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全要素生产率如何计算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9 06:58
全要素生产率如何计算
最佳答案
问题一: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公式 全部要素的生产率(TFP)无法从总产量中直接计算出来,故只能采取间接的办法:GY=GA+aGL+bGK其中:GY——经济增长率GA——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又称索洛余值)GL——劳动增加率GK——资本增长率a——劳动份额b——资本份额问题二:全要素生产率中的资本投入怎么计算 全要素生产率是用来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它有三个来源: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应。在计算上它是除去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之后的“余值”,由于“余值”还包括没有识别带来增长的因素和概念上的差异以及度量上的误差,它只能相对衡量效益改善技术进步的程度。
计算公式:
TFP=总产量-劳动、资本、土地要素的投入量
举例:如果在生产中投入劳动、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存货等劳动创造的资本财物)、土地(包括一切自然资源在内)等生产要素共计100万美元,而生产出来的总产量为150万美元。那么,这150万美元的产量是由两个方面的贡献构成的,其中100万美元是由于投入了100万美元的生产要素所引起的,其余 50万美元则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如果本年度的产量比上年度增长15%,而其中要素投入量的增长为10%,则其余5%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问题三:如何用LP方法计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 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方法可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增长会计法,另一类是经济计量法。增长会计法是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为基础,估算过程相对简便,考虑因素较少,但主要缺点是假设约束较强,也较为粗糙;而经济计量法利用各种经济计量模型估算全要素生产率,较为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估算过程较为复杂。
(一) 增长会计法
增长会计法(growth accounting approach) 的基本思路是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为基础,将经济增长中要素投入贡献剔除掉,从而得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估算值,其本质是一种指数方法。按照指数的不同构造方式,可分为代数指数法和几何指数法(也称索洛残差法)。
1. 代数指数法(AIN)
代数指数法(arithmetic index number approach,AIN) 最早由艾布拉姆威兹(Abramvitz,1956) 提出,其基本思想是把全要素生产率表示为产出数量指数与所有投入要素加权指数的比率。
假设商品价格为Pt,数量为Qt,则总产出为PtQt。生产中资本投入为Kt,劳动投入为Lt,资本价格即利率为rt,工资率为wt,则总成本为rtKt +wtLt。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假设下,有总产出等于总成本即:
PtQt =rtKt +wtLt⑴
但由于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⑴ 式往往不成立,可将⑴ 式改写为:
P0Qt =TFPt[r0Kt +w0Lt]⑵
其中,r0 、w0 和P0 为基年利率、工资和价格。参数TFPt 为全要素生产率,反映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产出的影响。
TFPt=P0Qt/[r0Kt +w0Lt] (3)
⑶ 式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代数指数公式。后来,经济学家们又提出各种全要素生产率代数指数,它们的形式虽不同,但基本思想是一样的。
代数指数法很直观地体现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但缺陷也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它虽然没有明确设定生产函数,但暗含着资本和劳动力之间完全可替代,且边际生产率是恒定的,这显然缺乏合理性。所以这种方法更多地是一种概念化方法,并不适于具体实证分析(Caves,Christensen andDiewart,1982)。 2.索洛残差法(SR)
索洛残差法最早由罗伯特·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1957) 提出,基本思路是估算出总量生产函数后,采用产出增长率扣除各投入要素增长率后的残差来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故也称生产函数法。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希克斯中性技术假设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就等于技术进步率。总量生产函数为:
Yt = Ω(t)F(Xt) ⑷
其中,Yt为产出,xnt为第n 种投入要素。假设Ω(t) 为希克斯中性技术系数,意味着技术进步不影响投入要素之间的边际替代率。
TFPt=Ω(t)=Yt/F(Xt)=Yt/(K^α)(L^β) (5)
其中TFPt为全要素生产率,F(Xt)=(K^α)(L^β)为要素投入函数。因此有全要素的增长率tfp为
tfp=(TFPt/TFPt-1)-1 (6)
lnY=lnΩ(t)+αlnKt+βlnLt (8)
这是一个双对数模型,可以利用OLS 估算。其中资本存量需要测算,测算公式为:
Kt =It /Pt+ (1-δt)Kt-1 (7)
其中Kt 为t 年的实际资本存量,Kt -1 为t - 1 年的实际资本存量,Pt 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It 为t 年的名义投资,δt 为t 年的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在确定了资本存量的初值以及实际净投资后,便可以利用⑺ 式给出各年的实际资本存量。这样,利用回归方程⑻,人们可以估......余下全文>>问题四:怎样理解和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问题五:计算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需要什么指标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问题六: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怎么计算 贡献和贡献率是用来分析经济总体的各个部分对经济总体增长作用大小的两个常用指标。通常分为产业部门贡献和贡献率、最终需求贡献和贡献率以及地区贡献和贡献率。(1)产业部门贡献和贡献率的计算产业部门贡献指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增长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的增加额,产业部门贡献率指在经济增长率中各产业部门的贡献所占的份额。计算公式如下:某产业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该产业部门当年增加值-该产业部门上年增加值)/上年国内生产总值某产业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率=该产业部门增加值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增量。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中,经济增长率仅指不变价增长率,从而产业部门的贡献和贡献率也仅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指标。而国内生产总值的现价和不变价往往是不同的,各产业部门增加值价格变化的比例也往往是不同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能用现价计算的结果来代替可比价结果。后面要介绍的需求拉动和拉动率以及地区贡献和贡献率也是如此。(2)需求贡献与贡献率的计算需求贡献和贡献率通常也称为需求拉动和拉动率,需求拉动指各种最终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的增加额,需求拉动率指在经济增长率中各种最终需求拉动所占的份额。计算公式为:某种最终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率=该最终需求当年增量/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增量某最终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某最终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要先算贡献率,再算贡献,原因是从需求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与从生产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往往是不同的。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一般以生产法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为准,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与生产法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差额记为统计误差。若用上述公式直接计算,则必须考虑统计误差的拉动和拉动率,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各种最终需求的拉动之和与经济增长率不等,各种最终需求的拉动率之和不等于1。但是,这样做又会给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和预测带来麻烦,并造成解释上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和麻烦,我们先算贡献率,后算贡献。采用这种处理方法之后,各种最终需求的拉动之和与经济增长率相等,各种最终需求的拉动率之和恰好等于1,避免了统计误差的影响。(3)地区贡献与贡献率的计算地区贡献指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引起的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的增加额,地区贡献率指在经济增长率中各地区的贡献所占的份额。与最终需求拉动和拉动率的计算方法一样,地区贡献和贡献率的计算方法也要先算贡献率,后算贡献。因为在实践中,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国家统计局和地区统计局分别计算的,前者并不是后者的直接加总,因此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汇总额之间存在差额。如果用上述公式直接计算,就会出现各地区的贡献之和与全国经济增长率不等,各地区的贡献率之和不等于1的情况,为了解决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汇总额之间存在的差额所带来的困难和麻烦,与最终需求拉动和拉动率部分采取同样的法,即将公式修正如下:地区对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率=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汇总额增量地区对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地区对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率*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像最终需求部分一样,采用上述处理方法之后,各地区贡献之和与经济增长率相等,各地区贡献率之和恰好等于1,避免了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汇总额之间存在差额的影响。问题七:全要素生产率是什么?怎么计算?与索洛余值的关系是什么 首先全要素生产率是指除去资本与劳动力外其他生产要素(如教育、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产出增长率。
其次题主提到了DEA与索洛余值,这就涉及到了全要素生产率核算中的两大类方法:参数方法(索洛余值)与非参数方法(DEA-Malmquist)问题八:用DEA测算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财产保险公司效率及生产率实证研究
[摘 要] 本文采用度量金融业效率最常用的二阶段估计方法,分析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的效率问题,第一阶段用 DEA的方法,测算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的技术效率;第二阶段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公司经营时间、市场份额、资本报酬率等因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多家财产保险公司处于无效率的经营状态。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因素主要是各家保险公司的经营时间和赔付率等。另外,本文使用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考察了各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发现它们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2%以上,其原因主要来自保险经营过程中的技术变动。
[关键词] DEA;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面板数据
一、引言
根据国际保险业经营的统计数据和历史经验,人寿保险公司的盈利期与财产保险公司的盈利期是不一样的,前者比较慢,大都在其开业后的5-7年;后者比较快,通常不需要等那么久。相比之下,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具有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这是一些投资者选择投资财产保险公司的原因之一。然而,这种理想状态在财产保险市场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直到今天,包括中国在内的财产保险市场上仍然有许多保险公司处于无效经营状态,其中,既有开业不久的新公司,也有经营多年的老公司。我国产险业这种状况值得深思。
在此之前,国外有不少学者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对不同国家的财产保险业效率进行考察,并用Malmquist指数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Cummins,Turchetti & Weiss,1997;Cummins & Rubio-Misas,1998;Cummins,Weiss&Zi,1999)。近些年来,国内也有人尝试用DEA方法分析中国保险公司效率的问题,例如,陈颖(2001)[4),恽敏、李心丹(2003),赵旭 (2003),侯晋、朱磊(2004)、姚树洁、冯根福(2005)、张伟、郭金龙等(2006)。有趣的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各自选取的指标有别,也可能是他们使用的数据方法不同。与国外研究有所不同的是,国内研究者没有顾及对各个财产保险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的考察。
为此,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拓展:第一,将样本时间拓展到2004年,以反映近年来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的效率状况。第二,结合DEA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用两阶段估计方法分析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第三,用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对其中14家财产保险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构成进行考察。
二、研究方法、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
(一)研究方法简介
从各国学者的研究来看,效率的度量方法可以分为两种: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数学规划方法,前者是参数法,后者是非参数法。与参数方法相比,非参数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不需要设定具体的函数形式,从而可以避免因错误的函数设定带来的问题。在数学规划方法中,最常用的就是由法国数量经济学家法雷尔(Farrell)(1957)首先提出,由美国经济学家查恩斯(丸Charnes)、库柏(W.Cooper)和罗兹(E. Rhodes)(1978)相继发展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观测大量实际生产点的数据,基于一定的生产有效标准,找出位于生产边界上的相对有效点。
DEA方法同时提供了多个效率度量指标,包括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等,其中,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x规模效率。在具体评估效率时,DEA方法又包括投入导向型和产出导向......余下全文>>问题九:全要素生产率的概述 全要素生产率一般的含义为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利用的效率。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生产率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都贡献于经济的增长。从效率角度考察,生产率等同于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中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从本质上讲,它反映的则是某个国家(地区)为了摆脱贫困、落后和发展经济在一定时期里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全要素生产率是用来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它有三个来源: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应。在计算上它是除去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之后的“余值”,由于“余值”还包括没有识别带来增长的因素和概念上的差异以及度量上的误差,它只能相对衡量效益改善技术进步的程度。5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M·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提出了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特性的总量生产函数和增长方程,形成了通常所说的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含义,并把它归结为是由技术进步而产生的。 不过,学术界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内涵的界定还有分歧。 本文的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各要素(如资本和劳动等) 投入之外的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等导致的产出增加,是剔除要素投入贡献后所得到的残差,最早由索洛(Solow,1957) 提出,故也称为索洛残差。在中国,有些学者已开始研究全要素生产率问题,尤其在克鲁格曼(1999) 提出“东亚无奇迹”的论点后,这一问题更引起国内学者的普遍关注。一些学者估算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如舒元(1993) 曾利用生产函数法估算中国1952 —1990 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得到的结论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0.02 %,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0.3 %。王小鲁(2000) 同样利用生产函数法估算中国1953—1999 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得到的结论是,1953 —1978 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0.17%,1979—1999 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1.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9 %。还有一些学者对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进行了理论思考,如郑玉歆(1999) 对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性规律进行了详细讨论,但未给出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估算。易纲、樊纲和李岩(2003) 提出中国经济存在效率提升的四点证据,指出新兴经济在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上面临的困难,并给出新兴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模型,但他们也未给出具体估算。问题十:怎么用DEA-Malmquist方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 DEA怎么测算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将投入和产出变量录入文本文档,投入在前,产出在后,TXT格式。此为数据文件。打开ins文档,根据具体决策单元数量等条件依次调整,第一行输入投入产出指标文档的名字.txt,第二行输入输出结果文档的文档名称.txt。可以自己命名,但不超过8个字符。最后选择Malmquist方法。打开DEAP软件,直接输入ins文件的名称.txt即可。
全部回答
这个解释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于A.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
生长发育期锻炼腹部力量和手部力量会影响身高
What are your ?A. parent’s jobB. parent’
乱有什么词语有哪些
唯品会怎么不能搜索
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
怎样取消京东白条
在佛山市张槎哪里制衣厂最多
啄木鸟为什么要啄树木?拜托各位了 3Q
湖草阅读答案
2016年黑龙江省选调生考试时间是什么时候
单县到商丘打车多少钱
某有机物的结构如下图所示,试推断该有机物不
宝马x5电瓶电量多少仪表盘有显示吗
单选题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
推荐资讯
关于书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阅读答案
评课的意义
正三角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
大套供电所地址在什么地方?想过去办事
徐师傅学车机构(锦隆基地)地址在什么地方,我
锥度螺纹电镀对螺纹的影响有多大
网站运营策略的关键点是什么?有哪些要素?
通过同位素标记光合作用的实验我们知道,光合
一本护照的重量,一本护照有多少克?
番禺洛溪哪里有高利贷借
IE属性目标被修改怎么改都改不回来!求救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