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在那里?
答案:5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8 13:21
- 提问者网友:沦陷
- 2021-02-27 21:00
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在那里?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味小生
- 2021-02-27 21:36
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的好,好处是:表现出莺燕新来的动态,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原文: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
2、作品赏析: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
此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3、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钱塘湖春行
原文: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
2、作品赏析: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
此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3、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钱塘湖春行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02-28 00:05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的情景、体现了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的场景。。
- 2楼网友:不如潦草
- 2021-02-27 23:05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此处用“争”字更显出“早莺”的活泼!
- 3楼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2-27 22:20
一个“争”字,将鸟儿拟人化了,描绘出鸟儿在春天轻灵活泼的情态,使春天也多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 4楼网友:蓝房子
- 2021-02-27 21:59
一个“争”字,将鸟儿拟人化了,描绘出鸟儿在春天轻灵活泼的情态,使春天也多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出自《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全诗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如下: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钱塘湖春行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