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钱钟书的一文讽刺了什么社会现象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02:33
- 提问者网友:山高云阔
- 2021-03-22 10:46
吃饭钱钟书的一文讽刺了什么社会现象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痴妹与他
- 2021-03-22 12:00
总结一下,概括以下几点:1.文章开宗明义,以“吃饭有时很像结婚”批判了爱财不爱人的金钱婚姻观,是一个名与实的哲学命题。2.讽刺知识精英用高尚的名义掩饰自己实际利益的获取。3.嘲弄政治家心口不一、以公谋私的现象。4.通过论述音乐和烹调,针对“给人弄得混乱颠倒”的社会现象,表达的中心旨意是“和谐”,提倡“和而不同”的社会理想。5.通过论述吃饭的社交作用表达中心,提示隐藏在“吃饭”背后名实相离,相互掩饰的人情世态。希望对您有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3-22 12:11
钱钟书先生的《吃饭》,是一篇洞达世情、切中时弊、闪烁思想锋芒的绝妙文章。作者借最平常不过的吃饭为题,把人们司空见惯的一系列生活现象揭示得淋漓尽致,透彻深刻。吃饭原本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欲望和条件,《孟子·告子》说:“食色,性也。”食欲和性欲,乃人之本能,故《礼记·礼运》载:“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吃饭和性欲是人生两大基本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动力。传统哲学讲,这是“理”,无须证明;近代科学说,这是“规律”,不可移易。食与色相比,食是第一位的。这也被历代政治家们推演为政治口号:“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别无深意,可在钱钟书先生的笔下,却蕴涵着至理。首先,“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饭”是名,目的是为了充饥,但是有的人“辨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最高的裁判”。《中庸》云:“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那些舌头代替了肠胃的人,却将自己变成了“知味斋”的主人,于是“吃饭”变成了“吃菜”,名为吃饭,实为吃菜。然而,“我们仍然把享受掩饰为需要,不说吃菜,只说吃饭”。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