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 植草格 绿色的 用的什么料 多少钱一顿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5 11:44
- 提问者网友:未信
- 2021-04-25 02:39
谁知道 植草格 绿色的 用的什么料 多少钱一顿!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有枢
- 2021-04-25 03:37
福建畲族民俗风情——生活习俗 清代以前,畲族古住房大多是以竹子为架搭成的"悬草寮"。这种茅寮称"千柱落脚"或称"千枝落地",四面通风,呈"介"字形。架料多缚成框格型,寮面的悬草也是打成草匾之后盖上。大多没有隔间,前后开门,不开窗户,没有烟囱,一般占地面积20平方米左右,寮高3米,墙高2米左右。有的山寮成"人"形,仅在寮中央竖1排3--5根树叉,叉上架着横杠,两边斜靠若干木条,扎上横条(竹片),覆盖茅草而成。茅寮结构低矮,阳光不足,泥土地面,十分潮湿。 清代,畲族地区才出现"土墙厝"。土墙厝为土木结构,四方筑墙,屋架直接置在山墙上,屋顶呈"人"字形,盖以瓦片,有4扇、6扇、8扇之分。福安社口坑里畲族村曾有过1座10扇的土墙厝,可住20--30户。 近代畲家住宅与汉族民居格局大致相同,为土木建筑,朴实无华,极少装饰品,而且大多随势造间,极少见斜门、假窗和粗糙的"石敢当"等镇凶化吉加物。畲族传统宅院注重土墙墙体的厚实,墙上一般不开窗或者只开小窗,以便避风防盗。一般畲村的周围都植有松、杉、樟、榕、柯、枫等乔木。畲族也有以阴阳八卦选择宅地的职业性风水师,他们的理论大致与汉族风水师相同。 1949年后,畲族住宅以土木结构为主,住房的建筑和使用格局有所改善。1978年后,随着畲村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出现砖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式住宅。1978--1992年,据全区141个畲族村调查:新建住宅1036幢,建筑面积15.85万平方米,大多为砖木、钢混结构的新式住宅。 历史上畲族男女服装多用苎布和棉布缝制。服装颜色多为青黑或蓝色。男装式样和汉族大致相同,女装却与汉族区别较大,但其款式在区内各县大同小异。1949年后,随社会生活水准的提高,畲族男女青年平时服装的款式、选用布质和汉族无大差别,只在婚礼和节日喜庆活动场合仍穿用传统服装。 民国及其以前,畲族男子传统服装为青黑或蓝色的大襟布衫。夏天穿用的大襟苎布衫用耐汗、耐磨、通风透气性能好的苎布缝制而成。其款式为对襟、无领,仅用蓝布镶领口,两肩上衬有棉布“搭肩”。苎布衫因其袖子长短之别,又分成长袖和短袖两种。夏天穿短褂较普遍。夏天男子所穿短裤,亦用苎布或棉布缝制而成。冬天畲族男子穿的大襟布衫,多用棉布缝制,故又称棉布衫,款式和苎布衫相同。冬天老人还加穿夹袄或棉袄,其式样均为中间开襟。要是出门做客就穿“钱吊”,中间开襟,两边腰间备有口袋,用以藏放钱物。缺棉布的就用双重苎麻缝成“马夹”穿用。冬天男子穿青、蓝的棉布长裤,裤子为直筒式,裤筒大,不论短裤或长裤,裤腰均接有15厘米的不同颜色棉布作“裤头”。腰带用布带。 男婚礼服装是红顶黑缎官帽(清代官帽),青色长衫,其襟、胸前绣花纹饰,青色布靴。除官帽、布花族内借用外,一般男子结婚都缝一件青色长衫。 畲族妇女传统衣服为黑色,向右开襟,其具体款式又因县而异。福鼎式,通常称福宁东路装,上衣分大领和小领。大领中部最高处4--5厘米,多用水红、水绿做底色,加绣花纹。领口装饰有2颗约2厘米粗的红绒球,球心镶有各色料珠,俗称杨梅花,球底托十几片布叶子,有的盛装背后还有银饰小薄片,胸前右边绣有图案,大襟上钉有两条长过衣裾的红色飘带,袖口以红、绿色布(或用绸)条滚边。有的少女装不绣花,只用印花红布缝在服斗上。霞浦式,又称福宁西路式,流行于霞浦县西、南、中部和东部畲村及福安东部地区。其特点在于前后衣片长度完全相同,也是大襟式,有服斗和系带,可两面翻穿,逢年过节或外出做客穿正面,平日在家或外出劳动穿反面。领口低窄,中部最高处约2厘米。大襟一般是20厘米,服斗12厘米。服斗的刺绣集中在上角,左右侧均延伸至中线,右侧尽襟边,斜长16厘米,垂直6.5厘米,宽1--10多厘米不等,由1--3组图案组成,每组称“池”,宽1--3厘米,以红色为主。习惯以所绣组数,分称“一红衣”;或按领口绣花,分为“花领”、“一行领”、“二行领”、“三行领”。青年妇女所穿的服斗绣花偏宽,最宽的“三红衣”三组花样并列10厘米以上,领口多为花领,绣工特别精细,多作为盛装、礼服。老妇和少女所穿的则偏窄,多只绣一条1厘米左右的小花边,反面服斗及领口都没有绣花,只在袖口、两侧衣衩内缘添条、套肩、系带和相应部镶蓝色布条。福安式,福安大部地区及宁德市畲族女装,纹样较简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