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的什么变法?(1分)
(2)根据材料一指出变法的主要内容。(2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2分)
(4)两次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有何共同作用?(1分)商鞅变法。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0 00:01
- 提问者网友:書生途
- 2021-02-19 02:27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2-19 02:58
(答案→)商鞅变法。 解析:(1)根据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可知这是指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秦国开始实施变法。(2)根据“坏井田,开阡陌……”结合商鞅变法内容可以知。这是指奖励生产、奖励军功。(3)根据“魏主…………皆改之”是指北魏孝文帝改革,根据“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宜改姓元氏”即改鲜卑姓为汉姓。(4)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知道,两次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符合民心民意;商鞅变法使秦国从奴隶社会过度到封建社会,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摆渡翁
- 2021-02-19 04:24
哦,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