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上好语文课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5 00:10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上好语文课
最佳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我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课是充满生命的活力的,充满了人文关怀,探索知识魅力的课堂。如今利用信息技术,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语文学习已被应用在教学中,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电教媒体它对实施教学目标,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改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课改实验中,利用好电教手段,把语文课上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收集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其内容具有生成性和发展性的特点。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需要广泛的涉猎学科知识,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单靠一两天,或几次的强化训练,一两篇优秀范文的讲解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而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模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科技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要求,没有一定的训练,要想切实提高学生语文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很困难的,这个问题电脑便能帮你解决。电脑不但能储存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还可以随时检索和显示,利用信息平台,我们可以轻松自如的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任何一种象“大海捞针”一样的信息,涉及面广,显示质量高,可使学生获取语文资料做到大容量。这样,就可把学生带进训练的语境中,让学生经受一定程度的思维训练,对培养学生敏捷、严谨、周密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作用。 用现代教育手段搜集语文资料,能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现代信息,领略到先进与文明的结晶,拓宽学生思路,开阔眼界,促使他们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情趣。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新模式的构建都要立足于主体,服务于主体,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开启学生的心扉,积极的思维,在对知识的理解、联想、转化、迁移的过程中,达到能力的提高。而运用多媒体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遨游的遐想的空间,学生乐于学习,当老师提出问题后,他们也乐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从而擦燃灵性,主动探究求知。 例如我在讲《触摸春天》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一只美丽的蝴蝶,然后提问蝴蝶在盲女孩的手中扑闪时,她在想什么?学生看着画面,有的凝神静思,有的眉头紧蹙,有的轻轻地翻看着书、交头接耳……在课件创造的静的磁场中,我们仿佛感受到了学生心灵的震动、思维的闪光、智慧的火花在擦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应是前提。此时多媒体的使用,给了学生一个充分自主遨游的遐想的空间。 二、利用信息技术再现课文情景,突破知识的重难点 如何巧妙的突破文章的重难点,这一直以来是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巧妙的再现课文中的情景,不仅能够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如:《落花生》一课,理解父亲谈花生的两段话的意思是重点,特别是借花生说道理是难点,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显示画面:左上方是“落花生”图,形象地演映出落花生“矮矮地生长在地里,果实埋在泥土里,一定要挖出来才知道的特点;右上方是“高挂枝头、鲜红嫩绿,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苹果、石榴”;下面是活动文字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一边品味文字意思,使声、形结合、声画并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图画形象上观察感知到同类植物的不同之处,从语言文字中品味出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对比写出两种事物本质的不同,从图文创设的意境中,从视听创设的感知中,学生自然品味出父亲将花生和苹果等作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藏而不露”的特点,从而反映花生“谦逊朴实,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同时让学生读读议议,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自然的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哲理,文章借物喻理的难点迎刃而解。 三、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充满活力 著 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采莲》一文时,我先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贴上采莲小船、彩莲人,教室墙壁四周挂了一些荷叶、荷花、莲蓬,给学生营造了置身满湖荷花中的情境。课一开始,我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莲》,并投影了课文的插图。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说:“小朋友,你们欣赏过美丽的荷花开满池塘时的情景吗?你有过乘着小船穿梭于荷 花中的想法吗?那感觉一定美滋滋、乐陶陶。这节课让我们好好的读一读诗歌《采莲》,一起去感受湖中采莲的快乐吧!”然后,我让学生聆听诗歌的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为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读出诗歌的韵味,我借助多媒体演示“微风吹来,荷花、莲子充盈摇摆的情景。”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感受荷花和莲子“香”的气息,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人,自由畅想湖中的情境和采莲人采莲时的神情、动作、语言,由此体会人们采莲时欢快、喜悦的心情。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四、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因为没有哪一个学科的学习不涉及到语文,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其实也同时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认识这个世界。比如,《动物过冬》、《蟋蟀的住宅》等讲的是动物的世界;《植物妈妈》讲的是种子的传播;《黄河象》、《琥珀》讲的是化石的形成;《蝙蝠和雷达》讲的是仿生学,《黄河是怎样变成的》讲的是环境的保护;《将相和》、《草船借箭》、《田忌赛马》讲的是历史故事。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就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如《鲸》一课,在鲸的种类中介绍了鲸分成须鲸和齿鲸,但是具体哪些鲸属于须鲸,哪些鲸属于齿鲸,课文只字未提。这些鲸各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有什么区别,我们也无从知晓。课文只提到“虎鲸”,它属于哪一类却没有说。教师在备课时通过信息网就可以查到大量的关于鲸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你还知道哪些鲸是属于哪一类的?”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在网上查到蓝鲸、虎鲸等图片资料,并通过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它是哪一类鲸,有什么特点。 五、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了语文教学过程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重难点,训练思维。小学语文第七册《爬山虎的脚》一课,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子、脚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这篇文章的第三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段,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读明白的同学在图上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再用实物投影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最后用投影出示句子,说说这样谴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加强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美感,渗透美育。运用画面、音乐等媒介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那鲜活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恰到好处的色彩运用,确实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难忘的印象,有时甚至能起到“以一抵十”的作用。 六、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了学生主体 课堂不是教师演讲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教师指导、点拨,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课前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中国石拱桥有许多,但文中为何只选赵州桥与卢沟桥?在老师引导下,课余同学们各显神通,利用网络资源找到了大量图文并茂的石拱桥,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精彩的文字诠释,令学生对中国石拱桥,乃至中国桥文化,有了深入了解,甚至学到了书上未有的知识,丰富了知识面,真是其乐无穷。 再如一位教师在教苏教版第八册《特殊的葬礼》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塞特凯达斯瀑布昔日的磅礴气势,再让学生观察今日塞特凯达斯瀑布奄奄一息的惨状,然后黑色的屏幕上出现一个醒目的“?”。这样的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前后迥然不同的画面对比,结合课文内容与课外收集的有关知识,独立自主地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播放了人类滥砍树木,过度用水等破坏自然资源的活生生的情景,帮助学生印证自己的分析,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人类应怎样对待生态环境这一主题。这样的课件设计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确立其在学习中的主体角色上发挥了充分的作用,无疑是富有实效的。 七、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展现教学画面,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 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学方式的巨大变革,也是对传统的语文教学的严峻挑战,现代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应用能力等。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能力,要改进教学方法,电化教育起着力臂的作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电化教学不断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网络,还会为我们提供逼真的、生动的学习画面。 通过多媒体制作语文教学软件,可将不同的信息,如数据、文字、图象、动画、声音等有机组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文章理解的最高境界是“入神”,也就是情感同化。教学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最终让学生在通过学之后,在思想和情感上达到与文章的“神”的统一,亦即为情操的陶冶,也只有学生的“心”与文章的“神”得到沟通——被同化,才能真正开启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我们知道许多文章内蕴深刻,情感深沉,意境深邃。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的心神都投入到文章特定的氛围情趣之中,才能体味到文章的深层意义,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传统教学手段无论如何是不可能,而应用多媒体极易出现这一效果。例如我在讲《触摸春天》一课时,课的开头是这样导入的,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盲女孩在花间游玩,无意间她捕捉到一只蝴蝶,在优美而又缠绵的乐曲中,我用动情的语调诉说着这个动人的故事当我说完后,学生们还沉浸在那美妙的画面与音乐中,此时的学生已经不由自主地进入状态,新课就在这和谐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 语文课上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介入,跨越了时空距离,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展示了教学过程,强化学生感知,促进学生记忆、思维、想象和联想,激活思维。执教可见,借助多媒体展示教学过程,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八、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丰富学生想象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美感是和听、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而视觉形成的印象比听觉形成的印象更深刻、更牢固。运用录音、投影、电影等电教手段,对感知、理解课文、丰富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我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录音、投影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效果显著。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当时的年代。学生眼看、心想、手记,很快的进入了丰富想象空间,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我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加以点拨,学生对课文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视听结合,口、脑、手并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较好地把握和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既扩大了教学容量,更促使了学生积极思维。 总之,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血液,改变了“教师+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形式。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挖掘课文内涵,对学生打开联想的闸门,启发积极的思维,把课文中“静止”的语言变成“活动”的形象,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表达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电教》2001年第2、10期,2002年第5期 2、关松林主编:《中小学教学研究》2003年第6期 3、《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梁华 4、《浅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应用》 作者:张金平 5、包南麟主编:《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第2期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反恐精英里的幽灵模式怎么玩?
装饰工程公司名字
AlWl是什么
胡库便民商店地址在哪,我要去那里办事
8分之9百分数
没有空调的夏天怎样度过
机油见底,但还没报警,车还能开么
妈妈是老师给老师妈妈的祝福语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
手机发布会是什么
潘安是怎么死的?
2012年华中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要多少分
小麦上浆期出现半白穗也有全白穗。这是啥病?
下列选项中,属于百合固金汤组成部分的是A.生
李昌钰为什么五年前老人去世的时候,不能告诉
推荐资讯
我的一只牡丹鹦鹉飞出去了,另一只很着急,请
电脑正在打字,未保存,突然不动
乐华液晶电视质量怎么样
鑫洁特健康洗衣在哪里啊,我有事要去这个地方
今天市平安办暗访组检查了杭州某城区学校,发
新疆永信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乌苏分所这个地
李亚冰中西医诊所在什么地方啊,我要过去处理
一本娱乐圈GL小说
华地万象美食广场在什么地方啊,我要过去处理
求解极限问题
方程5分之x=1-3分子x-1的解为 ;当x= 时代数
王小丫和月亮姐姐是亲姐妹吗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