的,是相当后期才出现的。而且,“攻”一般也不解释为“专治”,也就是“研究”而已,不是“专门研究”。而“研究异端”,甚至是“专门研究异端”,又有什么问题?所谓一事不明,儒者之耻,异端不研究,怎么知道是异端?连异端都不知道,怎么正之同之?所以,在《论语》时期这种解释是不对的。“攻”,就是本义“攻击、攻打”的意思。
“异端”,有人解释成“不走中道、钻牛角尖、标新立异”之类的,这种解释返到够“不走中道、钻牛角尖、标新立异”了。如果说“端”是“头、边”等意思,那“异”于“端”,那不正好是“中”?这一点上,朱熹是对的,他解释的“异端”就是通常所理解的“异端”,就是“别为一端”、“非圣人之道”的意思。但由于他把“攻”解释为“专治”,“攻乎异端”就成了“专治非圣人之道”。
“攻乎异端”,就是“攻打、攻击非圣人之道的别为一端者”。“斯害也已”,“这是灾害、损害呀”。是对什么的损害、灾害?是对行“圣人之道”的损害、灾害。在上一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解释中,已经说过:“对于暂时不能“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人不知”的人,“圣人之道”的彰显、涌现并不能离开他们,把“人不知”的世界改造成“人不愠”的世界,不能离开“人不知”的人。”而“人不知”的人,就是“非圣人之道的别为一端者”,对这种人,不能采取“攻打、攻击”的手段,不能通过“攻打、攻击”的手段把他们消灭,否则就违背了同出于《论语》的“和而不同”的儒家精神。
对于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异端”只不过是“别为一端行非圣人之道”的“不知”者,如果没有这种人,“圣人之道”之行就成了无源之水。“不知”,如同米;“不愠”,如同饭;“圣人之道”,如同水、火;行“圣人之道”,如同利用水、火把米煮成“饭”;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当然就是那煮饭的人。而没有了米,没有了“不知”,没有了“不知”者,没有了“不知”的世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又如何行“圣人之道”呢?对于“异端”,对于“别为一端行非圣人之道”的“不知”者,行“圣人之道”的君子不是要攻打他们、消灭他们,而是要如把“米”煮成“饭”般把他们从“不知”者变成“不愠”者,变成行“圣人之道”的君子,把“不知”的世界变成“不愠”的世界,只有这样,才算是真行“圣人之道”。
- 2楼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4-11 03:44
钻研旁门左道,是有害的事情
- 3楼网友:过活
- 2021-04-11 02:27
攻:治理、整顿 ; 异端:这里指跟孔子不是同一立场的人、学说。
斯:那,那些人,那些学说 害:危害
这句话是说:要整理整顿那些异端,(因为)他们对天下的危害太大了!
这句话有很多争议,我看过之后,自己选了一个认为很贴切的解释。望君多思。
第一时间为你解答,
如有帮助,敬请采纳,
如对本题有疑问可追问,Good luck!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