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耐低氧,养殖密度大,可利用农家房前宅后进行庭院式养殖。水泥池黄鳝养殖技术方式不受规模限制,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
1.鳝池准备 鳝池建好后,先放满水,浸泡10天后排干,再用20克/千克浓度的生石灰水对池口和环境进行消毒。放苗前一个月,将池水加至20厘米,放苗前一周,在池内周边放置一些经清洗和消毒后的水花生,池中心留下空水处作黄鳝的摄食场所。同时,每口池内放养1只蟾蜍和几条泥鳅。
2.放苗 一般在3-4月开始收购鳝苗。鳝苗先选用笼捕无外伤的为最佳。要求体质健壮、游动活泼、规格整齐,每千克40~50条左右。规格差异大的要分池放养。放养前要用3%浓度的盐水将鳝苗浸洗5分钟左右,放养量以每平方米5千克为宜,确保当年出售规格达150克以上。
3.投饵 水温达15℃以上时,黄鳝就开口摄食,但池内放养的鳝苗在开始的几天内食欲很差,一般不主动摄食。自第4天起可以驯化其摄食,开始以活蚯蚓其开口或以新鲜的蚌肉切成4厘米×1厘米×1厘米的长条驯饵。几天后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饵料。配以适量的麦粉,添加鱼粉,通过绞肉机制成条形饵料,凉成半干后投喂。每天傍晚投喂一次,投喂量以池内鳝鱼总体量的3%~5%计算。一般放在池中空水处,既便于观察摄食情况,又利于清除残饵。
4.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坚持巡池,发现病、死鳝苗及时捞出隔离,并诊断病因。严密监视水质变化,一般季节3~5天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换一次,换水一般上午进行。2水温超过28℃时,用布料搭棚遮阳,可起到明显降温作用。
5.防病 坚持以放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黄鳝主要凭嗅觉寻找食物,其嗅觉相当发达,对和、含有药物的异味很敏感,食物中有异味,其摄食量,明显减少,甚至拒食。所以,不能像养殖其他鱼类那样用药物预防鳝病,而只能采取生态防病措施,如池中养殖蟾蜍和泥鳅。少用或不用药物。
rn本文来自: 新民水产养殖网(www.shuichan168.com)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shuichan168.com/Huang/2008-12-07/402.html
一、生活和繁殖习性
(一)生活习性 黄鳝俗称鳝鱼、罗鳝、长鱼。营底栖生活,常栖于农田、沟巷,在田埂、堤岸和乱石缝中钻洞穴居,亦喜栖于腐殖质较多的泥水窟中。在偏酸性水体中能很好生活。性喜集群,昼伏夜出冬季有“蛰伏的习性”。黄鳝的生活适温是15—30℃。当气温上升到15℃以上时开始觅食,10℃以下很少活动。口腔和喉腔的内壁表皮密布微血管网,为重要的呼吸器官,能将头伸出水面直接呼吸空气。口腔和喉腔的内壁表皮密布微血管网,为重要的呼吸器官,能将头伸出水面直接呼吸空气。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就不致死亡。
(二)食性 黄鳝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性贪食,喜食各种水陆生昆虫及其幼体(如摇蚊幼虫、飞蛾等)、丝蚯蚓、大型浮游动物(枝角类、挠角类和轮虫类),也能捕食蝌蚪、幼蛙及小型鱼、虾类。此外还兼食有机碎屑与丝头藻类。如人工投喂,喜食蚯蚓、河蚌、蝇蛆、螟虫、蚕蛹及麸皮、饭粒、瓜果皮等。觅食主要靠触觉,其视觉不发达。
(三)繁殖习性 黄鳝的生殖季节在4—8月间,盛期为5—6月。生殖腺左侧发达,右侧退化。全长20厘米左右的黄鳝个体即达性成熟,其怀卵量约为200—400粒,全长50厘米的雌体怀卵量为500—1000粒;分批产卵,约经7—8天可孵出幼鱼。由于产卵时亲鱼有吐泡沫的习性,在产卵季节,洞口常积聚成团的泡沫。
黄鳝具有性逆转的特性。从胚胎至成熟全为雌性个体。产卵后,卵巢逐渐变为精巢。24厘米以下几乎全为雌性,以后则逐渐转化为雄性,至42厘米以上则几乎全部为雄性了。性成熟年龄为二龄。黄鳝的怀卵量较少,全长21—37厘米的雌鳝鱼怀卵量不到250粒。
二、黄鳝的饲养
(一)鳝池结构 养鳝池,应选择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可筑成砖池或底部“三合土”的土池,池内壁用水泥勾缝,池堤高出水面30厘米以上,顶上用横砖覆盖成“T”形边缘,进出水口安装栏栅,防止逃逸。饲养池面积一般以50—70米2,深70—100厘米为宜,家庭养鳝则应视条件而定。池内种植水生植物如茭瓜、浮萍、水浮莲和茨菇等,以遮蔽阳光、改善环境、降低水温,有利于黄鳝的生长。
(二)鳝种投放 鳝种可到市场上购买收集,也可以自然捕捉,以选笼捉的鳝种为好,钓卡的往往有伤,成活率低、生长慢。鳝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一般每斤约20尾左右,否则个体太小,摄食力差,增重不快。规格大小不一的鳝种要分池放养,避免饵料不足时,大鱼吃小鱼(体长30厘米的黄鳝可吞食15厘米的小鳝)。鳝种的投放密度视饵料而定,实行人工投喂养殖的,每平方米可放5斤左右。黄鳝经过第一次投种后,只要不彻底采捕,保留一定数量的鳝种,即可自行繁殖种苗,以后无需再行投放。
(三)饲养管理 黄鳝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适当水位 养鳝池水深一般维持在15—20厘米左右,7—8月间水温急剧增高,要注意换水,并适当加深池水,搭棚遮荫,及时清除池中杂物,防止水质恶化。雷雨天气要注意及时排水,控制水位,以防黄鳝随水逃走。
2、投饵要均衡适量 不要时多时少。每天下午5时左右投喂一次,做到全池匀投,避免黄鳝集群争食。饵料力求新鲜,蚯蚓、蝌蚪、小青蛙、蝇蛆、小鱼、小虾、蚕蛹、河蚌、麸皮、饭和瓜果皮均可,投饵量为体重的3—5%。
3、加强防护管理工作 防止野兽捕食为害。在鼠、獭出没较多的地方,应设笼、卡捕杀或驱赶,养鳝池水口应加设拦箔防逃。要加强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捕捉黄鳝,通常采用钩卡诱饵捕钓法。作为保种越冬的黄鳝,一般采取翻泥收获,捕大留小,在原池留下一定数量的鳝种,以备来年繁殖和生产。
黄鳝可以在浅水池中越冬。为防止冰冻,在越冬期间,应在鳝池上面覆盖稻草或草包,保持泥土湿润,以利安全越冬。
(四)病害防治 黄鳝一般很少有病。但在饲养过程中,如管理不善或其它原因,也可能发生一些病害,如水霉病 、锥虫病、棘头虫病等。其防治方法可参照第十三章。这里仅价绍两种较常见的病害。
一种是梅花斑状病。症状为黄鳝背部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黄色、圆形病斑。民间预防的方法是在饲养池里放养一些蟾蜍。如果已经发病,用去皮的蟾蜍头部,用绳系好在池内拖几次,1—2天内有除病效果。
黄鳝的另一常见病是“发烧”。此病主要发生在贮运过程中,为害很大,死亡率高。病因是:黄鳝在容器里装运,密度较大,时间较长,其体表粘液和其它废物引起水吕微生物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并放出热量,造成容器中溶氧耗尽、水温剧增(高可达50℃),水质严重污染(呈浑暗绿色,有较浓的腥臭味)。因而引丰收底层的黄鳝缠绕成团,终致死亡(死亡率可达90%以上)。防治方法:在运输以前,进行蓄养。要勤换水,最好每隔半小时换一次,待黄鳝体表、口中的泥沙污物及腹中粪便基本除净,换水次数方可减少。在运输途中气温23—30℃情况下,应每隔6—8小时彻底换水一次,或每隔24小时投放一次青霉素,剂量为每50斤水里放30万单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黄鳝的贮运
捕获起水的黄鳝,先放在水缸、木桶或小水泥里进行贮养(切勿放在盛过油类物质的容器中)。经过几天的暂养,经常换水(一般换水三、四次,要注意温差不太大),待黄鳝的废弃物基本排净后,即可装运。运输黄鳝,有带水运输、湿润运输和尼龙袋充氧运输等方法。其中带水运输,简便易行,效果较好,常用工具有水桶、水缸等,运输密度为100斤水容积的容器盛不40斤,装鳝40斤。如采用尼龙袋弃氧运输,每袋可装20—30斤。运前要检查体表,除去伤残个体。盛装黄鳝的容器要有透气孔的盖子,运输途中须勤换水,防止“发烧”。换水时水温京戏尽量与鳝桶的水温相同,水质要求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