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请回答相关问题。
(1)测试期间大鼠传入神经放电频率的变化说明动物能通过调节维持 。
(2)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表示 。该实验在皮肤冷却处理的过程中,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传入神经放电频率的变化是 。
(3)大鼠受到寒冷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 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导致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机制为 调节。
(4)测试实验中,若在突触间隙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则该药物最可能是抑制了 的功能。
下图表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请回答相关问题。(1)测试期间大鼠传入神经放电频率的变化说明动物能通过调节维持。(2)两个曲线交点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3 06:38
- 提问者网友:回忆在搜索
- 2021-02-02 10:23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拾荒鲤
- 2021-02-02 11:12
(答案→) 解析:(1)从图示可知,皮肤温度感受器在受到不同温度刺激后产生兴奋,通过调节使体温保持恒定。(2)低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反之温觉感受器兴奋,说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为大鼠正常体温。从冷觉感受器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可知,随温度降低,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低于28℃时,随温度降低,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减小。(3)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效应器为甲状腺,通过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方式为体液(激素)调节,上述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调节。(4)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后,突触间隙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说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没有被阻断,则被药物阻断的是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接受过程,最大可能是通过抑制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功能而阻断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2-02 12:40
就是这个解释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