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怎样放得更大课件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4 04:10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怎样放得更大课件
最佳答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透镜自制一个显微镜,并尝试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事物 2、通过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 3、了解显微镜发展的历史,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教学准备 1、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胶水。 2、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花粉、青苔、水垢、纸纤维、棉纤维等,手电筒或小镜子,显微镜。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师:前几课在放大镜下我们看到了昆虫世界,观察了美丽的晶体,欣赏了肉眼看不到的物体细微之处,想不想把物体看得更精细?(课件激趣) 2 那么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大更多的倍数呢? 3.学生大胆设想,提出自己的想法。 4.板书课题。怎样放得更大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 指导自制显微镜 1、探究怎样放得更大。 (1)(小组合作)请同学用两只手一前一后拿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透镜,反复调整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然后拿开一个透镜,只用一个透镜观察物体,反复多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2)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我们刚才经历的过程就是人们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 17 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倍数,这就是最早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展了许多,人们观察的范围也大大地扩大了。 2 制作显微镜 (1)小组讨论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2)师生合作总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 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象 用卡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凸透镜固定下来 用手电筒或用镜子增加亮度。 (3)学生独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自制显微镜,进行尝试,评价,探讨。 三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事物 1、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棉布,青苔、花粉、纤维等, (1)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2)用一个放大镜时有什么不同? 2对比讨论 3小结 在显微镜下微小世界真奇妙, 四 了解显微镜的发明 1、阅读《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2、讨论:(1)列文虎克是怎样发明显微镜的?在显微镜下微生物是什么样? (2)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3 小结 学习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的精神 五 课外延伸 1、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常用的物体。 2、参观医院观察显微镜的特点和用途。 3、网上收集显微镜发展历史,最新进展。
全部回答
教学内容:《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课. 科学概念:(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2)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蜡烛给白糖加热,知道一些化学实验中要有安全防范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重点: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难点:观察加热白糖的过程,分析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教学准备:记录纸、火柴、蜡烛、一把小铁勺、白糖(用来加热白糖)搅拌棒、一杯清水(用来验证炭化的白糖已不是白糖)、一张纸、沙、豆子、筛子(观察沙和豆子的混合)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身边的物质》,知道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也知道“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 活动一:压扁纸杯(形状变化) 活动二:撕纸(大小变化) 活动三:倒开水(形态变化) 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仔细来研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由旧知过渡到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学习 (一)、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 (1)观察沙子和豆子 师:请从杯中取出少量的沙和豆放在白纸上,用自己的各种感官观察沙和豆的特点,并作好记录.(生活动) (2)猜测:我们把杯里的沙子和豆子混合,沙和豆会不会发生变化? (3)进行混合、搅拌.(沙子倒在豆子的杯里进行搅拌) 师:混合后的豆子和沙子发生什么变化了呢?有什么证据说明没有发生变化?(用筛子分离沙和豆子进行观察.) (4)分离混合物.与原来的沙子和豆子进行比较、对照,看有没有发生变化? 小结:搅拌产生的碎屑,只说明沙和豆子形态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特征和性质没有变,沙还是沙,豆还是豆.板书: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豆沙混合现象,根据他们的经验,能判断出不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观察、区别、猜测、实验,论证,一是对物理变化的本质有了感性的认识,二是体现了科学注重事实,严密论证的特点,旨在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并掌握科学课堂上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1)每组一包白糖,展开放桌上用各种感官观察,将白糖的特点记录在表格中. 加热白糖变化记录表 加热前 预测 加热后的变化 白糖 (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写在记录表中. (3)讲解并示范给白糖加热的方法和注意点. (4)学生进行加热白糖的活动,并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5)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会发生物理变化,即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由白色到褐色再到黑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这时发生了化学变化.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学生汇报,师板书: (状态变化:颗粒状---液体状---糊状---固体状 颜色变化:白色---褐色----黑色 气味变化:白糖香味---焦味) (6)白糖充分加热后留下的黑色的东西还是原来的白糖吗?说明了什么?(说明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板书:产生新的物质. 师:这种新的物质还是糖吗?生:是 生:不是 师:我们都知道糖能溶解在水中,只要我们将黑色固体放到水搅拌看能否溶解,就知道它是不是糖.(学生活动) 师:黑色固体溶解了吗? 生:没有 师:说明了什么?(黑色固体不是糖) 师:蜡烛燃烧后又有什么变化呢?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出示课外资料阅读. 设计意图:通过蜡烛燃烧,加热白糖的实验,使学生感知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现象.而教师放手让学生亲手操作,并在操作中观察,动脑,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之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师讲述: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像白糖加热、蜡烛燃烧那样会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 师:而像弯曲铜丝,撕碎纸片,混合豆沙,只改变物质的形状、大小、状态等,没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 师:你们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师: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你能说说下列物质变化中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玻璃打破,铁器生锈,木柴燃烧,湿衣服晾干,米饭滴碘酒)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总结,引导,加强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认识,以及对生活中复杂科学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课外延深 讨论:白糖加热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 1、把固体的白糖变成液体的糖与白糖变成黑色的炭进行比较,这两种变化有什么区别? 2、把蜡烛变成蜡烛油与蜡烛油燃烧变成气体进行比较,这两种变化有什么区别?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请问水箱有4个水口,分别是,冷水进,热水出
富民菜籽商店地址在哪,我要去那里办事
五亩地长200米宽是多少
手和手腕肿了怎么回事
耐久等级如何划分
科技村这个地址在什么地方,我要处理点事
能同时被15和18整除的最小的数是多少?我爸我
清楚湖南国金所吗?有人知道好不好呢?
染发单支彩油怎么用
远古遗愿有多厉害,现在还有必要买么
在淘宝买韩版苹果手机怎么样
在从化市考摩托车驾照和上牌需要多少钱
问一下出版社,计算多少字,是按什么计的? WORD
我的车一年半了,最近有事停放半月没开,再想
达因重工机床有限公司地址在什么地方,想过去
推荐资讯
不粘锅和无烟锅有什么区别?哪个相对来说比较
风尚造型美发工作室地址在哪,我要去那里办事
我的低音炮音响零线被火线连上了成了两根火线
买北京现代是中国人赚的钱多还是韩国人转的钱
梦到一条绿色大蛇飞出来咬了我后背一下是什么
干式地暖与湿式地暖的使用费用哪个更节省?
android xml解析是什么,有什么用,请答的详
一个人如何按摩脚?
“第一次我牵起你的手,你说我们要天长地久,
财务会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是( )。A.利润表B
读“气旋与反气旋的剖面图”,完成18~19题。
造梦西游是混元无极伞好还是戮仙剑好?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